印尼小说网

第635章 封赏功臣(完结了)【1 / 2】

云上生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昭武二年三月,西征结束的徐晃和徐荣等人开始返回大晋的都城——新长安,向他们敬爱的皇帝陛下报捷述职。与他们同时抵达的,还有被张合大军压服,按照要求在禅代之后才正式上书归附、称臣纳贡的南方各国派出的使者。

两人没有参与北伐草原的战役,也没有见证董璜禅代登基为帝的盛况,因为他们一直在凉州练兵屯粮,为征伐招抚西域各国做着准备。

虽然西域各国迫于大晋的锋芒,大部分都是传檄而定,但还是有一些顽固分子誓死不从的。最为典型的就是乌孙了,那乌孙国人口七十多万,占据了肥沃富饶的伊犁河谷,算是西域诸国中最为强盛的了,两汉以来都是汉室为对抗匈奴的主要拉拢对象和盟友。

因此,乌孙王也是有着自己的傲气的,虽然也听到了风声,这个刚刚取代大汉的中原王朝很是强大,但他觉得西域毕竟离中原太远,路途遥远粮草运输补给困难,不可能大规模派兵征讨,而这次也只是区区一万人罢了,他觉得自己还是有资格不臣服的,可以继续当盟友嘛!就跟后汉时是一样的,为了表达诚意可以送五十匹乌孙马给晋室。

虽然乌孙王觉得自己的判断很有道理,而且也给足了晋室面子。但徐晃和徐荣却不是这么想的,其他人都投降了,就你不投降,看不起我们是吧?还说什么自古以来就不是汉朝的藩属,真是给你们脸了,虽然后汉时期不是,但前汉时期呢?跟我们说自古以来?你配吗?至于乌孙马?比得上大宛的汗血马吗?还他妈只给五十匹?看不起谁呢?

灭了你,那些也是我大晋的!

乌孙国的顽抗正中两人的下怀,这种顽固不化的死硬派,是最适合用来杀鸡儆猴的了。两人之间召集了西域诸国的兵马,然后带着他们一起去攻打乌孙国,依靠着巨大的兵力优势和两人的杰出指挥,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将想要依靠地利进行坚守的乌孙国给灭了。

灭国之后,为震慑西域各国,两人商议之后便将乌孙国都城赤谷城夷为平地,王室不论男女老幼全部绑在马后,在西域联军面前活活将其拖死,只留下了一个投降的远支少年,将其立为了新的乌孙王。

而乌孙国数百年积攒的财宝则全部归入新的西域都护府中,除此之外还有那所谓的乌孙马,也一股脑儿的全给带走了,这种好东西留在西域简直暴殄天物,只有我们大晋才能有这么好的马!

嗯,顺带着将被大宛的汗血马也要走了五百匹,连带着还有一百位牧马人。

以西凉铁骑起家的大晋,对于骑兵的重视自然是刻在骨子里的,而战马自然就是重中之重了。虽然对于如今的大晋来说不缺战马和马场,凉州的马也是上等的战马,但但对于好马还是来者不拒的,让人好好培育一下的话,说不定还能得到更好的战马呢!

而且收复西域,灭掉乌孙的功劳其实还真不一定算什么,但要是加上带回了几万匹西域良马,那功劳可就不一样了,当年汉武帝为了搞那么几匹好马搭进去多少军队和钱粮啊!如今轻轻松松就搞到了这么多,这还不是大功一件吗?

马上就要封赏功臣了,他们当然是要尽可能的争取一下了,不得不说,乌孙王真的是个好人啊!牺牲自己全族帮了自己两人。

徐荣和徐晃带着西征大军,还有西域各国派遣的使者,以及数万匹西域良马,在经过了两个月的跋涉后终于赶到了长安城。

早就得到了消息的董璜,派出了太子董皓出城迎接他们,董璜自己则在新长安城中的太极殿中设宴,为他们庆功的同时也是为了接见一下西域诸国的使者,自从凉州之乱以来西域就和中原断绝了往来,如今自己刚刚登基就将西域给收了回来,这可不得好好嘚瑟一下。

还有南疆各国的,也该让他们见识一下大晋的兵锋了!

为了更好的震慑西域和南疆各国,董璜又一次将草原歌舞团拉了出来,在宴会上载歌载舞,给所有人助助兴。

西域也已经拿下了,那一切就真的是尘埃落定了,董璜看着下方热闹的场景满意的点了点头,如今就算自己马上死了,也能安心了。

宴会过后第二天,董璜在太极殿召开朝会,宣布了经过深思熟虑后拟定的对功臣的封赏,随着董璜的点头示意,宦官打开了诏书,不紧不慢的开始了宣读封赏。

大晋以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四方将军为重号将军,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以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以尚书、中书、门下为三省务实,以九卿为虚。

其中,前将军、平阳侯张辽,征讨孙坚、征伐并州、收复凉州、阵斩鲜卑可汗、扼守中原、征伐淮南,收复随太子出征平定草原建功,被任命为大将军,增食邑六千户,共八千五百户。

左将军、解侯徐晃,因定南阳、复并州、讨韩遂,收汉中、河内,平定冀州、收复西域的大功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增食邑五千户,共八千户。

右将军、茂陵侯李傕,抵御凉州叛军、征伐关东叛军、收复幽州、平定辽东,历数前功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增食邑五千八百户,共七千八百户。

后将军、宜城侯徐荣,因镇守巴蜀,征讨荆州,西征西域建功,被任命为卫将军加食邑五千五百户,共七千五百户。

此外食邑超过五千户的有:

少师李儒,云阳侯,食邑七千户

尚书令贾诩,阳侯,食邑五千八百户

前将军于禁,阳平侯,食邑五千八百户

左将军董嶷,襄国侯,食邑六千户

右将军张合,灵寿侯,食邑六千户

后将军魏延,汝阳侯,食邑六千五百户

樊稠,廖侯,食邑六千五百户

郭汜,砀侯,食邑六千八百户

张承(张济之子),鲁阳侯,食邑五千户

张绣,顿丘侯,食邑五千八百户

甘宁,曲梁侯,食邑六千户

牛辅,涪侯,食邑六千户

食邑在三千户以上的有:

庞德,梁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华雄,平襄侯,食邑三千五百户

董越,广阳侯,食邑四千户

马腾,安阳侯,食邑四千五百户

贾龙,郫侯,食邑三千六百户

段煨,济阳侯,食邑三千户

赵云,武邑侯,食邑三千五百户

马超,高唐侯,食邑四千户

于夫罗,州侯,食邑四千八百户

高览,肥如侯,食邑三千五百户

韩猛,曲城侯,食邑三千两百户

荀攸,向侯,食邑三千七百户

食邑在千户以上的有:

太师蔡邕,雍丘侯,食邑两千户

太傅刘艾,安城侯,食邑一千七百户

太子太傅崔琰,都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路粹,平乡侯,食邑两千五百户

王邑,范侯,食邑两千七百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