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君璞摸鱼大神上身,“我要去衙门上值。”没有三天假期来闭门着书。
杜乔:“我是想问问,你那兵书写的如何。”能不能借来抄抄,不,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抄,是借鉴。
李君璞低下头,“等十年八年吧。”
杜乔明智地不再多问,之前说三五年,变成十年八年,难道自己不在长安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转而问道:“将门启蒙都读什么书?”
李君璞:“《孙子兵法》。”
“起点会不会太高了,”段晓棠记得自己被一本孙子折腾得死去活来的情形,“是你一个人还是大家都这么做?”
李君璞:“据我所知,都是如此。”至少周围圈子是这样,可惜有些人,一辈子连启蒙书籍都没读明白。
段晓棠问杜乔,“你读的什么书?”
杜乔:“《千字文》。”
段晓棠:“婉婉说大夫们多是先背汤头歌,然后读《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论困难程度,医书当最,“都充满了行业特色。”
杜乔:“那你读的什么书?”
段晓棠想了好一会,肯定不是鹅鹅鹅,也不是床前明月光,那是什么呢?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更不可能。
一片茫然道:“不记得。”
杜乔:“书籍名字都不记得?”
段晓棠:“忘了。”正式读的书肯定是一年级上一年级下,但之前读过什么书真的没印象。
李君璞:“你学会的第一个字是什么?”一般会包含长辈的期望。
这个问题段晓棠很肯定,“一,小写的,它最简单。然后二三四,再往后是我的名字,父母的名字。”
杜乔:“父母名字不用避讳吗?”怎么能随意写出来。
段晓棠:“避讳?我要走丢了,报出父母名字还能找回家呢。”
李君璞:“风俗不一样。”对着父亲直呼其名的人,能指望懂什么是避讳,“说正事。”
三人商量一会,将框架初步定下来。杜乔趁着三天假期赶出第一稿。
至于报酬,包他三天九顿饭算不算?
门铃声响起,陈娘子开门见是女儿,只神色有些惊惶,急忙问道:“英英,发生什么事了?”
祝英英喘一口气,平静下来,“娘,祝娘子他们在家吗?”春风得意楼和步步糕都没人。
陈娘子连忙让人进来,“段郎君和林娘子在,祝娘子还没回来。”
小院没有影壁,坐在院子里一览无余。
“英英来啦!”段晓棠立刻起身招呼。
陈娘子虽在小院帮工,祝英英却少有上门。先安排在五谷豆坊做活,后来去步步糕,在那儿做蛋糕。
甜点会让人忘记不开心的事,听祝明月说,表现还不错。
祝英英定睛一看,段晓棠和杜乔都在,猛地扑过来。
李君璞闻到她身上的味道,就晓得来历,步步糕的女工,下意识想要后退一步,只不知为何找到段晓棠家里来。
祝英英:“段郎君杜郎君,我看见五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