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二百六十九章 变革派领袖李瑄,保守派领袖李林甫【2 / 4】

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叹时也命也!

“这是好事!要恭喜天水王了。”

杜甫由衷地高兴。

李瑄拜相,就有人能制衡大奸臣李林甫了。

他之前信誓旦旦的向李瑄说制科及第后,就去辅助李瑄,完成心中的抱负。

现在则没有信心再去寻求李瑄。

“李相颁布常平新法…还从华清宫传出两首诗。”

有消息灵通的文人又说道。

“为何诗?”

杜甫连忙问道。

他对李瑄的诗有强烈的兴趣,仅仅是诗文上,他觉得李瑄的才华不次于李白。

《水调歌头》的体裁,开了先河。

别说咏月,哪怕是秋词中,都难有比拟。

“悯农…”

那士人取出一张纸,在灯烛下缓缓张开,将两首诗念读出来。

“这两首诗,不如之前的名作啊!”

一名文人感叹一声。

他觉得此诗不是盛唐气象,没有大唐的飞扬。

盛唐诗歌所表达的艺术性是积极向上的。

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浑厚雄壮。

如“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豪迈奔放。

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兴象玲珑。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新雅致。

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的暗藏玄机,意境深远。

而两首悯农,在众人看来,艺术性不太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然此时杜甫却自顾自地念一遍,深深地陷入思索之中。

他感觉到这两首诗很特别,像是触动他内心深处一样。

那种灵魂颤动,产生共鸣。

这两首诗绝非不好,它表达的不是艺术,而是一种思想。

语言虽通俗质朴,但却异常地厚重。

这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无病的呻吟。

杜甫能理解诗中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还能看到李瑄在慨叹之中,凝聚了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感情。

李相能将自己的笔落在如蝼蚁一样的百姓身上,肯定他们的勤劳,看到他们的艰辛,讽刺了王公贵族。

这对杜甫的震撼,甚至超过人人称颂的《水调歌头》。

心中复杂的杜甫,灵光一现,似乎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

虽杜甫还无法深入去体会,但杜甫心中已经埋藏种子。

求什么功名呢?哪怕能在李相手下为流外官,刀笔吏,也心甘情愿。

“大家怎么看待常平新法,我们都是贫寒的文人,可以不必有顾虑。”

在杜甫思考《悯农》的时候,文人士子讨教常平新法。

“单从新法的内容上看,此乃利国利民的大计,李相用心良苦啊。如果能完成,天宝之盛,必超开元。”

一名文人回答道。

“常平新法实施,对我等贫寒之士,或许是好事!诸位发现没有,常平新法主要是抑制土地兼并,次要是使百姓摆脱饥寒,使国家富裕。这一定会受到豪强大族,以及一些与大族有牵连的官吏的抵制。李相正是用人之际,我等前去拜谒,或许会有更多进身之阶。”

又一名文人说道。

“我赞成刘兄的说法,此乃我辈之幸,国家之幸。”

底层的文人,很难有晋升之机,特别是在科举的时候,如果不是士族出身,进士及第概率极低。

所以文人们会想方设法,要么成为边帅,甚至军使的僚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