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林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安七年《军谯令》,抚慰官渡战亡将士亲属,‘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
“建安八年《修学令》,‘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建安九年《蠲河北租赋令》,免除一年赋税,百姓无不拍手称颂。后又下新租令,重法扼制豪强擅恣,一改袁氏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之局面。
“世人多言父亲征城掳地,不恤生民,却鲜有人知他亦常发悲悯之心。
“去岁冬日,父亲远征袁谭,百姓拒征椎冰,悉数逃亡,父亲初下令绝不纳降者。然亡者自首时,父亲谓曰‘若释尔等,则与军令相违,若杀尔等,则于情不合’,故而劝他们归去,隐匿山间,莫教兵士们看见。那些百姓谢过父亲,掩涕而去,却终为兵士所获。”
“后来呢?“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后来曹司空有处置他们吗?”
“没有‘处置’,都放了,你可满意?”
得到这样不正常的答案,我仿佛很是失落。
我知道,不管我怎么挣扎,现在都必须去接受现在曹操养女的新身份,都要去跟曹操这样危险的人物打交道。
至少目前,我是安全的。是不是只要我谨慎一点,再谨慎一点,和曹家人尤其是曹丕搞好关系,我就会没事?
和曹丕静对良久后,我终于缓过神来,决心面对一切。
“当初公子答应过我,会带我回家,如今……还作数么?”
曹丕环抱双臂,仍在榻沿坐下,语气渐趋柔和:
“自然作数,过几日你便可随我一同回邺城了。”
“我的家,在清河,不是邺城。”我认真地跟他说道。
曹丕眼珠转动几下,旋即微笑,平静地看着我,说:“都是一样的。”
“这不一样,”我仰头盯着他的眼睛,急切地恳求道,“我想先回清河,同我那年幼的弟弟团聚,我还想替我阿翁阿母守丧三月,这些,你都能帮我求来吗?”
“我会跟父亲禀明的。”曹丕只淡淡地回应。
我欲言又止,叹了口气,只好低下头去。
“既如此,公子请到帐外等候,我这便梳洗换装。”
曹丕用手指轻轻弹了弹我额头,满是兄长的“宠爱”。
“还叫公子呢,该唤二哥了。”
这份善意,并未将我的心融化多少,我复杂地看着曹丕那张脸,终究莞尔一笑:
“是,二哥——”
……
漱毕,整容装,我跟随曹丕去了曹操的大帐。
初春的日光并不刺眼,我却怔怔地站在帐外,睁不开眼睛,也迈不动步伐。
仿佛有股力使劲把我往前推,可我回头一看,身后并无一人,只有曹丕在前方微笑招手。
为何这段进帐的路程如何漫长?
我走得极慢。
我不清楚我看到了什么,或许,是过去十多年的人生,又或许,是未来十多年的人生。
可我最终只看到——帐中安坐着一个细眼短髯的中年男子,他正披着长袍,在案前俯首捧卷。
我知道,从此刻长跪于案前问安起,我便正式成为曹家的一员了。
那么,我是崔缨,是袁缨,还是曹缨呢?
为了弄明白这件事,我恍惚了许多天,更糊涂了许多年。
……
数日后,斥候传来消息,说袁熙袁尚手下焦触、张南二人反叛,来投曹操,袁氏兄弟遂遁逃乌丸。平定冀州自此告一段落,幽州已成为曹操下一个目标。
除了追击袁氏兄弟,还有许多颁令整风之事,一时并不能引军还邺,曹操遂撤了南皮城郊屯兵,欲与一众幕僚入南皮城短居数月。
我的请求得到了曹操的准许,他让我叔父先带我回清河崔府,待他日大军返邺时再一同随往,又令回邺成婚的曹丕顺路送我和叔父一行。
一路虽是平原,车却仍有不少颠簸,可叔父崔琰安坐在车厢内,闭目静思,神情如漳河水一般平静。
我偷偷推开马车前窗,从缝隙中往外瞄了几眼,但见曹丕、曹真、曹休等人策马在前,欢声笑语。车后还有许多随行货物,想来应是曹操赐与曹丕成婚的贵重礼品。
沿途的漳河,倒令我想起那日在曹丕帐中看见的地图,我这才猛然发觉,一条漳河,竟将南皮、清河、邺城连在了一起!
天下竟有这般巧合之事。
数日后到清河崔府时,已是酉时时分,太阳落山早,城内街道显得格外冷清。
我如果不曾记错的话,今日应是元宵。
可为何连崔府这样的大宅院,也不过只挂了两只灯笼呢?
门前铁狮早已锈迹斑斑,院里的棠梨树枝也探出了墙外,在灯笼的映照下,萧条景象清晰可见。府丁打着灯笼,将我们迎进门,若非亲眼所见,这清幽的宅院,很难教人相信是冀州第一名士的家宅。可即便如此,前堂后院,这里的一切,于我而言,都无比熟悉而陌生。
远远就听见有小孩在喊:
“阿姊!阿姊!”
我定睛一看,只见一个梳着丱发的小男孩,从内院奔出,后面还跟着一个妇人和一众仆婢。
小男孩扑上前,紧紧把我抱住,我正错愕间,只听叔父崔琰说道:
“这是你一母同胞弟,铖儿。”
我那小我四岁的亲弟弟崔铖,竟是这般瘦弱的小男孩!
铖儿啊铖儿,数日前在梦中,我们见过面的啊。
一时间,我百感交集,泪洒庭院。
“阿姊,你终于回来了…………”铖儿撅起小嘴,泪流满面,哽咽得说不清话,“阿叔说过,阿姊一定会回家的,铖儿日日等,夜夜盼,总算把阿姊盼来了……”
我搂住弟弟的脖子,不停安慰他:“好铖儿,不哭啊,回来了,阿姊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