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实际上,现在的联盟核心领导层正处在一种权力失衡的状态里,拥有斯大林同志接班人身份的马林科夫,不仅未能掌握更多的优势,反倒在过去几个月里,显现出了某种程度上的弱势,当然,这与贝利亚的野心增涨有很大的关系,原来的政治同盟一旦出现分化的趋势,那么同盟内的所有人都要选择未来的站位。
尽管马林科夫的优势在纸面上非常明显,但纸面上始终都是纸面上,总体来说,他的性格还是太过的优柔寡断,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不够果决,不够狠厉,这种性格的人,在政治圈子里往往不被人们所看好。一般来说,类似马林科夫这样的人,即便是走到了联盟权力的巅峰,成为了全联盟的最高领导人,他对局势的掌控力度也是有限的,至少他不太可能成为斯大林同志那样的铁腕领导人。
而相比起马林科夫来,贝利亚无疑要果决的多,另外,他在党代会之前以及党代会召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所阐述出来的政治观点与立场,也明确表现出了与斯大林主义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帮他拉拢了一些党内有能力,具备远见卓识的人。在这方面,束手束脚的马林科夫显然是失了分的,这也令他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除了马林科夫与贝利亚的分道扬镳之外,他们在政治派系的外部,还面临着来自赫鲁晓夫与布尔加宁的威胁,当马林科夫与贝利亚的政治盟友关系告一段落的时候,他们任何一方面对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的压力时,都不具备优势。
所以说,在维克托看来,如果按照当前的局势发展下去,一旦斯大林同志在近两年内发生意外的话,马林科夫当然,他肯定是仍旧能够接替斯大林同志的位置,成为联盟国家领导人的,毕竟通过刚刚结束的党代会,这一点已经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形成了某种形式上的共识,如果斯大林同志尸骨未寒,国家领导人就换位的话,那么很容易在党内、在联盟内部造成不良影响,人们会用阴谋论的观点来看待这个变故,认为克里姆林宫发生了政变,接替马林科夫上台的人就是政变的操纵者。换句话说,到时候不管是贝利亚还是赫鲁晓夫,他们即便是取代了马林科夫的地位,也会给人一种得位不正的印象。
维克托的观点是,如果马林科夫不能在斯大林同志出现意外之前掌控住大局,那么联盟的核心领导层将会出现持续的动荡,直到下一次全联盟党代会开幕,到了那个时候,试图将马林科夫赶下台的人,才会趁着党代会的机会,对马林科夫展开攻讦,动摇他国家领导人的地位,并在会议之后取而代之。
今年刚刚召开了全联盟十九大,按此推算的话,马林科夫应该还有五年的时间来做好准备,当然,这里的关键点,就是斯大林同志还能坚持五年,对于这一点,维克托真的不太看好,所以,他认为密切掌控斯大林同志健康状况,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外,梳理一下联盟核心领导层当前的状况,看看谁是马林科夫掌控局势的敌人。
毫无疑问,在五人小组中,除了斯大林同志之外,剩余的三个人都可以算作是马林科夫的敌人,当然,这里所说的敌人并不是阶级敌人,而是政治对手。
在这三个人中,布尔加宁的存在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忽略不计不是说他对马林科夫没有威胁,而是如果没有了赫鲁晓夫的存在,仅以布尔加宁本人的力量,是无法撼动马林科夫政治地位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布尔加宁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意志多么坚决的人,他与赫鲁晓夫的政治结合,也不是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政治理念,其原因纯粹是两人在工作经历上有着太多的交汇点,从而在政治之外,形成了某种不错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是的布尔加宁在选择政治合作者的时候,没有必要,同时,也没有办法再去选择别人。
维克托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一旦赫鲁晓夫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那么布尔加宁必然会第一时间选择与他切割,这是必然的。
因此,在马林科夫的前进道路上,真正的障碍就只有两个:赫鲁晓夫与贝利亚。
以维克托的眼光来看,在这两个人中,马林科夫首先要对付的,其实并不是赫鲁晓夫,而是曾经的盟友贝利亚。
维克托之所以将贝利亚看作是马林科夫的头号敌人,不,准确的说,是他自己将贝利亚看做了头号敌人。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贝利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所阐明的政治理念和观点,在维克托看来,这个试图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改善关系,并且是以放弃对东欧各国的影响力来实现这一目的的家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右倾机会主义者。
另外,贝利亚在民族政策上的主张和立场,也令维克托非常的不满,在看来,如果贝利亚真正的上台,并且成为了联盟的最高领导人,那么苏联恐怕会在短短几年之后便分崩离析的。
没错,维克托的确有着很大的政治野心,他之所以支持马林科夫,是因为他希望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接替马林科夫的位置,登上联盟最高领导人的宝座,按照自己的构想来绘制联盟的发展蓝图。除此之外,他之所以支持马林科夫,还是因为对方的政治理念以及立场倾向,与他个人的主张最为贴近,在这个基础上,等到将来的某一天,他即便是要执行自己的那一套,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容易的。
换句话说,维克托政治野心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纯对权力的贪欲,更多的,他还是希望能够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
其实,对于类似维克托这样的国家高层领导人来说,他们对更多权力的索求,已经不再是为了个人的权力贪欲了,就像莫洛托夫,他之所以不觊觎联盟最高领导人的位置,而是甘于一直窝在外交部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就是因为他在国家的宏观问题上,没有属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相对的,他也就没有冲击国家最高领导人宝座的动力。他就是喜欢做外交工作,而不喜欢抓总,不喜欢决定大政方针方面的东西。
而类似马林科夫、贝利亚以及赫鲁晓夫他们这样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他们都想在联盟推行属于自己的那一套东西,并且都认为只有自己所信仰的那一套才是对的,别人的都是错的。说白了,国家领导人的权位之争,其实就是国家的路线之争,谁胜了,谁就能决定联盟未来的道路怎么走。
维克托不认同赫鲁晓夫,原因是此人在民族问题上所推动的那一套是错误的,至少在维克托的眼里是错误的,如果赫鲁晓夫的民族政策长期贯彻下去,必然会对联盟的稳定造成影响,但是说实话,这种影响会有多大,维克托自己都不太清楚,至少在当前联盟强大的背景下,民族问题即便是恶化了,也不可能会而恶化到不受控的地步上,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联盟还有转弯的时间。
至于赫鲁晓夫所提出的其它观点和立场,维克托倒是不怎么反对,尤其是对方积极发展农业的立场,维克托还是比较赞同的。
但是贝利亚就不一样了,这家伙所选择的道路,已经与维克托的观点背道而驰了。
那些国际上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们,都认为负责联盟情报工作的维克托是一个“鹰派”,其对外强硬的立场,甚至比联盟那些军方的将领都顽固。这种分析虽然维克托自己不太认同,但基本上还是符合事实的,唯一一点,就是维克托强硬不是对外,而是在针对美苏争霸的问题上,他的立场是强硬的。
因为对维克托来说,不仅仅是前世的历史认知,还是今生做情报工作所掌握的信息,都在时时刻刻的提醒他,苏美之间的对立立场是注定了的,它与意识形态无关,也与哪一方主动哪一方被动无关,它是由整个地球的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可以说,当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这个地球上就逐渐容不下两个超级帝国了。所谓两超多强的局面,或许可以在短期内存在,但绝不可能在长期内一直延续下去,而且这两超绝对不可能和平相处,美苏之间便是这样一种状态。
贝利亚认为莫斯科应该主动缓和与华盛顿的关系,为此,他主张联盟放弃对东德的控制,他还主张联盟应该弱化对东欧各国的控制,收缩在南线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扩张。说白了,他的这种主张就类似于两名剑客在决斗的时候,一方为了避免决斗进行下去,就将自己的武器丢掉,张开双臂,将胸膛要害暴露给对方,从而换取对方的和解。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