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从未见过这等书写难度极高的制义文。
北宋王安石废诗赋取经义,将取士内容限制到了儒家经典的狭窄范围内,而当时文体还是较为自由的散文形式。
南宋时经义才形成“有定格律,首有破题,破题之下有接题”,然后有小讲、大讲、余意、结尾等固定段落。
元代考试则是更进一步,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出题范围都限制在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之中。
而大明承袭元制,先帝更是在洪武三年,诏定科举法,应试文仿宋“经义”,但却是都未曾有这“八股文”的要求这么高。
这出自太子殿下之手的特殊文体,其题目取自四书五经,以四书命题占多数,文章论述的内容也要根据朱夫子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而展开,不让随意发挥,对内容有着诸多限制,观点也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相同,极大地制约了其余丰富内容的出现。
甚至这八股文的写作格式严格到了变态的地步,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尤其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部分更是要求严格对仗,类似于骈文,书写难度甚高。
三人虽然都是各州府名动一时的大才子,但是从未接触过这等严格到了变太的特殊文体,哪里会写得出来,为此可是没少挨太子殿下的毒打。
不过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刷题生涯,三人早就对这八股文的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从《八股三百篇》中随意挑选出一道题目,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文采不俗的八股文来。
只是这八股文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太子殿下又为何非要自己三人使用这八股文章答题,如此是否当真可走捷径……这些藏在心中的问题,始终困扰着韩克忠三人。
对此远在燕京的朱雄英并不知晓,即便是知晓了也会一笑了之。
他之所以让韩克忠三人不看那些儒学圣言,而是一门心思地练习八股,只是为了让他们在会试当中大放异彩,成功进入下一轮的殿试,金榜题名!
那《八股三百篇》乃是朱雄英脑海之中明清两代历次科举出现的会试殿试题目,货真价实的科考题库。
无论换不换主考官,无论是否押中了题目,这些都不重要。
朱雄英真正想培养三人的,是这撰写八股文的技巧。
现在可是明初的建文盛世,八股文是成化年间经多名大臣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这才得以笼罩明清数百年的科举大考。
大明立国至今,科举制度还不完善,加之刚刚经过元末丧乱,读书人稀缺,百业凋敝,参加科考的读书生士子不仅文章写得差,还不知道避讳,甚至屡有犯禁之语。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试想方孝孺这些研究礼法都快疯魔之人,见到了清爽整洁、干干净净的八股文,会是什么反应?
韩克忠三人原本就是未来的状元榜眼与探花,自身才华毋庸置疑,再辅以八股文这等大杀器,此次会试他们想不出风头都难!
至于便宜老爹朱标与方孝孺等人,会不会将这八股定为定制,那就不是朱雄英关心的问题了。
即便真个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八股取士提前出现,等到自己坐上了龙椅,再将其废掉便是!
朱雄英一直等待的这场惊天大案,很快便会彻底爆发,而韩克忠三人,便是这场大案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