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017章 崩爆米花【2 / 3】

问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袁天青说:“正好,福春,你把这些信送回去,顺带送几盘蚊香给他们试试。”

那信都是长安的才子送来的,他时常做些回复,但还没送回过。

这次正好搭着蚊香,一起送出去。

还可以美曰其名:为才子们静心读书做贡献——毕竟只要点上一盘蚊香,便可以防止被蚊子侵扰,可以更加安心读书。

王福春是夏家出来的,对经商一事有些理解,喜道:“明白。”

袁天青笑问:“你明白什么?”

这只是顺手为之,有什么好明白。

王福春说:“公子要为蚊香打响名声,所以才有此妙策。小的虽然愚钝,但跟着小姐经营买卖这么多年,对其中门道略懂一二。”

“呵呵,就当你明白了吧。”

也不想多解释,都是小事而已。

不过袁天青着实没想到,送出去的蚊香没闯出什么名声,那些回信倒有点闯祸。他回复那些回信,跟读书笔记似的,有些随心所欲。喜欢的就说喜欢,不喜欢的就说不喜欢,虽然他讲理,说了不喜欢的理由,可挡不住别人有自尊心。

尤其那些赶考的,此时最需要名声,被这么评点,利欲之下岂能容忍。

但也有被袁天青夸赞的。里面有本次会试热门人选,也有籍籍无名之辈,诗作都有可取之处,被点了出来。他们又觉得袁天青说得很对。

这两方人难免要出来争吵一番。

怪只怪,袁天青的回信着实不少,且都是一块放出去。

他们围在一起这么一吵,惊动了半个长安。

好多围观者们纷纷加入,站队一边。把南方才子与北方才子的矛盾,长安才子与其它才子的矛盾,不同地方才子的矛盾,不同利益集团才子的矛盾,一股脑引爆了——长安每到该考试的时候,总要闹这么一场。不过从前闹腾,都不会这么早,因为好多才子还没来长安呢。今年因为这些信,提前闹大。

才子们嘛,都是动口不动手——

街巷中,酒楼间,客栈里,大家一照面,谈起热门事件,便有那些信。

话投机,则相谈甚欢;

话不投机,就要争吵。

才子们的争吵,机锋暗藏。

不像武者那样明刀明枪地干,他们连骂人的话,都不带脏字。甚至写出诗词来辱骂对方。若对方还不了嘴,就算他们赢了。

作为始作俑者,袁天青也被搅进这场骂战之中。

其中有一名越州才子,叫张爱琴,在觉海大师那儿出对子,“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难倒了觉海。却被袁天青对了出来,“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骂了他一通。今次虽未参与到给袁天青寄信,但骂人的时候他出手了。

他写了首诗,叫《赠袁天青》,曰:

“二月出姑苏,七月入长安。

无病又无灾,只为山水间。

一曲汴水流,登楼过潼关。

忘却权贵事,快活似神仙。”

如此诗作,表面上是赞颂袁天青不畏权贵,在这长安城里,却极容易招惹祸端。尤其诗中说他是为了玩,才不来长安。像袁天青这样接了圣旨,却在半路耽搁,别说被皇上听到,就是被朝中权贵听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幸亏袁天青不是赶考之人,若是,这一首诗能让他名落孙山。

这算是暗藏机锋的,还有明着的。

巴城的朱学文,求娶夏琼不成,被袁天青一个对子赶了出去。后来因为巴城才子皆饭桶的话,愤而离开巴城,来到这长安。

这些日子以来,朱学文一直苦读诗书,欲报当日之仇。

此人亦作诗,名为《花僧》。曰:

“归根结蒂起妖风,千沟万壑花心僧。

沦落人间结怨侣,妄称才子亦巴城。”

意思就是,这个人本质上就是一股妖风,心里面有千沟万壑,归根结底,就是花心贼僧。不在庙里念佛,到人间结怨侣,说是才子,他也是巴城来的——巴城啊,巴城才子皆饭桶,这话谁还不知道?此人也是巴城人,不例外。

诗未必是好诗,不过骂得忒狠了。

这褒贬二诗,都是冲着袁天青去的,被好事者写成信,匿名寄给袁天青。

袁天青看了一遍,笑了——他才不在乎不疼不痒的几声骂呢。

他将诗句置之废纸篓,不回应。

秋雨初停,风凉了。正逢中秋佳节,多日不见的李之宜再次来访。也是院子里,袁天青架起一口锅,锅里放了些沙子,正在炒些什么。

李之宜没见过,凑进来看。

却见沙子中间好多米——

真奇怪。沙子炒米,什么来头?

却见那些米忽然炸开,变得肥胖,把她吓了一跳。

她问:“这米怎么这么大?”

袁天青闻言,戏言道:“这是神仙法,名为白米放大术。”

李之宜真想相信,瞥了他一眼,却见他一脸坏笑,显然是在恶作剧。于是理智地思索片刻,说:“煮饭时,米也会变大一点。应与之同理。”

袁天青没坑到人,说:“尝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