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昌灵君爱瓷,尤爱瓷上之书画。
——《大昌正史:昌灵帝本纪》
银子一车一车拉入袁宅,一车一车拉入东郊,又一堆一堆藏入专供纸厂的钱库。李之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后来在袁宅,看见满屋银子,她终于忍不住了,问道:“老卢,给本主查查,袁天青这几个月赚了多少。”
查都查不清,但能算个七七八八。
还没算完,她便止不住的心动。她手里拿着的,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至少五十万两——大昌一年的税收,累加起来也不过千万左右。现在有一个人,几个月赚了至少五十万两,简直挠心。
这里面本来有她的三成。
就算当五十万算,也有十五万。
她可是公主,还挺得宠,可是从小到大花的钱也没这么多。
她本该有这些,却没了。好心疼!
就算是兄弟,也不该昧她这么多钱。
“不行,不能就这么算了!”
她带着自己演算的账目,去见昌灵君。
当时,昌灵君正接见太傅谢安,商谈科举,以及杭州刺史孔良落井淹死等事。正为此叹息,李之宜请见,昌灵君想换换胃口,叫她进来。
李之宜拜见了昌灵君,见过太傅,因见太傅在场,犹豫该不该说。
昌灵君为表对臣子信任,说:“皇家无私事,有话直说。”
李之宜于是说:“父皇,儿臣请问,在出去冬猎的那天,您是否答应过袁天青,把茶山二月底之前的利润全给了他?”
昌灵君点头,“有。何有此问?”
李之宜再问:“父皇把儿臣的那份也给他了?”
昌灵君不喜,“你不舍得?”
李之宜被贪婪驱使,说:“儿臣并非不舍。只是父皇忒大方了,就算赏赐他,也不能这么厚重。父皇不过拿了茶山一点手套,那里本就有咱们七成,怎么能给他三个月的利润。还请父皇收回成命,重新给他赏赐。”
昌灵君笑着摇头,“小七,你看他赚点钱,眼红了?”
李之宜反问:“父皇就不心动?”
昌灵君轻笑道:“君无戏言。”
“父皇可知,他这些天赚了多少?”
“朕不必知道。”昌灵君朗声说,“朕为天子,岂能为钱财多寡迷惑。朕既然说了给他,无论多少都算数。你回去吧。”
“那父皇,就不想看看账目?”
“小七,你从哪学来的这副财迷相?朕不想看,回去吧。”昌灵君再次赶人。
虽说最近他对李之宜不错,但终究没有对慧云公主有耐心。
李之宜迟疑一叹,说:“好吧,儿臣告退,既然父皇连五十万两银子都看不上。”
说完,她抱着账目,缓缓退走。
快退出大殿,昌灵君终于反应过来了,“等等。”
必须等等,五十万两银子,这么多。
李之宜反问:“父皇叫儿臣?”
昌灵君瞥了一眼谢安,说:“不管怎样,都是皇家买卖,朕总要了解一二。朕听你刚才说五十万两银子,还是五万两银子?”
“回父皇,是五十万,只多不少。”
真是五十万。昌灵君不能不看,扫了几眼,却问,“这是什么账目?”
李之宜说:“这是儿臣估算的。”
昌灵君白了一眼,“估算也能当真?”
“父皇若不信,儿臣给您详细讲讲。”见昌灵君点头,李之宜解释起来,“首先是蜂窝煤。父皇应该知道,最近长安出现了一种像蜂窝一样的煤,这种煤烧得火很旺,价格比木炭便宜一半多,大户人家都在用。”
昌灵君不大了解此事,说,“是他弄出来的?这是好事。”
“对,那就是袁天青弄出来的。”李之宜侃侃而谈,“父皇,那蜂窝煤的制造价格极为低廉,一枚的造价顶多一两文钱,但他拉到长安就卖十文,在东郊只卖五文。父皇不知道,茶山的工人都在倒卖蜂窝煤,一家五口,加把劲,一天就能倒卖二两银子。那个王福春——袁天青的管家,通过倒卖蜂窝煤赚了不知道多少,现在都能在长安物色房产了。底下人都如此,袁天青赚的还能少?儿臣根据茶山工人倒卖的数量估算,到二月底之前,只买卖蜂窝煤,他就能赚十二万两银子。”
昌灵君点点头,“还有别的?”
“还有纸张。袁天青正在造纸。”
昌灵君说:“造纸虽能赚钱,但又能赚多少?也算在内?”
“比蜂窝煤更多。”李之宜说,“父皇,他这人脑子太聪明,他想办法调配了好些药水,把竹子、木头、锯末等东西放进去泡,然后用一种机器磨成纸浆,不用费多少力气,一天便能生产一屋子的纸。儿臣亲自数的,他有七十七个捞纸的池子,而且还在建更多,那纸浆天天捞,也捞不完。父皇知道,纸价贵得很,他捞的便宜,卖的也便宜,比人家更好的纸,大了五成,却卖一样的价格。那生意别提多好了。”
昌灵君直接问:“他赚了多少?”
“儿臣估算,到二月底,他至少能造出四十万两银子的纸,而他的纸根本不愁卖。就算成本不菲,他至少能赚三十万两。”
昌灵君听到这庞大的数字,有点怀疑。
一个生意,能有这么多吗?
这时,谢安说道:“皇上,七公主所言之三十万两,过于保守。”
“嗯?”昌灵君问,“太傅也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