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永安阁帖》,驸马袁天青与妾拟初稿八百零七,昌灵君另取珍藏书稿三十六,及臣子珍藏书稿七十九,推敲成终稿。刻印后,用于赏赐文武百官及贵戚权门。
——《昌朝史评:艺术史》
三日归宁,也就是民间的回门礼。
依礼,袁天青和两位公主身穿蟒袍,去宫里拜见皇太后和皇上。
袁天青被礼官折腾许久,陪她俩入宫。进宫门前还不见差异,一进宫门,袁天青和李之宜都得走着去,而旁边的慧云公主却能乘马车。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差异让人真不爽。
袁天青自己都觉得不舒服,看向李之宜。以为她脸色更不好,却发现她很正常。
一寻思,他想,她可能习惯了。
先去拜见皇太后,赏赐也有差异。慧云公主的多,李之宜的少——这心偏的太明显了,简直堂而皇之,还有理有据。袁天青更为李之宜委屈。
袁天青也得到很多赏赐,除了驸马应得,额外有赏。
皇太后躺在轮椅里说:“哀家听说才可养心,今日见探花郎,方知此言不虚。”
没有明说,但话中所指,便是慧云公主病情好转一事。别人或许不知道,皇太后却知道袁天青的功劳,因内情不能明说,故找这么个借口。
袁天青得了额外的赏赐,面色如常。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原来应该得多少,分不清多少。他也懒得花心思弄清多得一点赏赐的内涵。天予天取,赏再多都不算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好高兴的。还不如清晨的一碗清水实在——喝到肚子里,至少确定了是他的。
对于赏赐,他觉得是繁花过眼。
谢领了,但是拿的一点都不踏实。
又去拜见皇上,赏赐也有区分。
拜见皇后,同样有区分。
最后,新人依礼要去淑妃那里,拜见李之宜的生母。这个时候,礼官说慧云公主可以不去,但之前却没说李之宜可以不拜皇后。
又是差异——皇宫里处处不公。
这不公简直奇葩,却冠之以礼仪之名。
袁天青对儒家的讨厌更多一层。
但他又不能表露得太明显——
这时,他忽然想起李白。那是狂人一个,敢让高力士为其脱靴,甚至在野史里,还有最得宠的杨贵妃为他磨墨。以前看这故事不觉得多厉害,今日来到这宫里,看见了这些人和这些事,他才知道李白多伟大,胆子有多大……
慧云公主说:“既是归宁,云岂敢不拜娘娘,一同去吧。”
李之宜说:“多谢姐姐体谅。”
这叫体量?真不懂谢个什么意思?
淑妃最好,赏赐的时候一切均等,但也是依礼。在礼节所允许的范围内,她尽可能地偏向了自己的女儿,也不过和慧云公主齐平。
这后宫,待的越久越觉变态。
他又想起李白,想起同时的杨贵妃。
后世之人,大都了解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旷世之恋,却少有人还记得,杨贵妃原来是唐玄宗第十八个孩子李瑁的妃子,开元二十三年娶杨玉环为妃,到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看上了杨玉环,先让她做了道士,然后才由道观迎回。
世传并歌颂的婚姻,尚且如此变态,别的还有什么好看?
好在,他不用一直待在这里。
淑妃握着李之宜的手问,“可还好?”
李之宜笑说:“母妃,驸马对我很好,这两天,他一直陪我完善洞房那夜给我讲的故事,初稿都快写好了。等写好,我拿给母妃看。”
淑妃问:“是吗?什么故事?”
李之宜说:“聂小倩和宁采臣的故事。”
淑妃还想细问,慧云公主说:“父皇说在至乐园赐宴,请娘娘也去。”
淑妃被打断,却高兴地起身随行。
袁天青白了慧云公主一眼。
他不傻,这么明显的插话,分明就是故意打断李之宜与淑妃的闲谈。
真不知道安的什么心。
慧云公主瞥见他的白眼,面色如常,不曾改换颜色。
袁天青顿时更头痛起来:
两个公主,真不是好娶的。
以后免不了明争暗斗,怎么过呦!
至乐园花开似锦。花中置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