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3资:财物。
4童仆:奴仆。
【译文】
六二,旅行中投宿客栈,携带资财,得到童仆,应当守持正固。
《象传》说:“得到童仆,应当守持正固”,说明六二终将没有灾尤。
【解说】
次,住旅舍三夜以上为次。六二上承九三之阳,又在互巽里,巽为利,故有钱役使忠贞的僮仆。六二居中得正,终无过失。
【原文】
九三,旅焚其次,丧1其童仆。贞厉。[王弼注:“居下体之上,与二相得。以寄旅之身,而为施下之道,与萌侵权,主之所疑也,故次焚,仆丧而身危也。”]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2,其义丧也。
【注释】
1丧:失。
2以旅与下:以对待旅客的态度对待下人。
【译文】
九三,旅行中客栈被火焚烧,丧失了童仆。坚守正道以防危险。
《象传》说:“旅行中客栈被火焚烧”,这是很悲惨的事。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下人,必然要丧失童仆。
【解说】
九三在互巽里,巽为木,又接近上离火,喻示九三住了三天以上的旅舍被烧了。这是因为九三阳刚过中,也知道六二没有六五的接应援助,骄横冷漠地像对待路人一样对待下面的六二、初六(以旅与下)。出门在外,大家都不容易,九三真是丧失道义,它自己也失去了下面六二的忠贞和初六童仆。
【原文】
九四,旅于处1,得其资斧,我心不快。[王弼注:“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虽处上体之下,不先于物,然而不得其位,不获平坦之地,客于所处,不得其次,而得其资斧之地,故其心不快也。”]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注释】
1处:居住的处所。
【译文】
九四,旅途中暂停栖处,得到锋利的斧子,心中仍然不甚愉快。
《象传》说:“旅途中暂停栖处”,说明没能真正地安身之命。“得到锋利的斧子”,心中未必畅快。
【解说】
资,资财。斧,是指斋戒后入庙而受的斧,它是君王授权的象征。九四以阳爻居阴位而失正,又居艮(止)山之上,想升到五位不能,故“未得位”。“旅于处”,旅途受阻。处,止。九四阳刚处在互巽,巽为利,处在上离,离为兵戈,所以可得“资斧”,但它上不能到五位,下资助两阴又被九三阻隔(旅于处),所以心里很不痛快。
【原文】
六五,射雉1,一矢亡2,终以誉命。[朱熹《周易本义》:“虽不无亡]矢[之费,而所丧不多,终有誉命也。”]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3也。
【注释】
1雉:野鸡。
2亡:遗失。
3逮:及。
【译文】
六五,旅途中射野鸡,丢失了一支箭,最后仍然得到荣誉和爵命。
《象传》曰:“最后仍然得到荣誉和爵命”,说明与上层很接近。
【解说】
上离为雉,互兑(三四五爻)为毁折,故射雉而箭矢亡。“射雉”是警告同在离(雉)体的还想篡位的九四,“矢亡”是示弱,六五以柔向上顺承上九,即如《彖辞》所说,“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最终得到了上九的(上逮也;逮及之意)荣誉被受爵命(终以誉命)。互兑(三四五爻)为口,互巽(二三四爻)为命,故有“誉命”。
【原文】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1,[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离为鸟,为火;巽为木,为高。四失位变震,为筐,巢之象也。今巢象不见,故‘鸟焚其巢’。震为笑,震在前,故‘先笑’。应在巽,巽为号咷,巽象在后。故‘后号咷’。”]丧牛于易2,[王弼注:“以旅处上,众所同嫉,故丧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注释】
1号咷:大哭。
2易:通“埸”,田界。
【译文】
上九,鸟巢被焚烧,旅行者开始欣喜欢笑,后来号啕大哭,就像在田畔丢失牛,有凶险。
《象传》说:作为一名旅行者却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当然导致被焚毁的灾祸。“在田畔丧失了牛”,说明上九羁旅遭祸终将没有人知道。
【解说】
上九在旅途中还高高在上(以旅在上),自然会遭到意外之灾。上九居离火,离为槁木,为雉鸟,故谓“鸟焚其巢”。又下临互兑,兑为悦,故为笑,下临互巽,巽为号为哭,兑在前,巽在后,故“旅人先笑后号咷”。离为牝牛,在艮山之外,所以“丧牛于易”,易是疆界,再也找不回来(终莫之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