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中,如何为正业耶?是断人命之远离、不与取之远离、欲邪行远离。是言正业。
此中,如何为正命耶?是世有圣声闻、舍邪命、依正命以净命。是言正命。
此中,如何为正精进耶?是世有比丘,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故,而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恶不善法舍离故……乃至……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乃至……为令已生之善法而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之故,以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是言正精进。
此中,如何为正念耶?是世有比丘,身住于循身观,以正勤、正知、正念而调伏于世间之贪忧。受住于……乃至……心住于……乃至……法住于循法观,以正勤、正知、正念而调伏于世间之贪忧。是言正念。
此中,如何为正定耶?是世有比丘,离欲、不善法,以有寻有伺而由离生喜乐具足第一禅定而住。以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故,由无寻无伺之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定而住。由于喜离贪之故,以住舍、念正知而正受乐身。是赐予宣说圣者之“舍念乐住”之处。具足此第三禅定而住。由于断乐断苦故,及先既没灭喜、忧之故,以不苦不乐作舍念清净具足第四禅定而住。是言正定。
以此说苦灭道圣谛。
二 对法分别
四谛者是苦、苦集、苦灭、至苦灭之道。
一
此中,如何为苦集耶?即渴爱。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为苦耶?是余之烦恼、余之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余之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异熟,以所有法之作无记为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与一切之色。是言苦。
此中,如何为苦灭耶?是渴爱之舍离。是言苦灭。
此中,如何为至苦灭之道耶?是世有比丘,于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有八圣道。即正见……乃至……正定。
此中,如何为正见耶?是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择法觉支、道支、道所属之物。是言正见。
此中,如何为正思惟耶?是所有之推度、寻求……乃至……正思惟、道支、道所属之物。是等为正思惟。
此中,如何为正语耶?是所有四种语恶行之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切断、正语、道支、道所属。是言正语。
此中,如何为正业耶?是所有三种身恶行之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切断、正业、道支、道所属。是言正业。
此中,如何为正命耶?是所有邪命之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岸不超过、通路切断、正命、道支、道所属。是言正命。
此中,如何为正精进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正精进。
此中,如何为正念耶?是所有之念、随念……乃至……正念、念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正念。
此中,如何为正定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定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正定。
以此言至苦灭之道。
余之诸法是相应于至苦灭之道。
二
此中,如何为苦集耶?是渴爱与余之烦恼。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为苦耶?乃余之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余之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异熟、以所有法之作无记为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与一切之色————是言苦。此中,如何为苦灭耶?是渴爱与余烦恼等之舍离。是言苦灭。
此中,如何为至苦灭之道耶?是世有比丘,于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有八圣道。即正见……乃至……正定。是言至苦灭之道。
余之诸法是相应于至苦灭之道。
三
此中,如何为苦集耶?是渴爱与余之烦恼与余之不善法。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为苦耶?是三善根之有漏与余之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异熟,以所有法之无记为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与一切之色。是言为苦。
此中,如何为苦灭耶?是渴爱与余之烦恼与余之不善等之舍离。是言苦灭。
此中,如何为至苦灭之道耶?是世有比丘,于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有八圣道————即正见……乃至……正定。是言至苦灭之道。
余之诸法是相应至苦灭之道。
四
此中,如何为苦集耶?是渴爱与余之烦恼、余之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为苦耶?是余之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异熟,以所有法之作无记为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与一切之色。是言为苦。
此中,如何为苦灭耶?是渴爱、余之烦恼、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等之舍离。是言苦灭。
此中,如何为至苦灭之道耶?是世有比丘,于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有八圣道。即正见……乃至……正定。是言至苦灭之道。
余之诸法相应于至苦灭之道。
五
此中,如何为苦集耶?是渴爱、余之烦恼、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与余之有漏善法。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为苦耶?是有漏善不善法之异熟、以所有法之作无记为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与一切之色。是言苦。
此中,如何为苦灭耶?是渴爱、余之烦恼、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与余有漏善法等之舍离。是言苦灭。
此中,如何为至苦灭之道耶?是世有比丘,于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有八圣道。即正见……乃至……正定。是言至苦灭之道。
余之诸法相应于至苦灭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