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七
经籍考【七】
经【四书 乐 仪注】
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
康熙十六年大学士库勒纳等奉
敕编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自尧舜禹汤文武之後而有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自易书诗礼春秋而外而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书如日月之光昭於天岳渎之流峙於地猗欤盛哉盖有四子而後二帝三王之道传有四子之书而後五经之道备四子之书得五经之精意而为言者也孔子以生民未有之圣与列国君大夫及门弟子论政与学天德王道之全修已治人之要具在论语一书学庸皆孔子之传而曾子子思独得其宗明新止善家国天下之所以齐治平也性教中和天地万物之所以位育九经达道之所以行也至於孟子继往圣而开来学辟邪说以正人心性善仁义之旨着明於天下此圣贤训辞诏後皆为万世生民而作也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矣历代贤哲之君创业守成莫不尊崇表章讲明斯道朕绍
祖宗丕基孳孳求治留心问学命儒臣撰为讲义务使阐发义理禆益政治同诸经史进讲经历寒暑罔敢间辍兹已告竣思与海内臣民共臻至治特命校刋用垂永久爰制序言弁之简首每念厚风俗必先正人心正人心必先明学术诚因此编之大义究先圣之微言则以此为化民成俗之方用期夫一道同风之治庶几进於唐虞三代文明之盛也夫
【臣】等谨按四书之名仿於朱子自元迄今定为程式我
圣祖仁皇帝夙龄懋学以四书为作圣之基敷治之本爰
取
经筵讲义
亲御丹铅首先刋布诸臣钦承
指授荟萃成编掲四子之心传综百王之治法仰见帝德之隆同符洙泗远绍唐虞也已
四书近指二十卷
孙奇逢撰奇逢见易类
奇逢自序曰刘静修着四书精要至鹿忠节着说约一编窃领其教旨述曰近指非有高远之言也丽奇轩四书讲义【无卷数】
纪克扬撰克扬见易类
四书翊注四十二卷
刁包撰包见易类
圣学心传【无卷数】
薛凤祚编凤祚字仪甫益都人
四书大全纂要【无卷数】
魏裔介撰裔介见孝经类
四书讲义困勉録三十七卷 松阳讲义十二卷三鱼堂四书大全四十卷 续困勉録六卷陆陇其撰陇其见书类
四书惜隂録二十一卷
徐世沐撰世沐见易类
世沐自记曰仇沧柱示以关中李中孚反身録中孚曾讲学毘陵彼深惜南浙两省学者害於举业彼时心不甘南士必逊北士如此迄今几三十年彼学已成名已立南士竟无与颉颃狂不自量续为惜隂二集不觉积成二十一卷又曰李从陆王入而出入於程朱四子余从程朱入而准则於周宋八贤虽刚峻不逮而古人所云醇正则当仁不欲多让云
四书初学易知解十卷
卲嗣尧撰嗣尧见易类
四书述十九卷
陈诜撰诜见易类
诜自序曰朱子虑佛教之惑人故确切分疏以为下学所遵守陆子略其枝叶而独抉其宗旨盖於朱子有一本散殊之分而非有所悖谬也
【臣】等谨按诜自序乃调停於朱陆两家之学者故是书多不主朱子章句集注盖其源固出於姚江也
四书钞十八卷
秘丕笈撰丕笈字仲负故城人康熙癸丑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四书贯一解十二卷
闵嗣同撰嗣同字来之号双溪乌程人康熙乙卯副榜贡生官景宁县教谕
四书賸言四卷补二卷 四书索解四卷 逸讲笺三卷
毛奇龄撰奇龄见易类
章大来序賸言略曰是编补缀所闻各有记忆且亦陆续成此书故不能一辙
王锡序索解曰谓必有以解之直是索解人不得耳一经考索则世多学人岂无始而惊既而疑又既而划然以解者因更名索解
四书释地一卷续一卷又续二卷三续二卷阎若璩撰若璩见书类
若璩自序曰宋王尚书应麟作诗地理考盖补紫阳夫子之不备然序而不断甚至两说并存其与仅云邑名地名不详其所在者何以远过余故矫之作四书地理考得若干条尔雅有释地杜氏有春秋释地爰易其名曰释地云
【臣】等谨按是书初释五十七条续八十条间及人名以地非人不传也又续一百六十二条遂因人以及物且广而释训诂释典制三续一百二十二条则又推之及其余盖若璩学既淹通又精於考证故旁参互订精核详明自顾炎武而外鲜有与之相匹者
圣门释非録五卷
陆邦烈编其师毛奇龄语邦烈字又超平湖人邦烈自述曰北宋诸儒高树门帜不容一人訾议如刘贡父改二程全书一二字便作札四布痛加讥贬必欲使其还复旧文而後已而於先圣先贤恣情敲驳大学孝经连篇删改即孔门诸贤何一不受其削斵相其用心实有抑圣贤以扬同类之意因稍辑先生所言与他书偶録可引者彚为一卷名曰释非以为圣门口语各有精义或未可尽非耳
四书反身録六卷续补一卷
李顒撰顒字中孚别号二曲盩厔人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以老病未赴
【臣】等谨按是书乃顒口授门人王心敬所録实仍顒所自定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西廵
召顒入见时顒已衰老遣其子慎言以是书及二曲集进
呈
睿览
特赐御书操志高洁匾额仰见
圣度如天嘉奬宿学秦中下士至今称荣幸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