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卷二百二十二【1 / 9】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二

经籍考【十二】

史【载记 史评 史钞 政书 职官】

【臣】等谨按古者偏方割据僭号纪年各设史官以纪事迹後人论定因以霸伪目之马端临兼用阮孝绪七録隋经籍志之名辑为一类然其书实皆後人追记非其旧作伪霸之号似是实非此四库全书据东观汉记晋书等改题载记义至善也今遵此例编辑如左

南唐拾遗记一卷

毛先舒撰先舒见经类

先舒自述曰是书略采宋江南遗事诸不见正史者附于马陆二书郑文宝近事陈彭年别録陈霆唐余记传之後

十六国年表一卷

张愉曾撰愉曾字庭硕徽州人

张潮跋曰崔鸿十六国春秋不识何以不列年表今得此书可以补其缺略

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

吴任臣撰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十六国年表二十二卷

孔尚质撰尚质字元长武陵人

右载记

【臣】等谨按麟经笔削游夏不能赞一辞自史记作而班固复异议焉此史评所以日繁也孔子删帝魁以後书为百篇实史钞之权舆厥後钞节少而论说多晁公武读书志尝论之不知二者原相表里故端临通考并存而不废惟於一门之中杂见而无区别于义未善兹故遵四库全书之例各以类从庶编次不致紊杂云

御批通监纲目五十九卷通监纲目前编十八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监纲目续编二十七卷

康熙四十七年吏部尚书宋荦奉

敕校刋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惟自古帝王言动必记而史事以兴顾周礼外史所掌卷帙寖繁即纪传亦异千百年来微言大义昭揭天壤必以尼山笔削为断所从来尚矣粤自龙门而降累朝国乘体制略同涑水司马氏易分类为合编盖犹左氏法也紫阳朱子特起而振举之纲以提要目以备详岁时列于上而天统明章程繋于下而人纪立增损精切予夺谨严庶几春秋大居正之宗指欤虽其间事理櫽括稍有脱误大都门人一时采辑之过实非晦庵本意也自时厥後有前编有外纪有大纪续编以及考证集览发明质实之类诸家论着不一而足要皆商确折衷互相参订明儒陈仁锡裒集而剞劂之不可谓非先哲之功臣也朕几务之暇留神披

閲博稽详考纎悉靡遗取义必抉其精徵辞必搜其奥析疑正陋厘异阐幽务期法戒昭彰质文融贯前後所着论断凡百有余首兹允诸臣请并以付梓颁布宇内俾士子流传诵习开卷了然不特天人理欲之微古今治忽之故一一胪如指掌即子朱子祖述宣尼维持世教之苦衷并可潜孚默契于数千载之下是则朕敦崇古学作新烝民之至意也爰叙述以冠篇端用昭示於无穷焉

【臣】等谨按朱子因司马光资治通监作纲目纲仿麟经目仿左氏其门人依所手定之凡例而成後有伊起莘之发明刘友益之书法王幼学之集览徐昭文之考证陈济之集览正误冯智舒之质实汪克寛之考异皆自为一书明黄仲昭取诸家之书散入各条之下特取其便于披览

国朝张自勲始作纲目续麟芮长恤作纲目指遗则又各执私见以相争我

圣祖仁皇帝睿断精详即取陈仁锡刋本

亲加评定因羣言之淆乱悉举而厘正之又金履祥病刘恕通监外纪嗜博而好奇乃蒐采经传起帝尧迄周威烈王作通监前编又括全书纲领撰为举要复冠之以外纪一编陈仁锡改题通监纲目前编与纲目合刋以补朱子所未及至商辂等通监纲目续编因朱子凡例纪宋元两代之事明人亦有发明广义附於条下今于前编则仍其旧本

御笔特加品题其续编虽议论肤浅考订粗疎亦因陈仁

锡既缀刋纲目之末均得上邀

乙览并示

别裁不特纲目全书顿易旧观而于得失之互见瑕瑜之错出者订正秩然丝毫不爽尤足以开千古读史者之心目云

御制评监阐要十二卷

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刘统勲等奉

敕编録

【臣】等谨按前馆臣恭纂通监辑览时分卷属稿排日进

皇上亲加评隲随条发论法戒昭然其有

敕馆臣撰拟黏签同进者皆蒙

睿裁改定涂乙增损十存二三全书既成凡数千条皆刋刻简端兹复甄辑此书凡分卷十二计恭録

御批七百九十八则罔不

训示精详折衷至当如贾充禇渊等之书死狄仁杰之书周正南北称寇之文订辽金元人名官名地名之误而纪年系统关于保邦凝命之原者尤再三

申诫将是非不爽於毫厘即曲说无由而置喙俾读者既博观于辑览又得阐要而约守之洵足以

垂教万世而无穷矣

汉史亿二卷

孙廷铨撰廷铨见传记类

廷铨自序曰荀悦汉纪详约得中次序有意披读所到偶有触辄书数语用备遗忘与于东阿读史漫録意义暗合者什一亦不去也

论世八编十二卷

华庆远编庆远无锡人

庆远自序曰是书略似竟陵锺氏史怀或正史或野史或集或说不专一史久之盈册题曰寒牕叹後改名为论世八编

历代甲子考一卷

黄宗羲撰宗羲见经类

【臣】等谨按此编本宗羲与朱朝瑛之书因曹溶收入学海类编改题今名所论史记甲子与尚书不合谓当从班史反覆详辨多所引证

监语经世编二十七卷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读史吟评一卷 史评辨正四卷

黄鹏扬撰鹏扬字远公晋江人顺治丁酉举人官知县

读史矕疑十卷

张彦士撰彦士字龙弼定陶人顺治初岁贡生官黄县训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