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卷第十九【2 / 2】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甲子。勅。爲有所思。宜改天平勝寳七年。爲天平勝寳七歳。」從七位上山田史廣人。從五位下比賣嶋女等七人。賜山田御井宿祢姓。

甲戌。外正六位上丸子大國贈從五位下。外正六位下六人部藥授外從五位下。

三月庚申朔。外從五位下山田史君足賜廣野連姓。

丁亥。八幡大神託宣曰。神吾不願矯託神命。請取封一千四百戸。田一百■町。徒无所用。如捨山野。宜奉返朝廷。唯留常神田耳。依神宣行之。

夏四月丁未。從五位下丘基眞人秋篠等廿一人更賜豊國眞人姓。

五月丁丑。大隅國菱苅村浮浪九百卅餘人言。欲建郡家。詔許之。

六月癸夘。安藝國獻白烏。

壬子。大宰府管内諸國。國別貢兵衛一人。采女一人。」和氣王。細川王賜岡眞人姓。

秋八月庚子。正六位上日下部宿祢子麻呂。食朝臣息人並授從五位下。

十月丙午。勅曰。比日之間。太上天皇枕席不安。寢膳乖宜。朕竊念茲。情深惻隱。其救病之方。唯在施惠。延命之要。莫若濟苦。宜大赦天下。其犯八虐。故殺人。私鑄錢。強盜竊盜。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但入死罪者減一等。鰥寡■獨。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兼給湯藥。」又始自今日。至來十二月晦日。禁斷殺生。」遣使於山科。大内東西。安古。眞弓。奈保山東西等山陵。及太政大臣墓。奉幣以祈請焉。

十一月丁巳。遣少納言從五位下厚見王。奉幣帛于伊勢大神宮。

十二月丁未。以從五位下佐伯宿祢美濃麻呂爲越前守。

八歳春二月丙戌。左大臣正一位橘朝臣諸兄致仕。勅依請許之。

戊申。行幸難波。是日。至河内國。御智識寺南行宮。

己酉。天皇幸智識。山下。大里。三宅。家原。鳥坂等六寺礼佛。

庚戌。遣内舍人於六寺誦經。襯施有差。

壬子。大雨。」賜河内國諸社祝祢宜等一百十八人正税。各有差。▼是日行至難波宮。御東南新宮。

三月甲寅朔。太上天皇幸堀江上。

乙夘。詔免河内攝津二國田租。

戊午。遣使攝津國諸寺誦經。襯施有差。

夏四月丁酉。勅曰。頃者。太上天皇聖體不豫。漸延旬日。猶未平復。如聞。鎖災致福。莫如仁風。救病延年。實資徳政。可大赦天下。但犯八虐。故殺人。私鑄錢。強盜竊盜。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若以贓入死減一等。鰥寡■獨。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

戊戌。車駕取澁河路。還至智識寺行宮。

庚子。還宮。

乙巳。遣使奉幣帛于伊勢大神宮。

壬子。遣醫師。禪師。官人各一人於左右京四畿内。救療疹疾之徒。」遣從五位下日下部宿祢古麻呂。奉幣帛于八幡大神宮。

五月乙夘。遣左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祢古麻呂。并中臣忌部等。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免天下諸國今年田租。▼是日。太上天皇崩於寢殿。遺詔。以中務卿從四位上道祖王爲皇太子。

丙辰。遣使固守三關。以從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從三位文室眞人珍努。藤原朝臣永手。正四位下安宿王。從四位上黄文王。正四位下橘朝臣奈良麻呂。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國人。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爲御裝束司。六位已下十人。從三位多治比眞人廣足。百濟王敬福。正四位下鹽燒王。從四位下山背王。正四位下大伴宿祢古麻呂。從四位上高麗朝臣福信。正五位上佐伯宿祢今毛人。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守。大伴宿祢伯麻呂爲山作司。六位已下廿人。外從五位下大藏忌寸麻呂爲造方相司。六位已下二人。從五位下佐味朝臣廣麻呂。佐佐貴山君親人爲養役夫司。六位已下六人。

丁巳。於七大寺誦經焉。

己未。文武百官始素服。於内院南門外。朝夕擧哀。」正四位上春日女王卒。

辛酉。太上天皇初七。於七大寺誦經焉。

癸亥。出雲國守從四位上大伴宿祢古慈斐。内堅淡海眞人三船。坐誹謗朝廷。无人臣之礼。禁於左右衛士府。

丙寅。詔並放免。

戊辰。二七。於七大寺誦經焉。

壬申。奉葬太上天皇於佐保山陵。御葬之儀如奉佛。供具有師子座香爐。天子座。金輪幢。大小寳幢。香幢。花縵。蓋繖之類。在路令笛人奏行道之曲。▼是日。勅曰。太上天皇出家歸佛。更不奉謚。所司宜知之。

乙亥。三七。於左右京諸寺誦經焉。」勅曰。左衛士督從四位下坂上忌寸犬養。右兵衛率從五位上鴨朝臣虫麻呂。久侍禁掖。深承恩渥。悲情難抑。伏乞奉陵。朕嘉乃誠。仍許所請。先代寵臣。未見如此也。宜表■賞以勸事君。犬養叙正四位上。虫麻呂從四位下。其所從授刀舍人廿人増位四等。

丙子。勅。禪師法榮。立性清潔。持戒第一。甚能看病。由此。請於邊地。令侍醫藥。太上天皇得驗多數。信重過人。不用他醫。爾其閲水難留。鸞輿晏駕。禪師即誓。永絶人間。侍於山陵。轉讀大乘。奉資冥路。朕依所請。敬思報徳。厭俗歸眞。財物何富。出家慕道。冠蓋何榮。莫若名流万代。以爲後生准則。宜復禪師所生一郡。遠年勿役。

丁丑。勅。奉爲先帝陛下屈請看病禪師一百廿六人者。宜免當戸課役。但良弁。慈訓。安寛三法師者。並及父母兩戸。然其限者終僧身。又和上鑒眞。小僧都良弁。華嚴講師慈訓。大唐僧法進。法華寺鎭慶俊。或學業優富。或戒律清淨。堪聖代之鎭護。爲玄徒之領袖。加以。良弁。慈訓二大徳者。當于先帝不豫之日。自盡心力。勞勤晝夜。欲報之徳。朕懷罔極。宜和上小僧都拜大僧都。華嚴講師拜小僧都。法進。慶俊並任律師。

六月乙酉。勅遣使於七道諸國。催検所造國分丈六佛像。

丙戌。五七。於大安寺設齋焉。僧沙弥合一千餘人。

庚寅。詔曰。居喪之礼。臣子猶一。天下之民。誰不行孝。宜告天下諸國。自今日始迄來年五月卅日。禁斷殺生。

辛夘。太政官處分。太上天皇供御米鹽之類。宜充唐和上鑒眞禪師。法榮二人。永令供養焉。

壬辰。詔曰。頃者。分遣使工検催諸國佛像。宜來年忌日必令造了。其佛殿兼使造備。如有佛像并殿已造畢者。亦造塔令會忌日。夫佛法者。以慈爲先。不須因此辛苦百姓。國司并使工等。若有稱朕意者。特加■賞。

丙申。六七。於藥師寺設齋焉。

癸夘。七七。於興福寺設齋焉。僧并沙弥一千一百餘人。

甲辰。始築怡土城。令大宰大貳吉備朝臣眞備専當其事焉。」勅。明年國忌御齋。應設東大寺。其大佛殿歩廊者。宜令六道諸國營造。必會忌日。不可怠緩。

秋七月己巳。勅。授刀舍人考選賜祿名籍者。悉属中衛府。其人數以四百爲限。闕即簡補。但名授刀舍人。勿爲中衛舍人。其中衛舍人。亦以四百爲限。

庚午。河内國石川郡人漢人廣橋。漢人刀自賣等十三人賜山背忌寸姓。

癸酉。土左國道原寺僧專住。誹謗僧綱。无所拘忌。配伊豆嶋。

八月乙酉。以近江朝書法一百卷。施入崇福寺。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丁亥。太政官處分。山陽南海諸國舂米。自今以後。取海路遭送。若有漂損。依天平八年五月符。以五分論。三分徴綱。二分徴運夫。但美作。紀伊二國不在此限。

丙申。有白氣貫日。

癸夘。大納言藤原朝臣仲麻呂獻東大寺米一千斛。雜菜一千缶。

十一月丁巳。勅。如聞。出納官物諸司人等。苟貪前分。巧作逗留。稍延旬日。不肯收納。由此。擔脚辛苦。竸爲逃歸。非直敗治。實亦虧化。宜令彈正臺巡検。自今以後。勿使更然。

丁夘。廢新甞會。以諒闇故也。〈検神祇官記。是年於神祇官曹司行新甞會之事矣。〉

十二月庚辰朔。自去月雷六日。

甲寅「申」。請僧一百於東大寺轉讀仁王經焉。

乙未。先是。有恩勅。收集京中孤兒而給衣糧養之。至是。男九人。女一人成人。因賜葛木連姓。編附紫微少忠從五位上葛木連戸主之戸。以成親子之道矣。

己亥。越後。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藝。周防。長門。紀伊。阿波。讃岐。伊豫。土左。筑後。肥前。肥後。豊前。豊後。日向等廿六國。國別頒下潅頂幡一具。道塲幡■九首。緋綱二條。以充周忌御齋莊餝。用了收置金光明寺。永爲寺物。隨事出用之。

庚子。太上天皇御輿丁一人叙四階。一人二階。五十七人外二階。一百廿六人外一階。

己酉。勅遣皇太子。及右大弁從四位下巨勢朝臣堺麻呂於東大寺。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出雲國守從四位下山背王於大安寺。大納言從二位藤原朝臣仲麻呂。中衛少將正五位上佐伯宿祢毛人於外嶋坊。中納言從三位紀朝臣麻路。少納言從五位上石川朝臣名人於藥師寺。大宰帥從三位石川朝臣年足。彈正尹從四位上池田王於元興寺。讃岐守正四位下安宿王。左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祢古麻呂於山階寺。講梵網經。講師六十二人。其詞曰。皇帝敬白。朕自遭閔凶。情深荼毒。宮車漸遠。號慕無追。万痛纏心。千哀貫骨。恒思報徳。日夜無停。聞道。有菩薩戒。本梵網經。功徳巍巍。能資逝者。仍寫六十二部。將説六十二國。始自四月十五日。令終于五月二日。是以。差使敬遣請屈。願衆大徳。勿辞攝受。欲使以此妙福无上威力。翼冥路之鸞輿。向華藏之寳刹。臨紙哀塞。書不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