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卷之十七【1 / 2】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元年。丙辰。四月。庚辰。命王士俊传谕山东巡抚岳浚。山东地方。钱粮逋欠甚多。自康熙五十八年。至雍正十二年。带徵未完积欠。通计三百余万两。先经王士俊会同岳浚。奏请委员清查。将历年积欠诸弊。逐一设法清厘。内有纳尸已完。被书役侵蚀者。竟至八万余两。而豪绅劣衿。力能全完。有心抗欠者。亦正复不少。且各州县流水串根红簿等项。大都缺略不全。甚至书役舞弊。乘机烧毁灭迹。又开徵之时。并不刊发实徵由单。民间不知完欠数目。科则混淆。顽良莫辨。锢习已久。自委员实力清查。良民始知应完额数。益加踊跃奉公。而顽户豪强。咸知歛手奉法。不敢拖延。一载之间。完至一百七十余万两。夫任土作贡。国家之常经。先公后私。氓庶之分谊。若果遇水旱不齐。租赋无出。自应邀免。如其屡丰之年。故为抗欠。殊非良善之辈。即如豫省与山东接壤。民风淳厚。皆知早完国课。每年岁底全完者。有五六十州县。及至奏销届期。尾欠无几。朕上年御极之初。特沛新恩。将直省雍正十二年以前民欠。悉行豁免。山东积欠未完之一百二十余万两。亦概予蠲除。而豫省所豁免者。惟祥符、郑州、陈留、考城、四州县民欠七千余两。其余通省。悉皆无欠。则两省风俗之淳漓。官吏董率之勤惰。亦大概可见矣。朕闻山东有不欠钱粮、不成好汉之恶谚。倘见朕屡布宽大之诏。误谓从前清查为多事。负朕逾格之殊恩。仍踵顽抗之故智。豪绅劣衿。蠹书奸役。恣意拖欠。罔顾正供者。朕当加以重惩。必不姑贷。地方大吏有司。不思善于催科。玩纵废驰。复致积逋累累。察出亦必严加处分。至从前清查人员。曾经王士俊、岳浚、奏明告竣之日。分别议叙。仍着岳浚查明。将此等人员内。实在清查得法。完纳最多者。酌量题请议叙。以示鼓励。嗣后岳浚必须一守王士俊成规。催科抚字。并行不悖。方为尽职。若听劣衿蠹役之拖欠。而于国课有亏。则朕惟岳浚是问。

○以少詹事隋人鹏、为河南按察使。

○以江南镇海将军标中军副将杜恺、署理河南河北镇总兵官。

○辛巳。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前因军兴以来。于边疆蒙古地方。派大臣官员、驻劄办理事务。今大兵已彻。仅可少留兵丁。驻劄防边。事既无多。所有各处驻劄办事大臣官员内应彻者。着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奏。

○又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贵州提督哈元生、办理苗疆。刚愎自用。与巡抚元展成、文武不和。诸凡不能预为防范。及逆苗蠢动。仍拥兵观望。以致贼势猖獗。百姓受其荼毒。伊身膺扬威将军之任。稽迟军务。着拏解来京。严审定拟具奏。

○裁直隶副总河缺、以直隶总督兼管河务。

○以广西左江镇总兵王无党署理贵州提督。

○壬午。谕礼部、凡由捐纳候选之贡监举人。例不得与乡会试。从前事例有捐应乡会试一款。今捐例已概行停止。此等人员。尚在需次选曹。与既登仕籍者有间。直隶各省贡监。愿与乡试。举人愿与会试者。准令一体考试。以示鼓舞人材之意。

○大学士迈柱奏请、各部郎中员外主事。奉差学政者。本缺另行铨补。至升转之处。仍就原官、与现任司员、一体论俸。遇应升之缺。吏部照例推升。具题请旨。以升衔注册。俟任满回京补用。再郎中俸满。应升道府者。亦准以即升注册。俟任满考核称职。以应升之缺选用。俱下部议行。

○癸未。以江西广饶九南道陈德荣、为贵州按察使。

○以编修王峻、为云南乡试正考官。御史钟衡、为副考官。刑部主事苏霖渤、为贵州乡试正考官。刑部主事金溶、为副考官。

○内阁、翰林院、带领癸丑科散馆修撰、编修、庶吉士、引见。得旨。清书庶吉士梁文山、周正思、王检、汪师韩、张映辰、赵瓒、为编修。陈中荣、刘元炳、杜谧、王芥园、为检讨。汉书编修张若霭、修撰陈倓、编修沈昌宇、已经授职。庶吉士朱续晫、夏廷芝、姚孔鋠、张湄、沈景澜、鄂容安、储晋观、张为仪、赖翰颙、陈仁、陈大受、肇敏、双庆、朱恒、鄂伦、杨二酉、阮学浚、程钟彦、冯元钦、王文充、罗源汉、为编修。宋楠、介福、邱玖华、张兰清、沈齐礼、传为詝、胡定、辛昌五、为检讨。李敏第、吴文焕、时钧辙、朱泮功、额尔登额、福魁、杨琨、刘学祖、赫成峨、吴士功、俱以部属用。吴祖修、吴学瀚、徐梁栋、范从律、刘孔昭、王廷鸿、俱以知县即用。于开泰、李天秀、着归进士原班铨选。编修田志勤、准作散馆。庶吉士雷鋐、亦准作散馆。一体授职。

○兵科掌印给事中瞻塔海奏请、汉郎中员外降调。准补员外主事。又汉官降级革职、奉旨补用之员。准其通算前俸。俱照满员一体办理。寻下部议。各部郎中等官。遇有降调事故。果属因公。而平昔熟练部务者。准该部堂官保题。带领引见。请旨留部办事。咨部以各该部主事题补。降革汉官。钦奉特旨。以降革之案。本属冤抑、准其开复原官补用者。通理本任前俸。以归画一。从之。

○甲申。谕户部、由科甲出身之部曹。差任学政者。皇考准其带翰林编检衔。以示优视学臣之意。乃该员兼衔之后。原缺除授有人。该部既不便请俸。而翰林衙门。见其尚系虚衔。亦未便遽为请俸。是部曹一任学政。而反失其常禄也。嗣后部曹出任学政。带翰林衔者。或照原官论俸、由该部支领。或照编检论俸、由翰林院支领。该部妥议具奏。

○以护军统领都来、署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乙酉。谕八旗都统、八旗阵亡人等、所得官职。若无亲生之子。请令伊弟兄承袭。所办殊属错谬。此非伊祖先劳绩所得官职可比。若弟兄有子。即过继与孀妇为嗣。令其承袭。则世次相当。而承阵亡之人祭祀。养赡孀妇。亦均有赖。若弟兄子嗣无多。仅有一子。伊尚可生子。先将此子过与孀妇为嗣。令其承袭官职。将来即乏子嗣。究有此子承继。再本族中子孙内。如有已经过继孀妇为嗣者。虽有近派兄弟之子。若孀妇情愿令养子承袭者。应亦听孀妇所请。令养子承袭。

○丙戌。训饬八旗节俭。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八旗为国家根本。从前敦崇检朴。习尚淳庞。风俗最为近古。迨承平日久。渐即侈靡。且生齿日繁。不务本计。但知坐耗财求。罔思节俭。如服官外省。奉差收税。即不守本分。恣意花消。亏竭国帑。及至干犯法纪。身罹罪戾。又复贻累亲戚。波及朋侪。牵连困顿。而兵丁闲散人等。惟知鲜衣美食。荡费资财。相习成风。全不知悔。旗人之贫乏。率由于此。朕即位以来。轸念伊等生计艰难。频颁赏赉。优恤倍至。其亏空钱粮。已令该部查奏宽免。其入官之坟茔地亩。已令查明给还。其因获罪革退之世职。亦令查明请旨。似此叠沛恩施者。无非欲令其家给人足。返朴还淳。共享昇平之福也。现在日与王大臣等、筹画久长生计。次第举行。惟是旷典不可数邀。亦不可常恃。而旗人等蒙国家教养之厚泽。不可不深思猛省。自为家室之谋。即如喜丧之事。原有恩赏银两。自应称家有无。酌量经理。乃无知之人。止图粉饰虚文。过为靡费。或遇父母大故。其意以为因父母之事。即过费亦所不惜。不知荡尽家产。子孙无以存活。伊等父母之心。其能安乎否乎。他如此等陋习。不可悉数。在已不知节省。但希冀朝廷格外之赏赉。以供其挥霍。济其穷困。有是理乎。嗣后务期恪遵典制。谨身节用。勿事浮华。勿眈游惰。交相戒勉。惟俭惟勤。庶几人人得所。永远充裕。可免窘乏之虞。况旗员内之老成谨慎者。可望擢用外任。上为国家效力办公。下亦可得俸禄养廉。以赡给家口。倘伊等不知痛改前非。仍蹈覆辙。骄奢侈靡。亏帑误公。则是伊等下愚不移。自取罪戾。不惟恩所不施。且为法所不贷。朕必仍前按律惩治。不少姑息。且朕今日所宽者。即向日亏空官帑。骄泰自恣之人也。若不痛自改省。谨遵法纪。则将来不于伊身、必于伊等之子孙。又复罹追比之苦矣。又何乐于目前数日之花费乎。凡朕之所以谆谆训诫者。总为伊等豫谋久远生计。八旗大臣等、可通行晓谕官兵人等。其各敬听朕言。熟思审计。以无负朕之期望。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本月十七日奉旨。前者军兴以来。令大臣官员往驻蒙古边疆。办理事务。今大兵既彻。仅留驻兵。一切防守事宜。并已减省。其各处办理驻劄之大臣官员。有应彻者。着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议奏。臣等查驻劄归化城办事尚书通智、驻劄西宁巡抚德龄、散秩大臣塞楞、郎中三达礼、员外郎五十七、主事齐明、驻劄肃州内阁学士岱齐、侍读学士阿兰泰、驻劄哈密员外郎达桑阿、扎史、驻劄西藏副都统马拉、那苏泰、员外郎那逊额尔格图、驻劄呼伦贝尔领侍卫内大臣哈达哈、原任郎中伊特格尔、以上各官。尚书通智、本以归化城都统根敦、副都统席尔塔、悉赴军营。其地乏人。是以遣往。今根敦、席尔塔、已各还所在。应令通智、俟修城驻兵等事竣、即行还京。西宁原驻大臣一员、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兵兴以来。始增驻大臣章京等。今既彻兵。应于德龄、塞楞、三达礼、三员中。留一员。余并彻回。至五十七、齐明、军前历年最久。应令理藩院奏请更换。肃州办理军需。较前亦少。应于岱齐、阿兰泰、二员中。留一员。哈密驻劄章京。协同扎萨克办事。因一人不能换班。又增一员。定例二年更代。哈密现有驻兵。达桑阿、扎史、仍应留彼。俟年满更代。西藏向无大臣官员驻劄。前以康济鼐与颇罗鼐、交恶相攻。因遣大臣率兵暂驻。今达赖喇嘛还藏。兵亦彻还。毋庸更驻大臣。现今侍郎杭奕禄、有事赴藏。令其酌办奏到日。再将马拉等定议进止。哈达哈、前往军营。亦四载余。请交兵部。于明年二三月间、奏请遣官赴呼伦贝尔更换。伊特格尔、亦令同还。得旨。西宁着留德龄。肃州着留阿兰泰。其通智承办之修城驻兵等事。着令完毕。再行具奏请旨。余依议。

○八旗王大臣会议、侍读学士积德条奏、拖欠钱粮人等之入官房地奴仆。与坟墓相关。赏还本人。画一办理一事。入官房屋地亩。与坟墓相关者。从前入官时。有登记档案者。亦有临时报出者。此内亦有希图徼幸多报者。若视其报出、即行赏还。则不肖之徒。希图徼幸妄报。在所不免。臣等公同酌议、入官坟茔祭田内与坟墓相关者。如系三顷以下。即查出赏还本人。其十余顷者。将三顷赏还本人。余者入官。此项房地内。卖出者、交各该旗查明在部原交数目。支领赎出。退还本人。看守坟茔人内。已经卖出者。若令赎还。或有拆散夫妇之事。除已经卖出者。毋庸议外。其现在官者。俱请查还。又此项坟茔地亩。圣主施恩赏还。诚恐伊等绝祀。实仁慈之至意。但此内有弟兄数人者。虽一人之房地入官。其弟兄尚有房地。若此者。请毋庸查办。如此、则圣恩周遍。亦可去宵小徼幸之事。命下之日。交与各旗秉公查办。从之。

○定边大将军庆复疏言、臣等与喀尔喀副将军等、酌议安设卡伦。每处于侍卫护军中。选一人专管。再于喀尔喀四部中。选贤能台吉一人、协同办理。其台吉等月粮。照例给与。兵丁六月一换。喀尔喀内卡伦。并如旧例。每处拨章京一员。兵丁二十名。于西三部落。按佐领拨出。其豫备操演兵三千名。于土谢图汗敦丹多尔济部下。拨扎萨克一员。副台吉三员。官七员。兵一千三百六十二名。于贝子成衮扎布部下。拨扎萨克一员。副台吉二员。官四员。兵七百四十八名。于扎萨克图汗格勒克雅木丕勒部下。拨扎萨克一员。副台吉一员。官三员。兵三百五十六名。于车臣汗达玛琳部下。拨扎萨克一员。副台吉二员。官四员。兵五百三十四名。每名给马三匹。每百人纛一杆。十人旗一面。五人帐房一架。计兵三千名。内一千名。给与鸟枪。每年六月初旬。齐集鄂尔昆。操演豫备。九月彻巡哨兵时。令各归本游牧处。先是、西边三部落中。共拨兵一万二百名。于车臣汗部下。拨牵驼兵六千。嗣减一千。存五千。合计一万五千二百名。除驻劄鄂尔昆、乌里雅苏台、一千五百名。每年调往鄂尔昆操演三千名。尚余兵万余。令在本游牧处。整练保聚。以备缓急之用。有事易于调集。器械务令整齐。令副将军与参赞贝勒公等。一年一次会阅。每年出哨之兵。各路并拨一百五十名。每逢夏秋二季。三路分拨。拨东三省营总三员。率领前往。其侍卫护军等。俱有管辖卡伦之责。若复令出哨。恐人不敷用。请于在京新满洲索伦巴尔虎厄鲁特等侍卫中。拣发十员。以备差委。三年期满更换。得旨。如所请行。其初次查勘台站。着派参赞大臣一员前往。嗣后间岁派参赞大臣一员往勘。至喀尔喀游牧处。豫备之兵。其会集、及检阅器械。着将军参赞大臣会议、于参赞大臣内派出一员。会同喀尔喀副将军、参赞贝勒公等、公同阅视。其将军亲自会阅之期。几年一次。着额驸策凌、酌定具奏。

○丁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大学士管浙江总督嵇曾筠奏、浙盐现已充裕。前将淮盐通融接济。恐奸贩影射。请即停止。从之。

○吏部议覆、署兵部侍郎王士俊奏请、嗣后现任官员。父母年七十以上。家无次丁者。或有兄弟、而笃疾不能侍养者。及父母年老、虽有兄弟、而同父异母者。又祖父母年七十以上。家无次丁者。或年至八十以上。虽家有次丁。愿请终养者。不拘历俸三年之限。该督抚取具印结具题。仍照旧例。准其回籍终养。应如所请。从之。

○戊子。训文武大吏和衷、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国家封疆重寄。端于督抚是赖。督抚两官。实为一体。至于提镇。均任封疆之责。文武虽有专司。兵民虽有专辖。而事皆朝廷之事。兵皆朝廷之兵。民皆朝廷之民。譬如手足臂指之同在一身也。乌可以歧而二之。存彼此之见。分畛域之形哉。古人重和衷之义。盖两三人共一事。和则成。不和则隳。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书曰。推贤让能。庶官乃和。刘向曰。众贤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和之收效。彰彰如是。苟其不和。督与抚各持己见。互相龃龉。则教令纷更。事务稽滞。百姓罔知趋向。属吏无所禀承。事每多歧。泽不下逮。甚至乖戾之气。上干天和。而全省受其害矣。文与武不和。则文员藐视武弁。而存疎远之心。武弁嫉妒文员。而怀不平之意。以致兵民不协。争斗相寻。而闾阎行伍。皆为之不宁矣。凡此不和之故。往往起于意见之参差。而成于属官之谗构。凡人性情好尚。不能皆同。气质偶偏。亦所不免。而不肖属员。每利于上官之不睦。得以自行其私。遂尔乘间伺隙。巧于浸润。日积月累。嫌隙益深。至于不可解释。向来各省大员。多蹈此习。而不自知其非。我皇考屡加训饬。尚有未能悛改者。如程元章、隆昇、元展成、哈元生、即目前之显然昭着者矣。皇考圣谕曰。人臣共事。断无公而不和之理。此千古不易之大训也。盖以公心事主。则其心止知有国事。不知有已身。僚采之间。同心合志。惟期有裨于政治。有益于民生。而爱憎无复介怀。恩怨有所不计。又岂区区萋菲谗间之言。所能摇惑于万一哉。朕深虑向来之积习难除。人心之蔽锢不觉。用是切颁谕旨。儆戒提撕。凡为封疆大臣者。果能各矢公心。屏除私意。同舟共济。休戚相关。则诚意交孚。上行下效。官弁皆敦协恭之谊。兵民胥成豫顺之风。和气致祥。受天之祜。岂非朕心所厚望欤。

○谕内大臣海望、广储司每年所收八旗滋生利息银两。往往不能尽用。徒存于库。此项银两。原为滋生、以助贫穷兵丁缓急之用。今尔等一年之内、所收利息若干。兵丁一年之内、红白事件、需用若干。羡余若干。按此项羡余银两数目核计。或现在加恩赏给应领恩赏人等。或遇未得钱粮、不应支领恩赏之鳏夫、及无子嗣之孀妇。红白事件、赏赐之处。着内务府总管会同八旗大臣、查明详议具奏。寻议、内务府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兵丁先后共支领过滋生银一百十万两。每月应交利息银一万一千两。每年共得利息银十三万二千两。内除汉军于明年正月起、赏给恩赏银外、八旗满洲蒙古包衣三旗。约计应需银七八万两。羡余之银。仍尚有二万余两。照此数核计。应赏事件十八款。俱予加增定议。俟命下之日。请即由本年交纳利息银两内动用。年终汇题。八旗照原议支赏银两数目奏闻汇题。羡余银两存库。从之。

○授一甲一名进士金德瑛、为翰林院修撰。一甲二名进士黄孙懋、一甲三名进士秦蕙田、为翰林院编修。

○兵部议准、贵州按察使方显疏请、武闱乡试、于本省州县调取科甲出身之员。不必于别省调取。各直省一体遵行。从之。

○辛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