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卷之五十七【2 / 2】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谕曰。大学士鄂尔泰、奏辞总理兵部事务。大学士张廷玉、奏辞兼管吏部户部事务。情词恳切。至于再三。即数年来。亦屡有人陈奏。大学士不应兼管部务者。此乃就常例而论。不知国家委用大臣。随时变通。祗期有裨政治。难以拘执成规。亦多有与例不符。而出于不得已者。诸臣未能尽知也。皇考当日。命鄂尔泰、张廷玉、兼理部务。迄今多年。朕御极以来。亦知兼摄为难。二臣亦屡以为请。而其中实有难于更易之情势。盖兵部尚书讷亲。虽年力精壮。实心任事。而莅任未久。诸事尚未谙练。吏部职总铨衡。关系甚钜。非谨慎练达者。未易胜任。此二臣者。实为朕心之所倚赖。今乃辞解部务。将来之继二臣办理者。其事事妥协与否。朕尚未能豫知。岂肯遽从所请。在二臣受国家厚恩。当视公事如己事。亦不当以任事简少。易于尽职。而恝视部务。往复渎陈也。俟数年之后。朕酌量再降谕旨。大学士鄂尔泰、仍着兼管兵部。大学士张廷玉、兼管两部。事务实多。难于兼顾。准其解退户部。仍兼管吏部。其他兼管部务之大学士迈柱、徐本、不必兼管工部、刑部。

○谕吏部、翰林开坊缺出。着仍照旧例。翰林院将俸深人员。开列二十员。尔部带领引见。

○吏部议覆、署广东巡抚王謩疏请广东沿海烟瘴、对品调补人员。照调繁之例、无庸送部引见。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等部、议准漕运总督补熙疏称、江南苏州、太仓、二府州属。原运白粮船、因船多丁众。题请分前后两帮。添设千总二员。随帮一员。今遵旨白粮减徵。所需船、较原额已少。将该帮船、仍归一帮出运。所有添设千总随帮。均请裁汰。从之。

○礼部等部、议覆山西学政沈文镐疏称、山西朔平、宁武、二府。自雍正三年、新设府县各学、经部议、照县学例。额设廪增各二十名。两年一贡。神池、五寨、二县学。取进文武童生各六名。同宁武县学。俱未设有廪增岁贡。俟十年后人文充盛。具题到日再议。至今十有余年。各学生员人数已充。请将朔平、宁武、二府学。照州学例、添设廪增各十名、共足三十名。三年两贡。神池、五寨、二县学额。各添二名。额数与宁武县学均。额设廪增各二十名。两年一贡。应如所请。从之。

○河南道监察御史陈其凝疏陈、二欲宜克。三私当省。一、心志之欲。私意之生于内者也。人心一放。则私意易生。私意一生。而外感乘之。自古圣贤。未有不以放心为戒者。尧之钦明。舜之执中。禹之祗承。汤之顾諟。文之小心。武之敬胜。无非恐此心之或放也。我皇上三年以来。常存敬天畏人之心。政无大小。事无轻重。其难其慎。固己私意无所容。而心志日以清矣。惟愿释服之后。益深谨惧。念天命之匪易。人心之难洽。政虽百虑而犹有失。事即千思而恐未当。心存而志抑。则广心浩大之弊不滋。而精详果断之用以周。书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惟我皇上察之。一、耳目之欲。私欲之起于外者也。耳之所闻。习于非礼。则闻正声而不乐。目之所见。习于非礼。则见正色而不怡。耳不闻正声。目不见正色。其有关于治乱安危者非细。古之王者。悬珠以充耳。藻旒以蔽目。非不视不闻也。不敢以非礼之声色。接于耳目也。我皇上御极三年。声未尝接于耳。色未尝接于目。岂有非礼之视听。但愿释服以后。一睹一闻。尤加敬慎。非礼之来。明以辨之。严以绝之。则视听清明。而耳目之间。无非正大光明之象。书曰、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惟我皇上察之。一、怀安之私。人情莫不欲逸。圣王非独好劳。诚以心为动物。未尝或息。劳于正则厌乎邪。劳于邪则厌乎正。出彼入此。间不容发。古圣王早夜兢兢。惟恐宴安之私。形于动静。而丛脞之咎。遗于政事。我皇上三载忧劳。夙夜不遑。勤政之效。见于天下。惟愿释服以后。益加乾惕。早作夜思。施政之下。切于访落。勤于稽古。则怀安之私不萌。而明作有功。惇大成裕矣。书曰、王敬作所。又曰、所其无逸。惟我皇上察之。一、好谀之私。谀词顺耳而悦心。正言忤闻而逆志。故正言多不见采。而谀词易于入听。然谀词入。则心志荡。政事疎。亘古以来。予智自贤未有不损德败度者。我皇上求言若渴。纳谏如流。三年以来。不为谀悦之词所动。而臣下亦未尝敢以谀词上渎圣聪。臣愚愿释服以后。益广言路。使忠言谠论。日进于前。而谐辞媚语。不闻于耳。思良药苦口之利病。忠言逆耳之利行。则悬鼗建铎之心。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诗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惟我皇上察之。一、近佞之私。盖阴阳之道。互为消长。君子道长。则小人道消。君子道消则小人道长。故佞人进。正人退。佞人退。正人进。其间不容中立。然正士每难于进。虽进而难容。佞人常难于退。虽退而难绝。恶紫夺朱。先圣之所以垂戒者、至切也。我皇上宅忧以来。奖进善良。日近正士。佞人绝迹于朝廷。臣尤愿释服以后。特加辨别。为忠为佞。为贤为慝。不致混淆。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则正士日进。而佞人日退矣。经曰、远佞人。又曰、佞人殆。惟我皇上察之。凡此二欲三私。臣固知皇上明圣之体。刚毅之用。断无或留于心意。或萌于动履者。书之戒舜曰、无若丹朱傲。夫舜岂有傲志。而臣工则以此进戒。臣愚区区之心。极盛而忧盛。已明而危明。亦欲皇上圣德益进于精纯。治功益臻于隆熙。致圣主于尧舜。希鸿于无穷。伏冀圣明垂慈而采纳焉。得旨、陈其凝所奏。皆省身克己之要。朕当时时体察。以端出治之原。年来言官、能如此陈奏者甚少。陈其凝着交部议叙。

○癸未。谕内阁、朕御门听政之时。翰林院修撰编检。与科道一同侍班。翰林班次、在科道之上。科道悬带数珠。而翰林未有定制。朕思侍从之臣。理应画一。嗣后修撰编检。亦着一体悬带数珠。以肃朝仪。

○又谕、刘元燮奏辞广西苍梧道。请仍留御史之任。查刘元燮于八月内、奉旨外转。旋于闰九月内。吏部引见道员。刘元燮即随班入见。彼时并未奏请留京。今阅五月有余。而忽为此奏。明系不愿前往广西。捏辞规避。且伊又称、吏部应夹单请旨。不应照康熙年间之例。将伊入于月选等语。不知缺有繁简之不同。有应请旨补授者。有应归于月选者。从前闰九月内。有请旨缺出。吏部已将刘元燮夹单引见一次。朕未降旨补用。是以仍在候补之列。今遇有月选之道缺。吏部照例铨选。此一定之理。并无错误。刘元燮、何得挟其私心。支离渎奏、将前后情节藏匿。希图朦混。以惑朕听。而不自知其矛盾也。刘元燮若果欲留京效力。何不奏请于奉旨外转之时。又何不奏请于初次引见道员之日。及至签掣广西之后。忽为此奏。其居心尚可问乎。且刘元燮摺内。引周昌汲黯自比。彼与古人。诚伪邪正。相去天渊。乃不自知其分量。而公然引以自况。见之章奏。其奸邪无耻。亦已甚矣。又伊今年六月间。因外间偶有讹传李绂张坦麟除官一节。曾经奏闻。朕降旨嘉奖。以鼓励言官。究竟亦极平常之事。其余伊所条奏。则皆摭拾陈言。苟且塞责。并无有裨政治。可见诸施行者。今何得大言不惭。辄以敢言自诩。试思伊所敷陈。有一裨于政治。切于朕躬。可以万一仿佛周昌汲黯者耶。至于月选道府州县等官。由吏部过堂掣签。九卿在午门公同验看。此乃国家定制。无人不遵。而刘元燮以为凌辱。岂有九卿同在班联。而目击书吏笔帖式凌辱道员之理。此又不问而知其为欺罔也。似此巧诈狂妄挟私规避之人。竟敢以直言自居。是实有玷于周昌汲黯者也。朕若再加姑容。则将来言路。必至于不可问。而假公济私。明党之风。因是而起矣。不得不严加处分。以示惩儆。刘元燮着革职。发往广西。以佐贰等官。令其效力赎罪。若再有规避。不实心尽力处。即着该督抚题参。从重治罪。

○吏部等部、议覆大学士管川陕总督查郎阿疏称、陕西府谷县、麻地沟地方。为秦晋关键。夷汉门户。商民杂处。最易藏奸。请添设巡检一员。分驻巡查。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覆、山东巡抚法敏疏称、遵旨禁革杂税。查济南等府属。并德州、济宁、二处。应徵各项税银内。其耰锄箕帚等项。细小物件。共应收税银、三千九十六两零。又蓬莱、日照、等州县卫。鱼筏抽收税银、五百三十八两九钱一分。请免徵收。均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等部、议覆直隶提督赡岱、疏称热河幅<巾员>辽阔。一应捕盗缉匪等事。均属绿旗官兵专司。应改设大员。增兵授制。请改设副将一员。都司二员。添设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兵一百四十名。步兵二百三十名。应如所请。从之。

○是月、两江总督那苏图奏报、得雪盈寸。得旨、览。近日朕望雪之意甚殷。虽于本月十五日、得二寸余雪。然尚欠沾足。至于卿属盈寸之雪。何济事耶。但期竭力修省。以尽人事。以俟天眷。若一有雪泽。即便奏闻。以慰朕念可也。

○又奏、请拣用废员。督劝农务。得旨。此举事属更张。卿其再为酌量。且牧民之官。课督农桑。乃第一要务。岂有因刑名钱谷。而分其责于他人者乎。

○又奏、筹备仓储事宜。得旨、足食乃为政之要。卿所筹画。甚为详妥。着照所请行。应咨部则咨部。

○江南河道总督高斌等奏请挑浚扬州府湾头闸、至泰州一带河道。得旨、如此办理甚善。

○江苏巡抚杨永斌奏、酌拨米谷。煮赈山阳等五州县、失业船户。得旨、如此办理甚是。为督抚者。苟不以百姓为心。虽有善政。亦何足云。

○安庆巡抚赵国麟奏、安省缉盗事宜。得旨、盗贼之风。甚不可长。汝其竭力捕获。以安地方。切不可因循怠缓。则将来贻误地方。汝不胜其咎矣。

○大学士管浙江总督嵇曾筠奏、钦奉朱谕。近日闻卿署中。卿子与家奴辈。颇不安分。物议纷纷。在卿分地。自然无庸朕谕。然愚子痴奴。若不严加约束。将来恐于卿名望有损。此并非出于妒卿者之口。虽甚爱卿者。亦云莫若令其还阁。以全晚节云去。卿其知之。即旧岁惰民一事。尤招物议。钦此。臣跪读之下。无地自容。仰蒙圣恩。委曲矜全。谆切训诲。俾得稽查约束。遵将儿子家奴。细加察讯。俱各茫然。并密询司道各员。据云实无其事。再容臣悉心访查。如各有不安分之处。臣即尽法重处。断不稍为姑息。至办理会稽县、惰民一案。经两司审拟招解。臣逐一研讯无异。加看具题。所有上年奏摺。及本年题参题结各本。圣明赐览。自蒙昭雪。得旨览。朕之待人。从来开诚布公。有所闻、必欲置之其人。总之卿之忠诚。朕所素信。既有此物议。朕若隐而不以告卿。则朕之待卿。反不诚矣。卿所奏办、知道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耳。

○又奏、筹备米石。运济闽省。得旨、如此通盘计算。不分此疆彼界。方为大臣之度也。

○又奏、管理南新北新二关税务苏赫纳。委用人役。不谙大体。得旨、知道了。朕即颁旨饬谕。卿为大臣。即教训规戒。使彼知道。亦无不可者也。

○湖广总督宗室德沛奏、由兰州赴任。途次见闻。陕西凿井灌田情形。于民无益。又河南叶县等处。汝水泛溢。应将河身挑挖使深等因。得旨、如此不分此疆彼界。惟以地方为念。而不避嫌疑。始为封疆大臣之度。朕甚嘉悦览之。待分别情形办理。

○湖北巡抚张楷奏、楚省现办事宜。得旨。知道了。一切政事。须还朕一实字。

○又奏。楚省积贮事宜。得旨。好。俟德沛到任后。再行细酌。应具题时具题。

○湖南巡抚高其倬奏报、收成分数。得旨。语云。湖南熟。天下足。朕惟有额手称庆耳。

○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运河应修闸坝各工。酌议分别缓急。次第办理缘由。得旨。知道了。照卿所奏。办理。

○山西布政使许容奏、刊定册结式样。以杜奸胥积弊。请通饬各省。一体仿行。得旨。汝试行于汝省。至于各省。朕自酌量。

○陕西巡抚崔纪奏报、开凿井口数目。得旨。知道了。此等事、若因一时高兴。冒昧行之。则不过徒启以开销之涂。而究无益于民。若要之以久。而行之以实。则实有益之举也。在汝行之日后难逃洞鉴。

○署陕西布政使帅念祖奏、通省积贮事宜。得旨。俟大学士查郎阿、巡查回任时。汝即将此奏。交与督抚二臣。听其和衷共议。

○两广总督鄂弥达奏报、东省收成分数。得旨、览通省收成虽有七分。而被灾之处。自然不同。所当加意抚恤。以豫筹明岁之计。

○又奏、豫备潮、琼、二属谷石。以裕民食。得旨。此件料理甚为妥当。

○署广东巡抚王謩奏、动支藩库存公银两。周恤台湾失风兵船。得旨。如此料理甚妥。

○又奏、请勘垦归善县草地。以资民食得旨。知道了。若果能如是。实是有益之举也

○署云南总督张允随奏报、土练追拏思茅猓黑凶犯。射死扎可等。将首级悬示晓谕。得旨。知道了。若果射杀枭示之凶犯系实。则甚佳。但恐有了事之思。则贻患不小也。再与新督臣、详审妥办可也。

○贵州总督张广泗奏、全彻楚粤两省、贴防苗疆官兵。得旨。知道了。远戍官兵。俱得回家。免征戍之苦。有室家之乐。亦可喜之事也。但当益谨防范。使永无兵戎之事。则善矣。

○贵州布政使冯光裕奏、除南笼、安南。二处。零星盐税等事。得旨。着督臣张广泗、详议具奏。

○内务府员外郎、管淮安关务唐英奏请、期满回京当差。得旨。此奏不准行。仍时刻约束家人衙役可也。

○广东海关副监督郑伍赛奏报、广东省米价。及收成分数。得旨。知道了。至督抚散赈。若有讳灾掩饰。及属员冒销。泽不下逮者。应据实奏闻。

○直隶正定镇总兵官徐成贞、奏报到任。得旨。览。今派汝管辖兵丁口外屯田。汝其勉之。

○浙江温州镇总兵官施世泽奏请、购运米石。以济兵丁家口。得旨。知道了。照所请料理可也。

○福州将军隆昇奏请、成造火药。移交旗营官员领办。得旨。交与总督郝玉麟、听其议奏。

○福建汀州镇总兵官林君升奏、巡防事宜。得旨。览。勉力整饬营伍。和辑兵民。以副任用之意。

○福建漳州镇总兵官谭行义奏、查拏长泰、同安、二县。结拜铁鞭会要犯全获。得旨。拏获要犯。甚为迅速。可嘉之至。

○署广东提督、南澳镇总兵官张天骏奏报、收成分数。及米粮时价。得旨。知道了。地方水旱之事。虽非汝武臣之责。而据实奏报。则汝分内之事也。至于文员散赈不力。或有讳灾之弊。尤不可为之掩饰。所当据实入告者也。

○又奏、巡缉事宜。得旨。知道了。与督抚和衷共济。以期有益封疆。毋存文武两途。而有歧视之心。卷之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