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三十三章 砺军(三)【2 / 2】

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346年,彰德路大饥,民相食。

1352年,蕲、黄二州大旱,人相食。

王夫人悲苦之外,注意到三寸小脚从破麻鞋里露了出来,缩回披风中,答道:“海商倒是不差。取水时,侍从和他们闲谈,知道他们是从山东来的,问起山东局势。才知道毛平章死了。”

只是,他麾下虽有了万人,在大宋北伐军中的官职,其实不过百户。虽然军队的实际指挥权在他手里,可在提拔千户以上军官的程序上,不得不走一下形式。

李和尚带领的骑兵伤亡的倒是不多,两百多人。关、罗并邓舍本部,只参加了反攻,伤亡也不多。总共合计下来,出永平城时一万三千人,经此一战,剩九千多。平均和敌人的交换率,二比一。

2、人相食。

纵使对她再厌恶,听她说的如此恐怖,邓舍也不由叹了口气。人吃人的事儿,他倒没太多感触。多年来,见得多了,也听得多了。

受将台下这一幕感动、激励的,不止张歹儿;血勇敢死的士卒,无不亢奋。握枪的握得手指骨节发白,只觉得浑身蓄满了力气,要像张歹儿一样去夺荣华富贵;举旗的两股气直冲头顶,恨不得现在就身处敌阵,舞旗冲杀。

邓舍大惊失色,忙起身脱下披风,请她坐下裹上;命人打温水、送饭食,问道:“娘子,怎生如此狼狈?敢是海上遇着了风浪?翻了船?”

吴鹤年提出胜候之风,对激励军心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的。邓舍却不打算给功劳,这等贪生怕死之辈,只能压,不可假以颜色。

彰德、冀宁、平晋,榆次之徐沟,汾州之孝义,忻州皆大旱,自春至秋不雨,人有相食者。

“昨夜,鞑子企图趁我军不备来袭。不料,天意在我,先有游骑获悉来报,后起大风示我以胜候。我营寨稳固,逸以待劳;当其时也,鞑子声势震天,诸将士蹈刃不旋,间有出奇策者,力使一处,智用一端。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我军俱占,是以,一鼓未歇,捷报已传。鞑子抱头奔窜,惶惶如水淹之鼠。”

她再度眼见着她的卫士一个个被绑在树上,亲眼看他们一个个被开膛破肚,剔骨削肉,亲耳听他们一个个惨叫不绝。人头滚落一地,血水如小溪般汩汩流到她的脚下,就在身边,肠子挂满树上。大锅架起,人肉飘浮。无数狰狞鬼卒,抓着白骨,环绕抢食。

又道:“辕门初战,文华国首当敌锋,亲冒矢石,死战阻敌,至使鞑子铁骑不能入我辕门一步。无我文将军,便无奇策得成。军法官,此该何赏?”

逃掉的那一支元军,从俘虏口中得知,为兴州张居敬部。世家宝坐镇大宁,没有来。或者这也是兴州突围成功,大宁青军投降的一个原因。

这等勇士,的确罕见。人才难得,邓舍改变了主意,大声喝令:“觇得敌情,死战还报;斫营陷阵,伤皆在前;生死不惧,壮我军威。军令:拔擢张歹儿千户,赐银一锭,绢五十匹。”

邓舍默立片刻,全军枪戈如林,鸦雀无声。

张歹儿是老行伍,管理军队方面,耳闻目睹,并非生手。

她生下来,不就该是被男人疼的?她涕泗滂沱。对王士诚之外的人,她向来自称妾身;这会儿激动得称呼都忘了,哀求、命令:“奴要见奴的夫君。”

担忧兴州、大宁兵马大败,一怒之下会倾城再来。邓舍等人不敢久留。

山东霖雨,民饥,相食。

大战过后,需要论功行赏来再接再厉鼓舞士气。当天下午,邓舍大集全军,集合在箭矢遍地、炮坑处处的辕门前。数千人分区列队,各队前旗帜飘扬,辕门口竖立将台,背后几面大鼓,鼓手坦臂举槌,鼓声雄缓有力。

诸将鄙夷的有,含笑的有,邓舍咳嗽两声,示意亲兵拉他下去。

邓舍召唤亲兵,取来自己使用的铁枪,亲手交给张歹儿:“我十岁之前,用竹弓杀敌;十三岁,义父赐我此枪,转战南北,杀敌万千,至今五六年,一日未曾离手。今日赠将军。将军豪勇,定能不堕此枪锋锐。”他这一世的年龄没这么大,故意多报了几岁。

帐中正商讨开拔事宜,邓舍闻传,心中嘀咕,无端端的,怎么又回来了?暂停军议,请王夫人进来。瞧见她一副流民打扮,蓬头垢面,一双破鞋,穿件破烂流丢的布袍。夜晚天凉,冻得抖抖索索。

“万户配金虎符,符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千户佩金符;百户佩银符。”

灾害严重之时,一斗米卖过一斤金子的天价;首善之区,天下脚下的大都一锭银(五十两)也只能买八斗,十锭钞票(即一千贯)买不到一斗粟。比元初涨了一千倍以上。

永义王就是赵君用,徐州邳县社长出身。和芝麻李等八人夺下徐州,不久芝麻李兵败。他突围出阵,纵横淮泗,辗转濠州、淮安、泗州等地。因杀了元朝镇南王,招来元军大规模的围剿,经不住,投至山东。他本为毛贵旧主,毛贵没有不接纳的道理。故此有了今日争权之祸。

她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苦?经过这样的怕?

“奇功者,不可以常格酬叙,主将有权临时录奏旌赏。千户以上,擢官一级。”

“毛平章已死,妾身夫君向来和永义王不对,只好返航。回到永平,将军已走了两天。妾身一路急追,不料、不料,……”她声音颤抖,说不下去。

这十几个人共杀死了三个青军百户。邓舍按照军令,任主者为百户,从者降一级,当十夫长。一概调入降军任职。同时,吩咐张歹儿等,暗中吹风,说杀官之人,猪狗不如,怂恿青军士卒杀之。他相信,青军降是降了,瞧不起杀官之人的肯定有。

邓舍颔首:“记下此功,本将当书写奏文,以表上听。朝廷任命在后,文将军身先士卒之勇,本将当赏在前。临危授命,力挽狂澜,文将军功莫大焉,今日之赏,不依照常格,从优从重。军令:赐银一锭,绢百匹。”重赏一人,为的是鼓舞万军士气。

“被永义王杀了。”

王夫人回来了。把守辕门的军官为上马贼老兄弟,认得她。引到大帐。

等张歹儿下去。昨夜鏖战中最勇敢剽悍的士卒,列成一队,走到将台前。大部分是文华国、陈虎二人麾下新卒,也有一部分骑兵、火铳手,一共三十二人。

1354年,安庆,春夏大饥,人相食。

“取我枪来!”

她后怕不止,泫然欲滴:“幸好,连日大风,夜来失火。一个卫士借火头烧断了绑在身上的绳索。趁乱救了妾身逃出生天。”

待她洗好,再用手指抚顺头发。邓舍问道:“山东之变,事关重大。不过,娘子却是为何落得如此地步?”

河南等处饥,人相食。

盔甲兵器暂时装车,火铳、战马选挑士卒,分配下去。如此,火铳手增至六百人,骑兵一千五百人。

“临阵对敌,出奇策,敌因之败,此为奇功。何当赏?”

来攻元军总计六千人,一千骑兵死了八百,步兵死伤千人上下,逃掉了两千人。剩下来投降的两千多人。计算己方损失,文、陈二部四千人,在骑兵冲阵时伤亡一千,杀落马骑兵时死伤几百,最后围攻元军步兵又死了几百,连带轻伤的,还有两千来人。损失的士卒中,死在监阵和己方火铳、箭矢下的,居然有差不多百十人。

河光秀喜上眉梢,几乎是扑到了邓舍面前,跪倒磕头,咚咚作响。

这一队奖赏过后,还有杀官纳降的十几个人。对这些人,许诺的是来降任官,但邓舍颇是犹豫。以下犯上之风,敌人军队多多益善,自己军中绝不能有。如果不奖励他们,言而无信,军令不行;奖励了他们,又怕给本军造成不好的影响。

恰好亲兵端盛温水来到。邓舍接过来,放置王夫人身前,又找个椅子,垫在盆下。好让她不须折腰,方便洗手脸。

事实正如他的猜测,这十几个人,没一个活够一个月。死一个,邓舍就如收拾刘总管一般,熟门熟路,先戮尸,再厚葬。而对杀他们的降军,严加重罚。

她家本为当地大户,自小锦衣玉食。从军后,王士诚万众所至,天下财物便如他自家的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较之从军前,豪奢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便丰州逃亡,先有郑百户,后有邓舍,也都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留在帐外。”

京师大饥,人相食。彰德亦如之。

最后,邓舍认为,军令肯定不能改;只有在任命上动点手脚,让全军都看出来,明赏暗惩。

上午军议,诸将都同意收编青军降者。刚好可以用这些人,再配上一些上马贼老兄弟来担任军官。两千多降军,打散编制,一千人补入文华国、陈虎麾下,另一千人组建一军,千户就让张歹儿来担任。

说到这里,她仿佛又置身在了那阴森林中。可怕的回忆不请自来。

1349年,胶州大饥,人相食。

台州等地皆大饥,人相食。

半晌,王夫人才继续说道:“妾身自上岸,便和婢女换了男装,用泥土抹了脸。故此,贼人不曾知晓妾身女儿身,反因见妾身等瘦弱,言说没嚼头,待到吃完了卫士再吃。”若不是流寇饿红了眼,怕等不到吃完卫士,就会发现她们的乔装。

十分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