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十章 吴国公欲取浙西 刘太尉二桃三士【2 / 2】

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罗文素拍案叫绝,说道:“真妙计也!诚如丁大人先前所言,徐州,燕王所欲、亦吴国公所欲也。若是燕王不肯借兵,刘公便将徐州赏给吴国公。如此一来,吴国公得了好处,必会对刘公言听计从。”

乱世之际,如何才可以立足称雄?归根结底,不外乎两个字:“强军”。那么,军又该如何强之?再归根结底,还是不外乎两个字:“国富”。

罗文素思忖片刻,试探地问道:“刘公是否想借此机会,再促小邓南下、规复汴梁?”一旦邓舍打下曹州,数日便可抵达汴梁郊外。

“给吴国公?”

“依旧还是从徐州做文章。太尉用圣旨来换吴、燕精卒,不管这两方谁肯答应,太尉都可借此来要挟另一方,也命他出军马相助;随后,便用这批人马进攻汴梁。察罕既不容汴梁有失,三方混战就会出现眼前!”

“自然为邀功请赏。”

“以卑职之见,最好先不要给他明确的答复,可以含糊其辞,给他回个文。然后,同时写封密信,送给刘十九。教他说服燕王,借我精兵若干,以为交换。如果燕王答应,则便可下一圣旨,把徐州给他。”

刘福通微蹙眉头,伸手虚虚地往下压了一压,示意诸人静声,说道:“燕王非池中之物,自不可以寻常人看待之。”

刘福通想的长远些,他说道:“可是,吴国公亦绝非凡夫俗子,如果俺将徐州给他,他反而却不肯要呢?”

正如刘基所言,陈友谅才有龙湾之败,就算他再“剽悍”,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再向金陵发动攻势,总得休整一段时间。便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一个张士诚分兵北上、一个陈友谅无力西侵的大好机会,转而猛攻浙西!

王显忠啐了口,接口说道:“亏他上来的奏章,还好意思震天价的自诩‘忠直’!忒也无有羞耻。着实可恼!”

“二桃杀三士。”

生为男儿,活在乱世;如果能做出这样的一番成就,心愿足矣!

“燕王、吴国公、察罕帖木儿,此为三士。”

“只是怎样?”

所以,绝不能坐视海东落败。

一方面“化解”了海东两面受敌的可能,使得海东能够继续当金陵的“捍蔽”。一方面抢下了天下最富有的地方,大大提升实力。

刘福通来了兴趣,说道:“噢?如何二桃,怎么杀三士?愿闻其详。”

“既然燕王、吴国公都想占据这块地方,那么徐州便足为一桃!”

其一,察罕帖木儿太厉害。

刘福通不置可否,转目看向丁国珍。

“最新军报,海东占领了济宁全路,兵锋直指曹州,并已攻取徐州。”刘福通简短地向与会诸人通传了一下军报,然后说道,“诸位对此有何想法?”

……

“那又怎样?”

济宁之战落下帷幕,牵涉在其中的各方对下一步的行动各有图谋。

“不错。你们又可知,郭帅为何给我取‘元璋’二字为名?”

确实够难为丁国珍了。安丰如今一没有地盘、二没有精卒,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至今,全凭的一点“朝廷之名分大义”。若是果真可以借此重振声威,“英雄豪杰”四个字,丁国珍还真是能够当得起。

海东议论再接再厉、攻取曹州;金陵“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打算借机东取浙西。而便在差不多相同的时候,远在安丰的刘福通等人也召开了一次议事。

刘福通不答反问,说道:“你们从这道军文中就看出了这点东西?”

远眺蓝天白云,展望未来。

“燕王少年俊杰,有不世之姿,据辽东、入高丽,恢复我汉时旧疆;下山东、争河北,迎对察罕丝毫不惧。诚可谓英雄也!却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一时居然出此昏招,贸然南下与我抢占徐州。虽暂得了徐州一地之利,却便宜我即将尽取浙西膏腴。……,唉,念及此,不能不为他遗憾啊!”

明史也有过类似的议论:“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者,藉其力焉。”

“平章大人”,指的是罗文素,罗文素现居平章之职。

当初,海东大举东进、奇袭巨野,由此开始济宁之战时,安丰上下多数的官员、将领对此都甚不看好,认为海东必败,就算不败,恐怕也难以占到多少的好处,至多平局。实在不曾料到,结果居然是察罕溃败。

李善长奇怪地问道:“主公本正欢喜,却为何忽然叹息?”

“臣等愚钝,请主公示下。”

“朱者,‘诛’也;元者,蒙元也;璋者,利器也!郭帅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能如一柄利器,诛灭蒙元!”

而李善长早在至正十四年就投了朱元璋,任其掌书记,当时朱元璋还在郭子兴的麾下,两人又是老乡,关系非常亲密,没有太过的避忌,笑道:“主公之名是得自您的岳丈。”

如果任由海东败亡,北地尽数归入其手,那么察罕的实力必然翻倍增长。就以现下而言,察罕帖木儿还没有打下山东,朱元璋扪心自问,就已自觉不是他的对手,若是再等到他“实力倍增”?不用说,更不能敌之了!

上回令海东南取徐州,邓舍就没奉旨;这回再令其规复汴梁,难道他就会奉旨了么?一次不肯奉旨倒也罢了,找个台阶、装装糊涂,还可以糊弄过去,可是如果接连两次都抗旨不尊,朝廷尊严何在?小明王与刘福通脸面何在?丁国珍所忧虑的甚是。

“卑职倒是有一计。”

刘六、王显忠皆不解其意,大眼瞪小眼。

朱元璋的岳丈是谁?自然郭子兴。他的夫人马氏乃是郭子兴的义女。

即日东进,取下浙西,将这一块天下最富足的地盘吞并。随后,挥师西进,再与陈友谅决战。只要能先后将此两强敌击败,江南就算全部落入了他的手中。福建陈友谅、台州方国珍,说实话,还真没被他看在眼中。

“汴梁,乃我旧都。察罕得之,定不容有失。也可为一桃。”

“何计?”

朱元璋按剑而立,笑声传出室外,融入蓝天白云间。

朱元璋之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先打张士诚,并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一者,陈友谅咄咄逼人;二来,张士诚非进取之主。所以,不得已,只好先强后弱,先把危险性高的打败,然后再徐徐图谋危险性较低的。

距上次给邓舍下圣旨才过了不到一年,刘福通头上的白发却明显增加了许多,面容也更加清瘦,额头上多了不少皱纹,才四十多岁的人,老态已然渐现。王显忠性子直,问道:“哥哥此话何意?”

朱元璋大笑起身,说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暂时丢失了徐州,但却使得我金陵有机会入主浙西膏腴,这笔买卖,真是十分的划算!——先生之言,正合吾意!”远眺室外蔚蓝的天空,不觉喟然叹息。

刘六奇道:“此话怎讲?”

端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基的这番话没有明言,可朱元璋何许人也?一代枭雄,自然将他话中隐含的意思听得明明白白。

如果邓舍落败,那他们的这“好日子”也就算到了头了。

凭心而论,丁国珍的这一计策,用汴梁挑起燕、吴、察罕帖木儿三方的混战,实施起来会很有难度,也许不能实现;但前半截,用徐州挑拨燕、吴,却很有可能会获得成功,使安丰朝廷从中得利。

明代人李文凤议论韩山童、刘福通,这样说道:“秦氏暴虐,陈胜、吴广斩竿揭木以为天下先。虽寻就覆亡,后之议者犹曰秦民之汤、武也。胡元非我族类,重以庚申不君,民不聊生。韩氏父子、君臣起义,号召天下,天下云合响应。群雄并争,不谋而同。然当是时,据河南,荡山东,躏赵、魏,跞上都,入辽东,略关西,下江南,大抵尽宋之将帅,不谓之中国之汤、武不可也。天命有德,真人龙兴,定鼎建业,处汉、吴二强寇之间,东西扫荡,从容指挥。元之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也。韩氏君臣非特有功于中国,其亦大有功于我明也乎!草泽崛起,不无凭依鬼怪与夫暴戾纠纷之气象。然建国十有余年,其间所以能自立,要必有可纪者,惜载籍泯泯,莫究万一。得则为王,失则为虏。悲夫!”

“不理不问,自然不成。顺其意而给赏,当然更不成!如果这样做了,堂堂朝廷不就更没有脸面可言!成了傀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