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44章 秦王成了京城的寓公【1 / 1】

韧竹万杆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谊漶怒目圆睁地瞪着贾廷,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伸出手指着对方,破口大骂起来:“好啊!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狗奴才!居然敢爬到本王头上来撒野!

怎么?难道本王不向你做出解释,你就胆敢对本王动手不成?

哼!那朱由检不过是个乳臭未干、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罢了,竟然指使那些忤逆犯上的奸臣贼子们屡次欺凌我们这些尊贵的皇室宗亲。

而你呢?也只不过是朱由检身边摇尾乞怜的一条走狗而已!

何时轮得到你们这群卑微的皇家奴仆凌驾于堂堂亲王之上……”

贾廷眼见朱谊漶再次肆无忌惮地辱骂当今圣上,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心中暗忖道:这家伙简直太狂妄了!看来不动真格是不行了,但在此之前,必须得先拉出一个人与自己共同承担风险,一同扛雷才行。不然真的怠慢粗暴对待一个亲王,还是风险太大了。

贾廷的目光扫过队伍中的众人,贾汉复显然资历尚浅,不足以担当此任;至于冯紫英,身为一介女流之辈更是无法指望。思来想去,贾廷最终将视线定格在了身后,并高声呼喊起一个人的名字。

“锦衣卫千户靳一川,你赶快给我滚出来!如今这秦王都胆敢公然辱骂皇上了,你却还像只胆小如鼠的缩头乌龟一般藏在后面不肯露面吗?”

在后方的队伍之中,突然又传来了贾廷那高亢而又响亮的呼喊声:“靳一川!你不要做那没事人一般。”

紧接着,只见一道敏捷的身影迅速从人群中跃出,此人正是锦衣卫的靳一川。

此刻的他已非昔日那个平凡无奇的锦衣卫校尉,摇身一变成为了威风凛凛的千户大人。

自家兄长卢剑星和沈炼都成了千户,没道理他靳一川成不了千户。

靳一川面带微笑地开口道:“贾百户啊,我可是隶属于锦衣卫外勤部门的,此次前来此地,仅仅是负责护送冯紫英理事上任罢了。

用不了多久我们便会离开,这儿有您贾百户一人坐镇足矣。何苦让我也插手其中,咱们厂卫办案子,又不是靠着人多好办事。”

然而,面对靳一川这番说辞,贾廷却丝毫不买账,他恶狠狠地瞪着对方,厉声呵斥道:“少给老子来这套!赶快给我滚过来!否则,等回到京城之后,咱俩都得各自给上峰呈上一份详细的工作日志。哼,届时我倒要瞧瞧,你究竟会如何胡编乱造今日之事!”

听到这话,靳一川心里明白,自己这下可没法再偷懒耍滑了。

靳一川不再笑了,而是眉头紧皱,满脸忧虑地看着身后那个双手抱胸、腋下夹着一把形制奇特长刀且面容阴鸷的男子,忧心忡忡地开口道:“师兄啊,您瞧瞧,我早就跟您讲过此事行不通呐!咱们锦衣卫可不比那鱼龙混杂的江湖之地,一旦遭遇这般棘手之事,想脱身可没那么容易。”

然而,那位被唤作师兄的人却身着一袭朴素的平民服饰,对靳一川所言恍若未闻,毫无反应。

唯有当靳一川话音刚落并开始剧烈咳嗽时,这位师兄才微微抬起眼皮,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

当厂卫一起上手的时候,秦王朱宜漶连再说一句话的可能都没有了。

他哆嗦着手指,指着眼前的贾廷和靳一川,还没有开口接着骂下去,就被不知道哪个番子还是锦衣卫校尉失手动了一下腰子。

那腹部乃至全身传来的,可以让人抽筋的痛苦,是朱宜漶一辈子都没有享受过的。

他的脑子此刻彻底清明了。

总而言之,在东厂与锦衣卫齐心协力之下,秦王朱宜漶的癔症终于得以根治。

不仅如此,秦王府内一应资产皆已全权托付于大明皇家公司代为管理。

待朱宜漶接过那张来自大明皇家银行的存折以及大明皇家公司的股东文书后,便即刻收到指令——速速打点行装,切莫再奢望沿途能享受到亲王应有的礼遇排场,务必尽快启程赶赴京城禀报情况。

抵达京城之际,他这位秦王将会接连邂逅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亲王郡王,此番盛景堪称大明朝立朝两百余年来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

······

崇祯二年己巳年八月初八这一天,时间已然迫近中秋佳节,但皇城之下却呈现出一片衰败景象:草木凋零、枯黄不堪,冷冽寒风不时呼啸而过。

位于四号厂的皇庄,早已按照崇祯皇帝的旨意种下了番薯与玉米,眼下已迎来丰收之季。

那些依傍着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以及泃河等河流的皇庄土地,收割玉米棒子的工作也逐渐接近尾声。

据《农政全书》所记,番薯地瓜的产量远超玉米。

身为穿越而来的后世之人,拥有现代灵魂的崇祯皇帝自然期望能够大量种植番薯地瓜。

毕竟,番薯地瓜不仅可制成易于长期储存的地瓜干和粉条,还具有诸多优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无论在皇庄中充当佃户或雇工的百姓,亦或是其他普通民众,他们在自家那为数不多的自留地上,大多选择种植的仍是玉米棒子。

似乎京畿的农民在初步达到温饱水平之后,就把去年还视若珍宝的地瓜红薯当成了牛夫人。

崇祯皇帝只能强制性让皇庄的佃户们和其他农户百姓,必须种植五成以上的红薯地瓜。

京畿的农民吃饱了,可他崇祯皇帝又不只是京畿一地的皇帝,他需要这些粮食来统筹全局了。

历史似乎总有其强大的惯性,而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结构更是难以轻易撼动。

尽管崇祯皇帝深知番薯地瓜的种种优势,但要想彻底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和习惯并非易事。

或许只有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和积累,才能让这种新事物真正融入到大众生活之中,并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吧!

旧时空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红薯苗倒是喜欢吃,可没有人喜欢啃芋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