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三章 卖表【1 / 1】

西方蜘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广成这点倒说一点没错,剪辫子在此时已不是什么杀头的罪名了。

才出去,秦广成早在那等候着了,一见王恒岳便笑道:“兄弟睡得可好?”

说了一会,话锋一转:“述之家在海外乃是大户,经营有方,买卖遍布美利坚国、英吉利国,这次述之从海外回来,原是奉了家命归来开拓买卖,但汇款未到,头寸紧张……”

这一觉睡的酣畅无比,等到醒来,早已日上三竿。

秦广成早有准备,未等二人开口推辞,微微一笑:“二位放心,述之绝非要问二位借款,要说钱,上万两银子我还是拿得出来的,我的这一条命又何止上万银子?”

罗泰悟是规规矩矩的中国商人装扮,拱拱手算是见过了。杜查理却是一派洋作派,也不留辫子,穿着洋服,戴着礼帽,手里驻着一根文明棍,一看王恒岳穿着打扮也和自己差不多,顿时大起亲切之感,张口就道:“hello,i"m charlie du,glad to meet you here!”

在客房里想了一会,从包里拿出了三块山寨金表留做以后不时之需,然后带着满满一包山寨货重新回到客厅。

因此在全国各地,尤其在南方诸省,剪了辫子的学生、军人大有人在。只要不公开说自己是“革命党”,官府一般也不来干涉。

一边陪着王恒岳朝饭厅走去,一边问道:“兄弟剪了辫子虽然无妨,但看着终究有些扎眼,可要为兄弟准备一条假辫子以遮人耳目?”

“好,好得很。”王恒岳也笑着拱了拱手。

杜查理接过盒子,不住口的连声赞叹:“好货,好货,外国带来的东西究竟不一样,这样的货就算兄弟在美利坚国的时候也是少见!”

1900年的庚子国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此后,清政府威信扫地,对各地控制力削弱,地方势力开始坐大。国内的“湖北学生界”在1903年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

一听是瑞士表,罗、杜二人双眼放光。

表行老话“瑞士表、德国钟”,瑞士表和德国钟在中国是最有名气的。罗、杜二人原就是做珠宝洋货生意的,这一听有一批瑞士表,哪有不敢兴趣的道理?

“久侯,久侯。”王恒岳笑着把包放到桌上,早就按耐不住的罗阜之和杜查理很快起身围了过来。秦广成也好奇的走了过来。

这又是一个标准的假洋鬼子了,王恒岳心里笑着想到。

秦广成是个最讲义气的人,又感念王恒岳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当时就拍着胸脯答应了下来。

把包打开,拿出几个做工精美的盒子,一打开盒子,罗阜之和杜查理顿时双眼放光。

秦广成对王恒岳使了个眼色,王恒岳接口说道:“小弟这个从美……美利坚国回来,绕道瑞士国,采购了一批瑞士金表,因为家父汇款未到,因此想将这批金表出手。不知二位可有兴趣?”

王恒岳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告了声罪,请几人稍等,自己转回秦广成为自己安排的客房。

王恒岳差点喷了出来,这秦广成那么实诚的人,编起瞎话来却是眼睛都不眨一眨。和这些做生意的人打交道,当真要多长几个心眼才成。

接着指着两个客人说道:“这位是亨通珠宝典当行的罗泰悟罗掌柜的,这位是宝嘉洋货行的杜查理杜经理。”

杜查理定了定神:“既然是述之兄从瑞士国带来的,那一定是好的,冒昧请述之兄将这批表拿出来观之如何?”

早有丫鬟在那等着,一见王恒岳醒了,急忙端上洗漱用具。

清政府无奈下,对此只有采取默认态度。

再打量罗泰悟和杜查理二人,一听是要调头寸,顿时面露难色。

见王恒岳执意如此,秦广成也不再坚持,陪王恒岳用了饭,领他到了客厅,闲聊几句,家人报有客到。

“哎呀,这是真正在国外呆过的。”杜查理大喜,见秦广成和罗泰悟两人一头雾水,又是炫耀又是卖弄:“这是真正外国人打招呼的方式,不在国外呆过,那是不知道的。兄弟当年被家父送去美利坚国,总算略略见了些世面,回到四川,那是再无国人能够和兄弟对话的,今日看到述之兄,那是倍感亲切。”

请几人坐定了,上了茶,秦广成把自己如何遇险,又如何得到王恒岳出手相救的事仔细说了一遍,听的罗阜之和杜查理二人是连声赞叹不已。

王恒岳略略沉吟一下:“大哥,兄弟在海外的时候,早就剪了辫子,让人我拖这么根尾巴,那是大不习惯的了。”

罗、杜这才放下心来,只是不解秦广成话里意思。

说着先引见了王恒岳,只介绍说这是从海外回来的,姓王名恒岳,表字述之。这“述之”二字原是王恒岳的爷爷最早帮其取的名字,昨日宴间说起,王恒岳干脆拿这拿做了自己的表字。

喝了有七、八分醉的样子,秦广成跌跌撞撞的站起来,让家人扶着王恒岳到客房休息。

一张嘴就是一嘴洋文,总算王恒岳学的那些鸟语还没有忘记,也微笑着说道:“hello,i am wang hengyue,glad to see you here!”

把两位客人领了进来,秦广成笑着迎上:“罗兄、杜兄!”

大户人家果然不同,什么都不用自己动手,王恒岳大是感叹。牙粉漱口虽然不太习惯,但终究可以接受。匆匆洗刷了下,由丫鬟带着离开房子。

1903年以后,随着留学生的归国,在清政府控制较弱的南方各省,少量青年学生开始剪辫。清政府建立新军后,为了便于戴军帽,部分士兵也剪去了辫子。为此清政府于1907年5月6日下达命令,严禁学生军人剪辫。一经查出,将予惩处。但此时由于清政府的控制力已经今非昔比,此令并未在各地得到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