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养闲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幼的康熙继位了,可依旧无法行使皇权,这个时候的权力主要集中在顺治留下来的四大辅臣手中。
“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这四大辅臣里面,其中三个都是我们的老熟人,只有遏必隆大家可能不熟悉,他的外公是努尔哈赤。
总之,遏必隆也是皇亲国戚。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的话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三个人的出身好巧不巧的都是上三旗。
更巧合的是,这四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多尔衮不对付。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你说顺治笨吗?光是托孤这个事情就足够看得出顺治的脑子是比较好用的。
顺治认为这四个人是值得信任的,也是值得信赖的,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真不能说顺治的眼光有什么错。
这四个人对爱新觉罗,绝对是忠心耿耿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个人虽然都是重臣,里面也有皇亲国戚,可却没有一个人是宗室的人,这是一个不太引人关注的地方,实际上却非常重要。
按照清朝的规矩来说,一般情况下在老皇帝死的时候,出面垄断权力的人必定会是爱新觉罗宗室的人。
可这一次,是一个例外!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种大臣总揽权力的行为也并没有爱新觉罗的宗室站出来反对,觉得这四个人有做大的行为。
之所以宗室们没有任何反应,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是因为清朝当时的宗室里面,初代的清宗室能力强的人不是病死了就是在政治斗争中被干掉了,剩下的二代三代甚至四代们都不怎么成器。
而第二个原因所有人都知道,却都不怎么愿意提出来,那就是多尔衮当年当皇父摄政王的时候所引发的一系列的事情,尤其是多尔衮死后被挖坟鞭尸,更是让这些宗室们历历在目,想起来都有恐惧感。
平心而论的说,四大辅臣监国这种制度属于清朝初期的一次重大政治制度改革,属于新的尝试。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清朝毕竟是有祖制在的,四大辅臣也是客客气气的跟年幼的皇帝上个折子,说按照我们大清的规矩,从来都是宗室来协助办理的,要不现在还一块来吧?
这个要求是提出来的,可没人敢答应!
宗室们也不傻,既然有顺治的遗诏那就按照遗诏来办,万一这个事情是一个套,先不说自己能力有没有这四个人强,至少下场是不会比多尔衮好的。
既然宗室们不敢出来辅政,这个辅政的权力自然交给了四大辅政大臣,而这四个人也挺有意思,为了怕有人怀疑自己,就在众人的见证下跑到了顺治的灵位前面开始发誓
比如说不和宗室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再比如说不贪污不受贿,对待皇帝要忠心耿耿之类的话。
事实证明,除了对皇室忠心耿耿之外,这四个人,一条也没有做到!
而在对皇室忠心耿耿方面,也存疑!
任何制度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看问题的角度一定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面去看,用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的话,不理解的同时,可能也会觉得有些荒谬。
四大辅臣制度在当时的清朝,应该来说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制度了,极大程度上面限制了宗室的权力。
哪怕四大辅臣的权力再大,也不敢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来,毕竟八旗的旗主都是满清的宗室,辅政大臣撑死了也就是一个权臣而已,不会对皇权有什么威胁。
这一点,自以为比较聪明的康熙想了几十年才想明白这个问题。
这个制度最厉害的一点就是,直接将辅政大臣和皇室进行深度捆绑,这四个人都来自于和皇帝接触最多的上三旗,一旦皇帝的地位不保,这些人也难免会受到牵连,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够对皇帝拼死效忠。
在权力层次,更是威胁不到皇权。
说破天四大辅臣,最关键的还是辅,而宗室里面的多尔衮那就不一样了,人家是摄政。
当然了,如果像明朝张居正那样,你也可以来摄一下,看看清朝的宗室会不会允许你摄政。
所以,这个制度相当完美。
皇帝居中,辅政大臣干活,宗室的人来监督这四个辅政大臣,等到康熙长大能够亲政的时候再将权力给要回来。
不得不说,顺治的脑子确实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