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一小还丹方
一名太精丹,二名朝景丹,三名凝霞丹,四名落晖丹。
水银一斤 石硫黄五两
右研石硫黄为末,以白厚纸承之,取於炭火上炙,硫黄镕滴水中,弃前纸。如此三遍炼之,秤五两。又取新瓷瓶可二升已下,内外通有油者,以黄土细筛,.和石灰纸筋相为泥,泥瓶子外,可厚三分,曝乾。又取一新瓷盏子,令与瓶子相当,内有通油者,还以前泥泥盏外,亦厚三分许,曝乾为瓶盖。又令铁状子锅脚与瓶底相当,坐瓶子於状子上。又作风炉,高於瓶子五寸许,四面各去瓶子五寸,砖瓦和泥作炉,下开四风门,待乾用之。又先以水银下瓶子中,微火温之令暖。又取一铛子,镕硫黄令如水,倾水银瓶子中,搅之少时,待玲,水银便如碎锡,可以为块。遂以前盏子盖之,还用前泥密固济,下炉中,即以微火傍瓶四边,炙之令固济处乾。炉渐热,加火。初文后武,令称瓶上火色紫焰出时声动,其火令心虚,稍稍添炭,如此百夜,渐渐退火寒之,开看其丹并着瓶子四边及上盖,其丹状如石榴子,紫黑色。水中研泛之,取细者,色过光明砂,红赤非常。药成细研,和粳米饭,丸之如小胡眼,每日服五丸,至五百丸,万病除矣。一经云:从朝下火,至日午药成,可服。亦和丸。蒸曝巨胜,服白饮汁酒送之,忌血羹鱼脍大醉生冷。
太-硫黄丹方
一名太阳粉丹。
石硫黄三斤
右梼研,入丹电中飞之,以两盆子为上下签盖,文火飞三日夜,并飞上釜,如金粉色,可研丸服之。
八石丹方
一名丽日丹,二名素月丹,三名度厄丹,四名.济世丹。
朱砂 雄黄 雌黄 曾青
右件四物,飞之三转,堪服。
又方
雄黄 雌黄 石琉黄 空青 碌青 誉石朱砂 矾石已上各十四两
右梼筛飞炼,并同前法。
又方
朱砂 雄黄 雌黄 曾青已上各泗两 誉石 磁石 朴硝 矾石已上各一两
又-方云
白石英 无誉石。一依前法。
龙朱丹方
一名曳丝丹,二名桑露,三名含光,四名吐晖。
朱砂 雄黄 雌黄 石琉黄 空青已上各十两
右梼筛细研,用召魂电中,飞之三日夜,其药尽飞入上釜,其下滓碎如灰滓,若硬如铁屎坚块者,其药尽。更梼筛,依前飞之,还三日夜,药精飞尽上釜,收取。和好麝香及白粳米饭,九之如麻子,一服一丸,和饮汁酒送。
八神丹方
一名元精,二名照日,三名流霞,四名神光。
丹砂 曾青 雄黄 誉石 石脑 磁石 朴硝已上各+两
右各别绢袋,入三年米醉中,二日夜出,阴乾,各别梼筛。次第下釜中,总下讫,以朴硝覆之,以六一泥固济,文火三日夜,武火三日夜,寒一宿,开取上釜者。又更研,重飞五六转,色白如雪,可服之。
太-雄黄丹
一名赤流,二名素晖,三名红景,四名重光,五名红紫相问丹。
雄黄三斤
右以铜器盛之,醉煮三日夜,毒尽。九日更加曝乾梼筛,以醉拌之,曝乾七遍。然后一依召魂丹法,飞之七日夜,白如雪,服之
又方
雄黄一斤右一味梼筛,轻纱罗筛,以醇醉拌令浥浥,日曝令乾,又依前更拌又曝,可十余遍止。先以白盐置釜为籍,按之令实。次以雄黄粉与白盐末相和,置於藉盐上,还以白盐末覆之。即以上釜相合,六一泥固济,不得泄气。一日夜微火候,六一泥乾。以后渐渐加火,勿顿猛。一日一夜,过此已后,可与极猛火,令其下釜旦暮常与火同一色,不得暂时令火微弱。如此旦暮猛火常相续不绝,三日三夜,寒之一日夜,开其釜取药,更细研下釜中。余滓又别祷筛讫,即以药之精滓相和,更加以醉拌令浥浥,一依前布置,其文武火势及日多少,一依前法,如此再遍,其药必成。
五灵丹方
一曰升霞,二曰凌霄,三日灵化,四曰太一召魂,五曰还霞丹。
汞霜 雄黄 石硫黄 朱砂 雌黄已上各十两
右祷筛,以醉拌,曝乾七遍,入釜中,以白盐花为藉,然下石药,以汞霜为上,即以白盐花覆之,厚三分,依召魂丹,用火三日夜,药成,九如麻子,一服一丸,治万病
又方
汞霜三斤 雄黄 石硫黄朱砂各二斤
右梼筛四味相和,以醉拌令浥浥,曝乾,可四五遍止。自外飞炼,用火日数,一依前法。
五石丹方
一名五星丹,二名五精,三名五形,四名五帝,五名五岳,六名五灵,七名八仙丹。
五石丹者,淮南王刘安好道,感仙人八公来授之,安以此方锡左昊,故得传之人世。其药飞五石之精,服之令人长生度世,与草仙共居。五石者,是五星之精。丹砂,太阳荧惑之精。磁石,太阴辰星之精。曾青,少阳岁星之精。雄黄,后土镇星之精。誉石,少阴太白之精。
右以此五星之精,其药能令人长生不死。
又方
曾青者,东方青帝木行青龙之精。丹砂者,南方赤帝火行朱雀之精。白誉石者,西方白帝金行白虎之精。磁石者,北方黑帝水行玄武之精。雄黄者,中央黄帝土行黄龙之精。
右五味并属太微五帝火神之精主之,欲合此丹之时,五味各十两,并祷筛为末,醉拌之,如八神丹法。又须得五帝神符镇丹宠上,乃可飞之。不得此符,终不能成。符在别秘传中,《 老子三部符》 中亦有也。五石者,五星生气。服其真精气,可以天地齐寿。自非至诚好道,莫轻传之。若消石、紫石、锺乳。名日白入石也。
又造丹炉法
其炉下须安铁缭,可十二三条,长一尺,四方厚四分,布其堑上,相去可二分,缭下悬虚,去地二寸,中开阔四寸半,前后通门,拟通风来去,其缭上着火,其火为风气相扇,极理快然,此法为要。
又造药釜法
其下铁釜受一斗,径九寸,深三寸,底拒火处厚八分,四畔厚三分,上下阔狭相似,平作底,周回唇阔一寸半,厚三分,亦平。两畔耳长三寸,去上唇三寸半,上盖烧瓦作之,径九寸四分,深八寸,厚三分,上盖稍圆平作之。此釜样是初出精药,所以大,若出精药后,宜用小釜转之。小釜样径口六寸,深二寸半,自外形势,厚薄,同前大釜。上盖径六寸二分,深六寸,自外形势,与前不别。
太清石壁记卷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