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523章 要杀的目标【1 / 1】

白色十三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好莱坞,像这种有足够资历的小导演执导大项目的例子屡见不鲜。

看看如今的好莱坞,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广告出身的导演扛起了a级制作,就是因为广告出身的导演对于视觉效果都很有一套,虽然故事经常讲的稀烂,有很重的广告思维,但这就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观众去电影院里看的大多还是场面和效果。

这件事简单来说,第一点是剧本的市场评估预测风险过高,电影公司不是傻子,不可能一看到这么扯的东西就惊为天人,他们不是傻子;第二点就是导演和编剧的名声不够,如果剧本不是沃卓斯基兄弟,换成现在的墨菲或者斯皮尔伯格,绝对是另一种效果。

还有,制片人、艺术总监和经验丰富的剪辑师,都是项目的保障,好莱坞爆米花商业片的大部分普通导演只是串起整个项目的人而已,有时甚至仅仅是现场表演指导。

类似这种情况,必然是有重量级人物的力挺和引荐,这方面的作用相当的关键。

《黑客帝国》就是其中的典型。

旧中国城,一间很普通的仓库里面,几个人聚在一起检查着枪械,为接下来的行动做最后的准备,在他们正前方的墙上,挂着一个男人的图像,男人脸上有几道伤疤,面部线条硬朗,一看就是意志坚定之人。

这类电影一般都是原创电影,风险很大。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大导演拍预算比较高的电影时都把制片人给兼了,或者制片人给自己更加亲近的人来当,比如墨菲在培养盖尔·加朵,就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自主权,还有拿到更多的收益。

在沃卓斯基姐弟还是沃卓斯基兄弟的时候,这哥俩拿着《黑客帝国》的剧本去找各种制作人,制作人看了之后根本不鸟他们,认为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拍成电影只会赔的一塌糊涂,连续在好莱坞碰壁之后,沃卓斯基兄弟没办法,为了增加剧本和计划的说服力,专门找了一个漫画家朋友帮他们以matrix为蓝本创作了一部漫画给众多的制片人看——也就是后来广受盛赞的动画版matrix——在众多制作人手中辗转之后,其中一个才将信将疑的拿着漫画给华纳兄弟的高层看,可华纳的高层一开始根本相不中,说这故事既把宗教又把哲学和商业动作融合到一起,完全是在胡搞,根本不想投资。

在好莱坞典型的商业运作提醒下,那些同质化严重的爆米花商业电影,导演的重要性被削弱了太多。

在这些普通的商业大制作里面,对于制片公司来说,导演就是过来打工的,不听话,制作人完全有权力换了导演。

在这些片子里,导演如果真的有才,那对这片来说是锦上添花,万一导演有问题,这片也不会彻底毁掉。

圈外的人看来,这些导演一定是天才,新出道就能获得大公司的信赖和欣赏,拿到制作成本上亿美元的大制作的导筒……

所有一切,其实说到底都是风险成本的控制。

另一方面,好莱坞内大部分工匠级别的导演往往都擅长不止一个类似,可以应对多钟类型片,除了一些特殊类型外——例如歌舞片、黑色|电|影——因此,只要细心考察,敲定的导演的人选,基本没有所谓不适合的情况。

就这么说吧,那种典型的爆米花高成本电影+不熟知导演的组合这种制作,交给六大公司去拍,差不都能给拍出类似的视觉效果,交给那些精心挑选的不知名导演们去拍,在制片人的严格控制下,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哪怕是那些看起来非常牛比,一看就与众不同的项目,同样也会受到风险成本的控制。

比如找雷德利·斯科特导演一部纯粹爱情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不过导演兴趣不在此罢了。

别说是他了,卡拉·费斯重启的另一个《异形》系列,已经定名为《普罗米修斯》的项目中,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都没有最终剪辑权,难以想象吧?

回到家里,他又专门登陆社交网站看了看,沃尔特·布罗夫斯基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当然,这些观众没听说过的导演肯定是被制片公司严格考量过的,虽然名声相对欠缺,但现场拍摄肯定没有问题,这其中有大量的广告、摄影师、b级片出身,在好莱坞以往的经验里,很多导演也是从这里出来,所以制片公司也乐于从这些领域中选人,这些其实都是好莱坞导演中自下而上的选拔管道。

据传《自杀小队》的投资可能高达1亿5000万美元,找来这样一名导演执导,即便与华纳兄弟之间有点小矛盾,但墨菲也相信他们肯定不是疯了,必然有自己的理由。

但圈内没人会这么看。

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墨菲投资了一系列这种类型的电影,比如《变形金刚2》等等,这些影片基本都是这种类型,爆米花的特质,相对较小的风险。

洛杉矶就像是纽约一样,表面看起来无比繁华光鲜,但任何一个世界,只有有光明的地方,总会有黑暗的存在。

选在这个时间段公布,墨菲自己的猜测,华纳兄弟未必没有显示强硬态度的意味,但这对他并没有什么作用,毕竟他不是一定要拿到《神奇女侠》的导筒。

不过在这个时代,黑暗总是掩藏在深处,轻易不会显露在公众之前。

就拿卡拉·费斯正在运作的x战警的重启版《x战警:第一战》来说吧,已经敲定的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詹姆斯·麦卡沃伊是卡拉·费斯这个制片人选的,剧本是编剧早早写好的,作为导演的马修·沃恩没有最终剪辑权。

这些所谓没有名气的新手导演其实都是老手,只不过没有当过商业大片的导演而已,现在的好莱坞商业片体系完善,制片人制度能保证影片品质不会因导演一个人大失水准而变成彻底灾难,何况这些导演根本不会有最终剪辑权。

严格说起来的话,大导演+大明星+高投入这种模式的风险是最高的,好莱坞历史上因为这种模式票房滑铁卢而一个公司都不行了的这种案例太多了,如果不是真的有足够的保障,制片公司也不会那么有信心去做一个这种模式的电影。

“看好了!”打头的那人用别扭的英语说道,“这就是我们要杀的目标!”

雷德利·斯科特无疑是好莱坞一线导演,但他在剧组里面的权力被压低到了极限,因为他的上一部影片赔的很惨,在以票房成绩说话的商业电影圈,一切就是这么现实。

这个逻辑的另一面是,类似墨菲这样的导演愿意去受这个气吗?

这种高投入的商业制作,在好莱坞其实在创作上是极为僵化的,就是怕因为去创新不小心碰到观众的禁忌而赔钱,所以总能感觉到现在大片拍出来起承转合都差不多。

其实不仅在大制作中导演经常不认识,演员也经常不认识,或者就是认得出但是不是什么特别有名气能引起尖叫的。

好莱坞对于风险控制的把控之严格,圈外的人难以想象,即便是墨菲如今的项目,也无法拿出来就获得投资方的绿灯,必须的审核程序肯定要走。

因为其实这类电影把大部分的预算都砸到特效里了,导演和演员这块当然是越少越好,大牌的导演和演员不仅拿工资还得分票房,制片公司就算赚钱了也赚不开心。

华纳兄弟正式确定,一个叫坐沃尔特·布罗夫斯基的导演将执导最新的一部dc漫改超级英雄电影《自杀小队》。

当然,在极少数的商业电影里面,制作公司会变得小心谨慎,不会轻易做出投资的决定,这类的影片一定要有名编加名导的配置来保驾护航。

很多时候,这种一般的爆米花商业大作,制作方也不想找类似墨菲这种要求权力极大的导演,因为他们这类导演有想法有最终剪辑权,可这是几亿美金的制作,可容不得一个人如此挥洒创意。

对于好莱坞的一线导演和新人导演来说,这完全是两码事。

后来,沃卓斯基兄弟没办法,又多方贷款自费拍了一整套的短片,这才将华纳兄弟的一干高层打动了。

想要做这种项目,都要能看到足够的盈利前景,比如像墨菲和斯皮尔伯格等这些导演这样,有着大量超级成功的履历,项目即便无法从票房上面回本,也能通过后期收入实现盈利。

都说好莱坞电影是工业体系,什么是工业?就是标准化流程和风险控制贯彻到每一个方面。

关心了下华纳兄弟的甄选导演情况,墨菲随后的时间里继续打磨自己的剧本和计划,只要不出太大的意外,这会是他的新项目。

不过,墨菲倒也没觉得奇怪,好莱坞有很多导演他不认识,比如曾经的乔恩·费儒,如果不是《钢铁侠》这部影片,相信不止是他,相当多的影迷都不会认识这位胖子导演。

好莱坞有很多名声不显的导演,在执导知名制作之前,已经在独立电影圈子或者其他更小的电影圈和广告圈里,从事了多年导演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