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大明安与李从璟有结盟之事,但盟约的效用如何,怎么看待盟约,却大有文章。换言之,李从璟即便是要一定帮衬大明安,也有很多方法,攻打营州、辽东,甚至出兵契丹国内,都可以,甚至可以派遣部将领军进入渤海。但李从璟亲至,虽然效用最大,但对他而言无疑是最为危险的选择。所以,即便是李四平,事先也没想过李从璟真会进入渤海。
“为时晚矣?”耶律阿保机却露出意味深长的神色,“怕不见得。”
“狗屁不通!”
月在山巅,夜空纯澈,群星如坠。青山悄然无声,林木静若处|子。
大明安最后一句话,无疑在诘责李四平,不该深夜在军营中游荡,将自己的不安表露给将士看到。作为大明安心腹近臣,若是他都这般焦虑、不安,普通将士见了,定会以为形势严峻,怎会不人心惶惶?
听到司近部这三个字,韩延徽神色一凛。
孟平看着眼前挠头的杨重霸,心中虽然知道对方言不由衷,却没有多问。脚下的石块是黑色的,这大约是此地名为黑石岭的缘故。他的目光落向四周,入目尽是潜伏于林中的联军步军将士,身前的视野很广阔,山林之下,是一条大道,更远处的田地一片荒芜,却颜色异样。那里就是先前大军与契丹北路军交战的地方。
韩延徽大喜,“这是我军扭转局势,反败为胜的不二良机!”
佩好号角,握紧长戟,挺胸而立的大明安,虽受寒风吹佛,此时却不动如松,连带心中也安定不少。
李四平再次愣住。
李四平没有掩盖心思的打算,实诚道:“前途未卜,前路不知,如何能够安睡?”
韩延徽眼前一亮,“皇上已有成算?”
“船到桥头自然直,先生何必如此忧虑?”大明安显得淡然从容,“再者,眼下局势渐好,各部也在行动,就连李将军都已亲自上阵,先生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渤海国的局势会愈发好转,先生应该有这个信心。”
李绍城提起长槊,向前一引,双腿狠夹马肚,“杀!”
李四平一怔,大明安却笑意更浓,“古今之立大事者,谁能避之险境?见险则避之人,何异于鼠辈?主帅避险,将士岂会甘愿为之卖命?只会弃之而去罢了。当今之世,豪杰无数,哪个不是刀山火海中拼杀出来?这个世道,没有千金之躯,只有火中取栗!”
大明邢在山林中来回走动,巡查情况、鼓舞士气。
大明安没有追究下去的打算,只不过若有深意道:“比之你我,那几位先生就显得气定神闲得多,连带帐中灯火都熄了,想必睡得很是安稳。”
脚下军营明亮如昼,然而远望却只能看见黑夜,别的什么也无法看到。
马蹄声搅碎夜的宁静。
末了,大明安笑了笑,将那些杂思抛诸脑后,说道:“无论如何,李从璟亲率大军出战渤海这件事,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想要凭借一己之力,阻止契丹吞并渤海,此等壮举,也的确让人钦佩。”
“战机总会有的,就看为帅者能否抓住了。”耶律阿保机微笑道。
大明安目不斜视,却露出一丝微笑,“先生也睡不着么?”
李绍城不为所动。
万军齐出,杀向契丹先锋军!
“敌军已至八里之外!”
这是一种属于战士、属于军人的情结。这种情结并不难理解,人皆有之,只不过记住的原因不同罢了。东晋桓温,北征中原时,路过故地,眼见二十年前所植柳树俨然成荫,遂感叹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便是这般。
虽然,其实他什么都没有做。
这份气度让李四平很是佩服,他道:“不瞒世子殿下,李将军此番率军进入渤海,亲与契丹军鏖战,很出乎臣之预料。”
李四平露出赞同之色,感慨道:“想他人所不敢想,是真壮士;为他人所不能为,是真豪杰;成他人所不能成,乃是真英雄!李从璟,无愧此称!”
那是耶律阿保机两支御前亲军之一,战力冠绝数十万契丹军。
“何为最重要?”
“黑石岭。你问这个作甚?”
与厚袍大氅的大明安不同,角楼上原本伫立的军士衣衫单薄,而今夜似乎格外寒冷,这使得这名军士微微发抖,牙齿打颤。
只不过战士是孤独的,他们征战、流血、死去,不为生民所见,了无痕迹,所以他们的情结,也显得厚重而悲凉。
但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在感到不安的时候,总需要做些事情来安慰自己。现在,对部属展示了仁慈之心、并且充当哨兵角色的大明安,就是如此。
“没啥,随便问问,嘿嘿。”
“妙极,妙极!”韩延徽赞叹,“却想不到,局势竟会有这样的转变!轻敌冒进,反而成就了灭敌良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