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晃几年过去了,而立之年的刘邦一事无成,和他同龄的小伙伴都成家立业了。
看看自己,要工作没工作,要老婆没老婆,兜里没有一文钱,四处骗吃骗喝,落得一个“丰邑酒徒”的名声。
外人都等着看刘邦的笑话,没一个真心劝他改邪归正。碰到面,都是夸他酒量好,为人仗义,是个爷们儿。
转脸就说:“你看这家伙,缺魂带冒烟,是个“傻叉”,三十好几了,连个老婆都混不上。”
唯有一个人特别敬佩刘邦,相信他将来会出人头地,此人就是操刀卖肉的屠狗之辈樊哙。
他认为刘邦一时的落魄,那是在负重修行。
按他的意思,套用文人的一句话就是:刘邦“潜龙在渊”,当风雷滚滚之时,必定“一冲飞天”。
这大概就是眼光吧?一个屠夫有这样的眼光,着实让那些满腹经纶的文人们汗颜。
不过刘太公却没看出这个儿子有什么远大前程,三餐无以为继能有什么出息?
“看到他就闹心,头疼!还总在我眼前晃荡”。
早在几年前,刘太公就把老大老二分出去另过了,目的就是不想让刘邦拖累老大老二,只剩下爷俩守着清锅冷灶过日子。
公元前224年8月15日,对于刘邦和太公来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从这天起,刘邦有了一项正式的工作,他当上了亭长,按刘太公爹的话说就是,带“长”字就是官,气死点小烟。
〖(刘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亭长”是个什么官职呢?
在秦朝,国家实行“郡县制”,郡下面设县,县下面设乡,乡下面设亭,亭下面设里。
想必你听过“十里长亭”这句话吧?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秦制每十里设一亭,十亭设一乡,乡有三老……
按现在的话来说,刘邦这个亭长相当于片区的公安员,治保主任。职责是维护片区的治安和交通秩序,打击捉送盗贼等基层工作。
严格来讲,亭长都算不上“官”,只能称为“吏”。古代“官吏”的区别在于,官是在册的“公务员”,吏不是,属于编外临时工。
其实刘邦根本看不上这份工作,实在是他老爹整天在耳朵边聒噪:“你找份工作上班吧!总待在家里吃酒耍钱,咱还过不?”
恰好这时乡里招收编外临时工,刘太公就把他的棺材本拿出来,打点招聘官,再加上刘邦曾经当过戍卒,也就是曾受过培训当过民兵,摸过刀枪棍棒,能够保护民众。
你看现在的乡派出所,安排的多是复员兵,大致如此。
刘邦符合招收条件,加上“孔方兄”的作用,这才当上了泗水亭亭长。
凭心来说,这个亭长位子还真适合刘邦,你看他在这一片,整天走西家串东家,对每户人家每一寸土地都了解,又和当地的泼皮无赖有联系,这些人都服他,听他指挥。
基层工作十分琐碎,好在刘邦懂得借力打力,比如调解邻里纠纷时,他可以光明正大的蹭吃蹭喝。
东家丢了鸡,西家跑了牛,丢鸡跑牛的户主知道刘邦好口酒,于是提着两瓶酒,半斤猪头肉,找到刘邦,说这事儿交给你了。
刘邦笑容可掬忙接过来:“不好意思了,让大家破费了,两天后听消息。”
送走失主,刘邦邀来他的狐朋狗友,把任务一布置,然后喝酒吃肉,酒足饭饱去执行,不到两天鸡找到了,牛也找到了。
什么是能力,这就是能力。
日子一如既往的过着,刘邦还是那个喝酒吃肉的刘邦,还是那个视金钱如粪土,视权贵如腐鼠的刘邦。
如果硬说刘邦和之前有区别,唯一的区就是他穿上了一身“工作服”。
一个成大事的人,必备两条原则,第一条,做个有心人,尽心布局。第二条,踩对节奏,每一步犹如天助。
刘邦这两条兼而有之,如果说刘邦自甘堕落醉生梦死,真冤枉了他。
刘邦在咸阳看到秦始皇威武出巡时,很是羡慕,发自肺腑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此矣!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可以说是同龄人,人家能做到,我刘邦也想做到。
你能说刘邦没上进心吗?
混日子只是暂时的,时机还没到只能等待。喝酒吃肉的同时结交狐朋狗友,这是为以后成大业打基础,别看不起“鸡鸣狗盗”之徒,关键时候还是这种人卖力。
刘邦认为,头脑灵活的人不够忠诚。比如在片区,刘邦把周勃、樊哙、卢绾这些发小或者乡亲发展成了手下办事员,有事招呼一声就到了,没事各干各的。
在县里,他把萧何、曹参、夏侯婴这些底层官员发展成了朋友。刘邦的上司是三老,也就是乡里有名望的老者,这三个人只是名义上的话事佬,真正办事的只有刘邦。
刘邦就像那缝纫针,从上到下,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