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静竹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同年十月,朱瞻基奉命领千余名青年侍从于方山演武,一时间,皇太孙少年英武的威名天下远播。
汉王默默思忖之时,演武场上已然换了花样。
只见他一手张弓,一手从身后箭筒中抽出一只金羽箭,在飞驰之中,张弓搭箭,“嗖”的一声,箭落枝折,一个来回之后,一排柳枝,全部被从中射断。
东苑峰峦叠翠、景色秀丽,整个演武场由南向北依次为碑亭、城楼、校场、演武厅及东西配殿、团城,城内东西朝房和城上的南北两座城楼极其巍峨。进入城门之后,经过一对石狮守卫的斜阶,在绿树掩映之下,便是一座汉白玉石桥,之后就是通往后方的场地。
演武场内东西两侧已经站满了人,今日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均可携子在此观礼,突然礼炮大作,于是众人三呼万岁。此时浩浩荡荡、让人目不暇接的銮仪,导引着一驾华贵的龙辇,上面擎着一把曲柄绣金黄龙华盖。两班举着豹尾枪、佩着弓箭大刀的御前侍卫分列华盖两侧,那黄龙华盖之下龙辇之上,端然稳座的便是大明天子朱棣。
场边的校卫看的呆了,跑过去拾起那柳枝,怔怔地忘记了唱奏。
众目睽睽,静静地等着这极富观赏性和动人心魄的绝技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许多武将翘首以待,如果说刚刚的步阵是好看的花架子,那他们真的十分期待,乳臭未干的皇太孙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真功夫。
烟尘之中,从身后冲过来的正是自己的王叔汉王朱高煦。
左侧百官之首的便是自己最得意的儿子,曾经在靖难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汉王朱高煦和郑王朱高燧。
朱棣拉着朱瞻基回到观礼台上,更是不顾礼法的将他安置在自己的龙座之侧,他抚须而笑,频频点头,看着演武场内外,硝烟迷漫,不禁乐道,这是表演吗?他笑了,他看着坐在下首,不停擦汗的太子朱高炽,又看了看面无表情,清冷淡定的汉王,还有满场之上情绪激昂的观礼的群臣,这个结果,他已然相当满意。
“汉王十箭全中!”
当这折柳传到汉王手中的时候,他的脸色变的极其难看,是的,射柳之所以难,就难在柳枝的轻盈和在风中的摇摆,自己的箭都射在柳枝的中下部,那里靠近地面,根深稳固,易于瞄准。而瞻基偏偏都只去射那最上端的一点点枝稍,那样的位置,比自己所射无疑是难上加难,更加的不易。
在御前演武时表演射柳,不仅要有上乘的马上功夫和骑射技术,更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一定要超凡的镇定才可完成。
正在此时身后传来一阵马蹄急行的声音,随即听到一阵低吼:“基儿闪开,待叔王让你开开眼界!”
随即双腿一夹,坐骑立即跃了出去。
朱棣一眼望去,便仰天长笑。
朱瞻基立于马上,最后一个出发,他轻轻拍了拍坐骑:“踏雪,一会儿全靠你了,可要加油呀!”
看到朱瞻基的表现与成长,他更看到了能为他筑守江山,万世永昌的传承者。
而他居然是几箭连发,且连发皆中。
柳枝细小而柔软,微风一吹便是一个活动的靶子,能立定步射已非易事,驰骋马射更属难上加难。通过射柳,能反映出射技精良与否,还能反映出射者的马上功夫,故此,射柳在古代军事训练中备受重视。
“射柳”就是插柳枝于地上,然后策马驰绕,并以箭射柳的习俗。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古老的“蹛林”祭祀活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习俗时说:“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马肥,大会蹛林。”驰绕柳枝的同时也向柳枝开弓发矢,这对于以骑射为业的游牧民族来说,虽然是最正常不过的一种竟技比赛,但是对于中原男子,特别是皇族男儿来说,就分明太难了。
郑王朱高燧用手轻轻捅了一下紧挨着自己的汉王朱高煦:“二哥看明白了吗?父皇这是明摆着要给瞻基贴金,一个小孩子,随随变变就弄了一个千人的卫队,还如此大张旗鼓的演练,这心思不是昭然若揭吗?”
“是,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如此又是一番叩拜之礼。
在场边旗手的旗语指挥下,他们整齐化一地在瞬间变换着队形与马术,动作虎虎生风,声势夺人,令人目不暇接、感叹不已,他们手中的刀、枪、箭、戟、戈、矛、钺、星,全是一水儿朱红的杆,纯金的头,无一不张显着皇家的富贵和威风。
郑王朱高燧刚待搭言,突然目光一凛,话语顿收,原来千人演武结束。
此时铜锣大作,号声传至九霄。
他们个个戎装,身胯骏马,马鞍上挂着箭囊,插着白羽,一时间,马蹄所过之处,狼烟似起。
校卫们手持战旗,从四面八方冲向演武场正中,配合着鼓点进行布阵,在阵局变化之中,更有身怀绝技者行拳弄棒,舞剑玩刀。还有沿绳索攀上城楼者,大展凌空造型,再现实战中攻城掠地的惊险场面。而阵形四角,各有4名旗手迎风舞动四面大旗,各带动四周百人的旗阵,整齐划一的旗语,展现着浓烈的战场氛围。
汉王不仅武艺过人,机智也非常人能比。
礼官立即高呼:“朝!”
就在此时,在观礼台上高高就座的天子朱棣,竟然走下礼台,策马而来,小校立即跪在朱棣马前,双手将断柳奉上。
朱棣眼中寒光一闪,微微颌首示意。
汉王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感觉,不是不服气,而是恍惚,难道真像外间传说的那般,瞻基降生时,父皇曾经做了一个梦,梦中太祖朱元璋授予他大圭,上面写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难道他真的是有如天助?
此语一出,全场立即万籁俱寂,万人的场内,静的连左右呼息声都仿佛清晰可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