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五章 遭遇PK【2 / 2】

莲静竹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没减度数吧?这样就给人家开单子了?”经理看着她,满脸的不屑。

董悠然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是店里的最新款,钛合金的镜架。在“明亮”,店员购买自家的产品可以打八折,而经理级以上的可以打五折。

董悠然点了点头:“确切的说,我是他招的,而另外那个,是保守派选择的。原本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胜算,但是,我感谢梁言。他是一个智者,看似妥协性的安排,让我在下面的店里实习两个月,而把隆重登场的机会留给我的竞争者。事实上,正是这两个月,让我在后面的pk中,笑到最后。”

于是,从那一刻起她才真正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在店里学习。

董悠然却在翻看市场部书柜里那些满是尘土的陈年档案,档案里除了各个店的人员情况,就是历史销售记录。她如获至宝,将这些手写的数据输入电脑,做成柱状图,认真分析,闲暇时还会和那几个市场部的老人闲聊,同时更没忘记从负责客服的孟洁手里借来投诉档案和会员资料。

董悠然不解:“师傅,你刚才为什么不用烤灯烤而是用热水泡呢,调整镜腿弯度的时候不用钳子而用手呢?”

“有道理!”小姑娘点了点头,拿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

而营销策划人员出身的她能够很快从产品说明书中找到卖点,在推荐产品时准确到位的利益点介绍,往往能够很快地打动顾客。于是,刚上岗就开单,导购这个角色一天之内她就胜任了。紧接着就是定配,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甄别顾客镜架的材质,测量镜片屈光度和重新验光,也是眼镜行业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种。

董悠然自然不敢怠慢,立即点了点头。

董悠然这才弄清楚公司的真正用意。新人先放在店里实习,为的是在自然状态下的适者生存中,新人真正能够沉下心来,经过最初的磨砺与考验之后,淘汰掉浮华的和不适合的,对剩下的那些接近于理想用人标准的新员工再进行系统的培训。这样更有利于新人的成长,因为理论与实践虽然同样重要,但是在这个企业里老板固执地认为是先有实践,而理论只是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条条框框。

男人也许就是这样,永远比女人要直接。

两周以后,她从定配岗转到修理岗,这是明亮眼镜店的优良传统,不管顾客是从哪里配的眼镜,都可以在明亮免费维修、清洗、更换零件。但是有一点,修理是免费的,可是如果在修理过程中不小心给人家的镜架、镜腿掰折了或是把镜片划伤了,那可是要修理员自己赔的,所以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必须具备胆大心细的特点。

坐在咖啡厅里,窗外是斑斓的霓虹。穿梭的车流,往来的行人,依旧繁华如潮。街景着实不错,只是室外繁忙的景象与室内的静谧形成巨大的反差。柔和的灯光轻轻曳动着,没有视觉上的压迫,却难掩那片昏暗。天色渐暗,咖啡厅里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每个人带着不同的心境与故事,但是这里时尚典雅的氛围却是大家共同的偏好……

因为三个月,是约定的试用期。

董悠然想都没想直接回复:“不适应吧!你一直带框架镜,刚刚换成隐形自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是你配的?”经理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170米的身高,绝对挺拔。皮肤微黑,这为她更增添了些许的严厉,听说她是从老板起家时就跟在身边的第一批嫡系元老。

见到董悠然的第一句话是:“以后,跟着我,你好好干。这儿的人不懂营销,咱们俩是在沙漠上创业必须得同心同德。”

这次的理论培训并不轻松,大量的专业术语与光学知识搞得大家都有些晕,最后一天是理论考核。当董悠然进入教室的时候才发现同一批接受培训的人中,经理级别的只有她一个人。而那位仁兄胡明,则带着由他招聘进来的另外两个负责企宣的新人都不见了。

同样的话,董悠然也许会说:“以后,我们好好配合,不分正负。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都是新人,在大家眼里是一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董悠然俏皮地冲她眨了眨眼睛:“感觉是在你面前作自我解剖,越讲越害怕!”

胡明和董悠然都很清楚,双赢的概率不大。原本董悠然还试着跟他沟通,一个人负责企宣,另外一个人侧重销售,可是男人和女人的想法不同。胡明想要的是统率全局,而董悠然的想法是,我可以在你之下,但前提是我得敬佩你的为人或者是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东西。如果这两条都不具备,凭什么要我屈就?

整个会议当中,董悠然像一个局外人。因为胡明先入为主,已经将市场部的人和事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董悠然插不上手,而他也有意不让她插手。

董悠然又开始继续回忆……

这感觉丝毫不亚于给世界500强的企业作提案。

从企划公司的专职策划一跃而成为连锁企业的市场部经理,职位与待遇都得到了提升,然而新的环境同样要经历再一次的蛰伏与披荆斩棘。

董悠然刚松了口气,以为这一关自己又顺利通过了,没想到经理像门神一样站在她的身后,手里拿着她刚刚那张定配单子。

紧接着他便召集市场部员工在会议室开会,讨论2000年的宣传推广计划。在董悠然实习的两个月里,胡明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招聘,现在市场部一共八个人,有三个设计人员,一个客服。这四个人都是以前遗留下来的所谓元老,而另外两个则是胡明招聘的,其中一个以前在物美作企宣,另外一个也是从广告公司出来的专门负责媒介的,再有就是胡明和董悠然。第二件事,在此前的2个月内,胡明带着这些人做了一个庞大的推广计划。内容跨度为一整年,12个月里每个月都有活动,推广与宣传活动频率很高,几乎没有间断。

“直接验光得出来的度数,只适合做框架镜。如果配隐形,就要适当地减去50~100度,这样顾客佩戴起来才会舒服!”经理一字一句,脸色阴沉得有些吓人。

“啊?”董悠然哑然,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眼镜蕴涵着这么多学问。

不知道这是出于谁的主意,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这是她的信条。很多长期做案头工作的策划人员在深入销售一线的时候,都会无所适从。面对顾客不又要迎来送往,推销产品更是拉不下脸。而董悠然则不同。大学期间假期打工的经历,街头拦截陌生人作调研时被人拒绝的情景都让她具备了良好的受挫性。

竞争者叫胡明,经济学硕士,满腹经纶,志向高远,雄心勃勃。

在总部的第一周,公司安排他们参加培训部组织的关于眼镜方面的理论培训。负责培训的是一位三十多岁、时尚开朗的女性,叫刘迎。

水杯里的水差点溅了出来,董悠然把杯子放在桌上:“什么意思?”

胆大,董悠然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