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八百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生儿败血症的中医治疗:
一、辨证治疗
1、正盛邪实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各9g,赤芍、黄芩、黄柏各6g,栀子、甘草各3g,黄连15g。黄疸重加茵陈、柴胡;抽搐加钩藤、石菖蒲;衄血、便血加白茅根、仙鹤草。
2、正不胜邪治法:益气温阳祛邪。方药:四逆汤加减。生地、败酱草各6g,人参、炙甘草各3g,附子2g,干姜15g。出血明显加阿胶珠、白芍;额出冷汗加黄芪。
二、专方验方
1、清宫粉:广郁金30g,生山栀30g,寒水石30g,黄芩30g,黄连3g,玳瑁30g,琥珀15g,朱砂15g,冰片9g。共研极细末,过筛为散。每服3g,每日2次。适用于本病见惊厥者。
2、火府丹:生地10g,木通6g,黄芩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本病高热者。
3、银翘生脉散:银花6g,连翘6g,人参6g,陈皮3g,麦冬4g,五味子4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本病由肺炎引起者。
4、茵陈茅根汤,茵陈10g,白茅根15g,茯苓6g,车前草6g,猪苓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本病伴黄疸者。
一张通治新生儿黄疸的药方
我临床这几年,目睹了很多新生儿因疾病治疗不当而留下的后遗症。今天想说的是黄疸,尽管之前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细讲过茵栀黄颗粒的适用症状及错用的危害,但是,老百姓懂中医诊断学的人真的太少了,再怎么讲都没法使其完全的理解阳黄与阴黄。
所以今天,我给出的是不需要新生儿父母仔细辨别黄疸属性的解决方案,是一张很小的中药药方;直接煎水给新生儿口服,既能退黄又不腹泻,反而能够健胃祛湿,还能够协助孩子排泄胎粪,本人在临床上屡用屡效。
处方如下:茵陈10克,茯苓15克,麦芽25克,生甘草10克
我拟方的想法是用茵陈退黄,用茯苓祛湿利尿使黄疸自小便排出,用麦芽保护肠胃并促进孩子的肠胃运化,用生甘草既能使药味甘甜缓和还能解一切胎毒。用此药方,一般3付为一个疗程,服后,孩子一点都不会腹泻,既能退黄又不伤胃且价格非常便宜
治新生儿硬肿症秘方(方3首)
附子桂枝汤
【来源】nb036际外,《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附子,桂枝各1~2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分数次频服。
【功用】温阳祛寒,利水行瘀。
【方解】方中以熟附子强心回阳,温经散寒;桂枝驱寒,温通经脉,消除寒凝之肿满;炙甘草益气,并调和诸药,合用共奏温经祛寒,利水行瘀之功。
【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神萎,呼吸不匀,口含痰沫,加僵蚕,半夏,石菖蒲,郁金,胆南星,牛黄;血瘀,加丹参,赤芍,红花,桃仁,郁金;夹热夹实,加大黄,槟榔,丹皮(大黄用1~15克);肿甚,小便不利合五苓散。
【疗效】治疗25例,临床治愈23例,其中1天治愈4例,2天治愈2例,3天治愈3例,4~5天治愈4例。1例无效,1例死亡。
温阳活血汤
【来源】谭兴诗,《四川中医》(1)1987年
【组成】桂枝、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各6克,白芍、丹参、大枣、伸筋草,广巴戟,黑故纸各8克,生姜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频频喂服。
【功用】补脾益肾,温阳活血。
【方解】本病多先天不足,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所致。多见患儿下肢大腿水肿发亮、按之凹陷,皮下组织变硬。故方用桂枝,巴戟,故纸温补脾肾;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活血化瘀,伸筋草除湿舒筋;大枣、生姜健脾和中。综观全方、通过温阳活血,而能促进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能改变硬肿现象。
【主治】新生儿硬皮症。
【疗效】治疗多例,分别服药2~4剂而获痊愈。待肿硬消失后再以四君,归脾之类调养善后。
硬肿汤
【来源】何蕊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黄芪、茯苓、猪苓各9克,泽泻、麦冬、白术6克,白人参2克,五味子06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少量频服。
【功用】益气养阴,健脾利水。
【方解】新生儿硬肿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肾阳虚所致。病之轻者,重在脾虚。方用黄芪、白人参益气健脾;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利水健脾;麦冬养阴;五味子敛脾;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健脾利水之功。
【主治】新生儿硬肿症轻、中度者。
【疗效】多年使用,用治轻、中度硬肿症效果颇著,一般服5~12剂即愈。但对重证疗效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