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 乔答摩 gotama,旧译“瞿昙”、“俱谭”、“具谭”等。是印度刹帝利种姓中的一支。释迦牟尼的姓氏。
(13) 上古人众为王命名三尊号
上古人众为王命名为摩诃三末多 注 、刹帝利 注 和罗阇 注 三尊号。
众人为摩诃三末多王念颂如下四偈陀:
太阳天族之后裔,
纯洁高尚实难比,
圣王威德无限量,
摩诃三末多大帝。
圣王乃众人眼睛,
光芒闪烁显威风,
犹如太阳第二个,
驱散黑暗赐光明。
圣王制定诸法规,
谋求福利为人类,
世间众生皆遵守,
神通广大显权威。
众王之首三末多,
勤奋无比众拥戴,
臣民尊称为“摩奴” 注 ,
第一王是乔答摩。
[1] 摩诃三末多mahāsamata,旧译大平等、大等意,一说是太阳种族之后裔,刹帝利之始祖。
[2] 刹帝利khattiya,意为王族。
[3] 罗阇 rājā,按缅文音译为“亚扎”,意为君王或首领。
[4] 摩奴 manu,印度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14) 上古人众行善精进 四种姓产生
之后,部分斋戒有素正直忠厚者,为摆脱偷窃、欺诈、讥讽、伤害等诸般恶行,入荒山僻静处,隐居茅屋,进村镇京都化缘度日。这些躲避恶业的人们,被称为“婆罗门”。部分人结婚成家后从事耕作或经商,积累无数财富,人们称其为富户商贾。其余部分人众,功德浅薄,遭人凌辱,家境贫寒,人们称其为穷苦人。至此,世界有了君王、婆罗门、商贾富户和穷苦人之分,形成四种姓。
(15) 注释
据《缅甸大史》记载:“上古时,摩诃三末多王与仙尊圣人等共议,决定抄录铁围山下诸种法典为行事准则,依法放弃四袒护 注 。”典籍中并无关于抄录铁围山下诸法典一事的记述。
[1] 四袒护:即四种不正当的行为,因个人意愿、怒火嫌恶、愚笨呆痴、恐惧畏缩等引发的不正当行为。
(16)南赡部洲人将所得十分之一献给摩诃三末多王
是时,南赡部洲人生活在摩诃三末多王治理的国度里,他们将其所得物品财富的十分之一奉献给摩诃三末多王。献出的物品甚多,故该王财富甚丰,成为巨富之王。该王严守君王十规 注 和四品 注 ,享有君王的无限福禄。
[1] 君王十规,详见(53)节。
[2] 君王四品,详见(55)节。
(17) 摩诃三末多王建拘沙婆提城 注
随后,为防止盗贼等各种坏人的骚扰,摩诃三末多王建立末罗国的拘沙婆提城。该城具备城墙、街道、堑壕、沟渠、城楼平台、城墙通道等都城七条件 注 和四大资源 注 。王又封了王储、将军等文武官员。由于摩诃三末多王严守君王十规和四品,长寿历经一无央数劫,享尽福禄,并为其子孙后代、人民群众造福无穷。
[1] 拘沙婆提 kusavati。
[2] 都城七条件:详见(44)节。
[3] 都城四大资源:详见(46)节。
(18) 摩诃三末多王子孙二十八代
摩诃三末多王子孙世系如下:摩诃三末多王;其子鲁阇王;鲁阇王之子瓦亚鲁阇王;瓦亚鲁阇王之子格拉亚拿王;格拉亚拿王之子瓦亚格拉亚拿王;瓦亚格拉亚拿王之子乌包萨塔王;乌包萨塔王之子曼陀王;曼陀王之子瓦亚王;瓦亚王之子乌巴伐罗王;乌巴伐罗王之子捷提耶王;捷提耶王之子穆萨拉王;穆萨拉王之子摩诃穆萨拉王;摩诃穆萨拉王之子穆萨兰陀王;穆萨兰陀王之子达伽拉王;达伽拉王之子达伽拉德瓦王;达伽拉德瓦王之子巴罗达王;巴罗达王之子因其罗萨王;因其罗萨王之子鲁纪王;鲁纪王之子苏鲁纪王;苏鲁纪王之子勃达巴王;勃达巴王之子摩诃勃达巴王;摩诃勃达巴王之子勃那陀王;勃那陀王之子摩诃勃那陀王;摩诃勃那陀王之子苏陀夏纳王;苏陀夏纳王之子摩诃苏陀夏纳王;摩诃苏陀夏纳王之子奈鲁王;奈鲁王之子摩诃奈鲁王;摩诃奈鲁王之子义纪摩王;共28代。
(19)二十八代王中乌包萨塔王之子曼陀王统治简况
28代君王中乌包萨塔王之子曼陀王乃乔答摩佛的前世。据《曼陀杜本生》 注 载,曼陀释迦王曾在两千小洲环绕的四大部洲上享尽转轮王的一切福禄。随后,在四天王天长期享受神仙之福禄。[hj28mm]继之,又在忉利天与36位帝释同寿,享受福禄,历时一无央数劫。《缅甸大史》载,该曼陀王享年1305252000岁。该王少年期84000年,王储期84000年,君王期84000年,在四天王天900万年,与36位帝释同寿,每位3600万年,合计共享寿两个无央数劫。此说与《曼陀杜本生》不符。该本生仅提到他长期在四天王天居住,并未提及900万年的事。
[1] 《曼陀杜本生》 mandhātu jātaka,即本生经三颂卷第258号故事。
(20)曼陀王生平
曼陀王前世曾是91劫前毗婆尸佛 注 的剃头师。当佛与众僧伽进斋时,他从集市买回豆子,心中祝祷:希将豆粒撒入佛与众僧伽钵中。顺手撒去,豆粒纷纷落入各钵之内。又因他虔诚祈求获得比享有五欲欢乐诸神更富贵的造化,若曲肱拍臂天即降宝石之雨。他的祈求终于实现,成为不同凡俗的超越享有五欲欢乐诸神的四位高贵智者之一。只要他曲其左臂用右手拍打,便会降下没膝深的宝石雨。以上即曼陀王昔日之神通。
[1] 毗婆尸佛 vipassi,佛教谓过去七佛的第一佛,佛经说他在91大劫前出世。
(21)摩诃三末多王后裔各代建都立国
上述28代君王均在末罗国之拘沙婆提城称王。百王的末代君王为阿邻陀摩王。阿邻陀摩王的子孙后代共56位在阿瑜阇补罗城为王,最末一代为堵巴萨哈王。堵巴萨哈王的子孙后代60位在波罗奈城为王,最末一代为阿基达基那王。阿基达基那王的子孙后代84000位在乾婆罗城为王,最末一代为梵授王。梵授王的子孙后代36位在诃梯补罗城为王,最末一代为乾婆罗湾萨王。乾婆罗湾萨王的子孙后代32位在伊伽阇库城为王,最末一代为补邻陀提婆王。补邻陀提婆王的子孙后代28位在瓦济亚穆提城为王,最末一代为娑蒂那王。娑蒂那王的子孙后代22位在摩都罗城为王,最末一代为达摩拘达王。达摩拘达王的子孙后代18位在阿梨塌补罗城为王,最末一代为锡毗王。锡毗王的子孙后代17位在因陀波塌城为王,最末一代为梵天王。梵天王的子孙后代15位在伊伽阇库城为王,最后一代为婆拉陀塔王。婆拉陀塔王的子孙后代14位在拘萨姆毗城为王,最后一代为诃梯提婆王。诃梯提婆王的子孙后代9位在甘那鼓恰城为王,最末一代为那罗提婆王。那罗提婆王的子孙后代7位在鲁阇那城为王,最末一代为摩哂陀王。摩哂陀王的子孙后代12位在恰姆巴城为王,最末一代为那伽提婆王。那伽提婆王的子孙后代25位在密提拉城为王,最末一代为萨牟陀塌王。萨牟陀塌王的子孙后代25位在王舍城为王。
上述25位王的最末一代为蒂顶伽罗王。蒂顶伽罗王的子孙后代12位在呾叉始罗城为王,最末一代为达梨达罗王。达梨达罗王的子孙后代12位在拘尸那庸城为王,最末一代为补邻陀王。补邻陀王的子孙后代9位在摩梨提耶城为王,最末一代为达伽拉提婆王。达伽拉提婆王之子摩偈提婆及其后裔84000代均在密提拉城为王,最末一代为奈弥王。
《经藏释》 注 、《岛史》 注 、《大史注疏》等典籍均未将摩偈提婆计入上述84000代王之列,如若计入将为84001位。
《奈弥本生释》、《大史》 注 等典籍为取整数,写作84000。
奈弥王之子为格拉罗阇那伽,格拉罗阇那伽之子为萨蒙伽罗,萨蒙伽罗之子为阿苏阇,阿苏阇的子孙后代84000位。若自格拉罗阇那伽算起,应为84003人,均在波罗奈城为王,最末一代为毗阇耶王。
毗阇耶之子为毗纪达悉那王。毗纪达悉那之子为达摩须那王。达摩须那之子为那伽须那王。那伽须那之子为三末多王。三末多之子为蒂杉波提王。蒂杉波提之子为耶努王。耶努之子为固萨王。固萨之子摩诃固萨王。摩诃固萨之子为那伐罗塌王。那伐罗塌之子为陀萨罗塌王。陀萨罗塌之子为罗摩王。罗摩之子为毗拉罗塌王。毗拉罗塌之子为塞达延悉王。塞达延悉之子为苏阇达王。苏阇达之子为奥伽迦梨王。前后16代君王也在波罗奈城为王。
[1] 《经藏释》 sutta ahakathā。
[2] 《岛史》:斯里兰卡最早的巴利文佛教编年史,约编于4、5世纪,著者不详,亦译作《岛王统史》、《洲史》。
[3] 《大史》:斯里兰卡一部用巴利文写成的王朝与佛教编年史,6世纪摩诃那摩长老著,亦译作《大王统史》。
(22)奥伽迦梨王
奥伽迦梨王有五位王后,即诃塌、塞达、珊达、阇梨妮、毗娑卡。五位王后身边各有五百宫娥侍女。大王后诃塌育四子,他们是:奥伽穆卡、格罗乾陀、诃梯尼伽和尼补那;养五女,她们是:毗娅、苏毗娅、阿难陀、毗纪达和纪达悉那。
大王后诃塌生育四子五女后便离开人世。奥伽迦梨王又纳一美女为后。不久该王后生一子,名赞杜。赞杜出生五日时,王后将子打扮一番请王观看。国王疼爱无比,遂允将厚赏王后。王后仅口头接受。待王子成人后,王后与亲戚商议,决意不要其他奖赏,只求国王钦定赞杜为王。因有大王后所生四子在,国王多次加以拒绝。然而王后仍再三请求。国王将四子招至御前道:“虽有汝等弟兄在,王后仍累次请求父王钦定赞杜为王。汝等若继续留在父王左右,定有危险。父王意:汝等可各带心爱的车、马、象等远游他方,待父王过世,再来继承王位。”
(《缅甸大史》载,国王允诺王后所求之后,才命四位王子出走的。)
(23)奥伽迦梨王的王子公主率众出走迦毗罗卫城之建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