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有时也更是生命。
尤其是对于现在准备逃跑的台湾郑氏集团来说,多一秒时间准备,早一分时间逃跑,可能就是一条生命,一个生机。
郑克爽,郑克居,现今台湾郑氏政权的最高话事人,同样也清楚的知道,现在时间对于两兄弟意味着什么。
书房定策后,两兄弟立刻分头行动。
郑克爽这边相对而言,比较好说。除安排自家三弟郑克壆接管侍卫营,监视都城台南府的一切风吹草动外,也第一时间吩咐王府内外总管郑五 郑三两人,一切从简,整理王府的财务文献,立刻打包装船。
除此之外,特意让两位郑氏老人,从王府小司中特意挑选出两个跟郑克爽身形相似的两人,穿上象征王权的黄色衣服。
等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立刻安排王府之人,按先前商定的,分第三批,出城。
第一批,由王府内管家郑三带领一些郑氏皇族子弟,在一名千总领1000侍卫的保护下,带上自己选定的替身,插上代表郑克爽的黄色龙旗,大摇大摆的出台南府,乘坐3条快船,往东北海域航行。
第二批,以王府外总管郑五为首,带领除郑克爽,郑克壆,王妃黄氏三人之外剩下的郑氏皇族之人,同时在一名千总领1000侍卫的保护下,带上另一名替身,不打龙旗,偷偷溜出府城台南,之后乘坐3条快船,往西南海域而去。
在两批人先后离开王府后,郑克爽,郑克壆,王妃黄氏三人,才在一队50人侍卫的保护下,也偷偷离开王府,但却没有第一时间逃离都城台南,而是在都城台南府的一座城门附近隐藏了起来,而这座城门刚好就是王五所负责守护的那座城门。
说完郑克爽,再回到郑克居这边。
同样是马不停蹄,一艘快船,横渡澎湖海湾,抵达澎湖外岛,白沙岛,渔翁岛为核心所在的最后一道防线上。
此刻的白沙岛,渔翁岛,虽然后期补给充足,也已积聚了1万多郑军主力水师,奈何受之前同施琅清军水师交战大败的影响,不仅主力战船鸟船一艘不剩,而且赶缯船,加双帆船也仅剩35艘,更重要的是军中漫延着一种悲观情绪,士气低迷,军无战心,主将迷茫。
而反观对面的施琅清军,不仅自己的主力战船鸟船56艘不减,更是俘获郑军的30艘鸟船,除去战损严重不能用的25艘,能投入海战的,依旧有60多艘,比之战前,不减反增,剩下的赶缯船,双帆船就更是数不胜数,而且士气高涨,战意熊熊,唯一不足之处,就是离大陆太远,补给不便,粮草火药炮弹不足。
在此顺便说一下,当时世界上的各个海洋强国的海军实力和战舰情况。
当时的主力战船为鸟船,是荷兰,英语,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大航海时代新兴的一种船型,不但体魄巨大,船体下部还设计成双层结构,抗沉性能极好,因此被当时的中国人也称其为“夹板船”。
此船下层设计有三十处开孔,孔内安置有红夷大炮,每门大炮重二千四斤,炮弹分为实心炮和开花炮,左右排列,一排15门,上层左右两边同样有三十处开孔,内置有三十门小炮。另配有官兵200多人,火铳五六十门,远可攻,近可守。
15-17世纪,欧洲因香料,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崛起,之后荷兰,英国,法国相继加入。
等到明末清初之时,葡萄牙,西班牙虽然已经衰落,被荷兰取代其欧洲霸主地位,成为新一代的海上强国,“海上马车夫”。但仍然拥有主力战船500多艘鸟船。
而作为第一海上强国的荷兰,不仅拥有2000多艘鸟船,在技术和战术上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1620年,由荷兰工程师科尼利斯德雷布尔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潜艇,还发明了能真正在水下潜航的实用通气管技术等。
随后加入的英国,法国也紧追其后,虽主力战船鸟船不到2000艘,也远超葡西两国的500艘,突破了千字大关,来到了1300艘和1100艘。
郑克居此刻必须想办法立刻解决,摆在面前的三大难题,战船不足,士气低迷,将心迷茫,否则,别说什么突围了,1万将士聚积在此而不投降,还是凭借二代郑氏先王打下的余威。
“传本将命令,让把总以上的将官通通到本将营中集合”
郑克居对着帅营两边的传令兵发出了自己上任以来的第一道军令,而后端座在帅营正中间的帅位上,沉思起来。
一刻钟后,阵阵甲胄相撞声传来。
抬眼看去,只见远处以三员大将为首,走来30多名大小将官。
“末将,参见大帅”众将拜见道。
“众将请坐,不必多礼”郑克居回道。
待众将,按职位高低依次坐定后,郑克居这才朝众将一一看去。
只见上首坐着3位大将,依次为前军主将邱辉,中军主将江胜,后军主将黄良骥(原为林升,之前海战中战死,后升黄良骥为主将)。
邱辉,广东潮阳县马滘(今汕头市濠江区)人,因项部生“疬”,被清廷官员贬称为“臭项疬”。
清康熙三年,清廷为杜绝东南沿海在经济上支援台湾的明郑政权,强制实行斥地迁界的政策,迫使广东福建沿海一线的居民悉数退迁一百里,这对于以捕捞和晒盐为生的沿海渔盐民来说无异是赶上绝路。当时在达濠岛海滩以养鸭为生的邱辉目睹此惨状,忍无可忍,遂和几个结拜兄弟一道,于康熙五年揭竿反抗,抵制“斥地”政策,依附者达一万多人。
同年九月,郑经命部将江胜出镇厦门,但遭到已先占据厦门的陈白骨、水牛忠的抗拒,只得退据铜山,率部至达濠投靠邱辉。
江、邱两人志趣相投,遂结成儿女亲家。之后邱、江联合攻克厦门。邱辉仍回达濠;江胜在厦门设市贸易,聚集物资,接济台湾郑经。
清康熙七年,邱辉分兵潮揭;十二月占据棉湖寨1个多月。清康熙八年正月,邱辉领兵出河渡门,进海门港,溯练江而上,攻取和平、峡山、贵屿、赤寮等村寨,出没于潮、普、惠、揭等县百余乡,并在小北山的大寨山、狮鬃山安营扎寨,控制并沟通普宁、揭阳一带,作为外围据点,以巩固达濠根据地。
清康熙九年,经江胜引荐,邱辉投效郑经,封“忠勇伯”。
占据达濠的十几年中,率领战船常出没于沿海,而清兵莫能防。
清康熙十九年,清廷平定“三藩”之后,大军驻守铜山,后移师南功。邱辉兵力不足难以坚守,随后和江胜乘夜突围,撤至台湾,与郑经会合。
清康熙二十年,清廷水师提督施琅攻台时,被郑可爽任命为前军主将,之前随刘国轩大战时,趁乱率部突围。
为人机敏,经验丰富,深习海战之精髓,且因郑经之故,对台湾郑氏忠心耿耿,可独当一面,乃不可多得将帅之才。
江胜,福建漳浦人,邱辉的儿女亲家,郑经的心腹亲信。
清康熙五年至康熙十九年,和邱辉一起在福建抗清。
对台湾郑氏忠心不二,且战争经验丰富,但机敏不足,不知变通,可为将不可为帅,将才也。之前的海战中,为中军主将,跟随中军主帅刘国轩侥幸逃的一命。
黄良骥,原后军主将林升的副将,郑经的亲信,王府侍卫出身,因武艺高强被郑经破格提拔,因其忠心,在之前的海战后,因林升战死后,升任后军主将。
在三位大将之后,是军队中层军官的九名千总,清一色为郑氏族人。
郑聪,郑明,郑睿,郑智,郑宽,郑裕,郑温,郑柔,郑发
兄弟九人,郑成功之子,郑经的弟弟们,郑克居的庶出叔叔们。
正因为有这兄弟九人的存在,现风雨飘零的情况下,台湾郑氏才能牢牢的掌握住这仅剩的1万水师主力。
可以说他们才是现如今整个郑氏台湾的基石,任何人都可能会背叛郑氏台湾政权投靠清廷,而他们却不会,更不能,这因为他们姓郑,有共同的祖宗,郑芝龙,郑成功。
在这个讲究动不动就灭祖的封建时代,个人和家族是永远连在一起的 ,密不可分。有时为了整个家族的延续,个人的生死甚至无关紧要。
在这兄弟九人之后,才是一些底层军官,其中也不乏郑氏族人,如此刻担任郑克居中军侍卫长一职的郑宽之子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