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投小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且说石弢一路胡思乱想回到城中,发现街上杳无人烟,家家户户房门紧闭,一看天色是申时未到,心说这又是在闹哪般呐?
怀着疑惑回到驿站,正要找慧明和尚打听一二,奇怪的是慧明并不在房中,驿站里也没有当差,挨间找过去,只有账房先生还在。一问之下,原来城中又出事儿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别将张英一家老幼连带仆人、婢女,一共十四口人惨死家中,慧明被府官请去看现场了。
石弢惊奇的问道:“这什么时候的事儿?”
账房先生说道:“来人通知慧明大师的时候,是未时三刻吧。”
石弢心说,这不刚过不久吗,难道又是尸魃作案,不能吧,脚程比我的宝马还快?
于是石弢又打听了张英家的地址,也赶去事发地点。
等他来到张英家时,有十三具尸体已经被挪在了客厅中,慧明与主簿正在交谈着什么,见石弢打门外进来,慧明问道:“石居士,方才你去哪了?”
石弢说道:“有点事儿出了趟城,刚回来就听此处出事了,又是尸魃?”
慧明点头说道:“我已经验过尸身了,死于利爪,伤口带着尸气,是尸魃无疑。”
石弢拉开白布检查了死者的伤口,发现了些端倪问道:“这伤口比同福镖局的死者浅啊,尸气也不重。”
慧明说道:“想来是光天化日下,又受了伤,使不出全力。”
石弢想说自己在午时才与尸魃于一百里外分开,未时作案,时间不太来得及,但是这话却到嘴边说不出了,说出来令人生疑,一时半会儿还解释不清。
于是石弢藏起心中疑虑,问道:“怎么不见张别将的尸体?”
慧明答道:“阿弥陀佛,张别将重伤垂危,还有口气儿,贫僧已帮他拔出尸气,现已送去医馆救治,能活与否,全凭造化。”
石弢心说,不应该啊,尸魃寻仇,首杀应是主人啊,怎么会留主人一命,杀光了其他人,即便是修为大减,寻常筑基修士也不是他的对手才是。
他心生疑窦,又仔细查看了各间房屋,发现这张别家里的也没有打斗痕迹,又是一击必杀。
询问周围邻里,也只听闻连连惨叫,大白天竟没人看见尸魃进了张府。
随后,石弢叫上慧明、主簿来到医馆,再查这张别将的伤势。五个血洞,前胸穿后背,像是被一爪捅穿,据医馆的医者所说,这张别将的心脏与常人不同,位置稍偏右一些,这一爪穿胸而过,赶巧是贴着心过去,这才没有当场毙命。
现在命暂时是保住了,但失血过多,什么时候能醒却说不准。
石弢三人闻言,只能默默离开医馆,石弢见天色尚早,便跟慧明、主簿说自己在城中再打探一番,二人不疑有他,任由石弢离去。
石弢是穿东城走西巷,还真找到家没关的茶楼,于是石弢往里一坐,吩咐小二看茶,小二哥见这光景还能有客人,也是乐乐呵呵地招呼。
小二端茶上来的时候,石弢就问起了:“我说小二哥,别家都关门了,你们怎么还开着?”
那小二嘻嘻一笑:“正要他们关门哩,我这开着,客人岂不全到我这来了?”
石弢笑道:“你不怕那作案的东西找上你啊?”
小二道:“俗话说,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我听说了,那位是报仇来的,它在同福镖局里写的话,都在城里传遍了,咱一个干小本买卖的,从来也没害谁,有啥可怕的?”
石弢哈哈一笑:“却是个胆大的主,它那话里说朝堂有奸佞,照你说呢?”
小二有些不屑:“我管他有没有哩!忠也好,奸也好,他碍不着我,要是好官抓了些个贪官,咔嚓一刀剁了,我就在旁边叫声好,茶照卖,日子照过。”
石弢说道:“你这话不对咯,要是些个鱼肉百姓的贪官,天天向你收这费那费的,你这日子可好不了。”
小二笑道:“小哥,你这就不懂了,他要真蠢到满大街的搜刮,这官就算是当到头了,真正的大贪官,爱民的紧哩。”
石弢心说,嘿,这小二哥够糊涂的,爱民的贪官没听说过,于是便不再与他纠缠这个话题,问道:“小二哥,咱就说说咱们城的府官李皓吧,你说他是个什么样的官?”
小二哥抬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这李大人啊,算是个好官吧。”
石弢说:“这怎么讲?他有什么好的政绩吗?”
小二哥说道:“政绩什么的,我不大懂。但是吧,约莫十二年前,那时候我都还小,那年天降大旱,是城主府率先开仓放的粮。
说起这事儿,这李大人很有些魄力,偌大个城的百姓,几十万人嗷嗷待哺,城主府那点粮,哪里够啊?这李大人领兵到那些仕绅大户家搬粮食。还抄了不少贪官的家哩,这才让全城百姓度过那个荒年。”
石弢笑道:“倒是有些土匪行径。”
小二:“嗨,管他啥行径,救了人就是好行径。”
石弢又接着问:“还有呢?”
小二:“还有就是剿匪了,咱们这一带以前匪患特别严重,没别的,山里没什么厉害的异兽,那些个穷凶恶极的歹人,犯了事儿就躲进深山,干些个拦路劫财、伤人害命的勾当。
足足好几伙哩,往北的山上有一伙,往西走也有,山上就更多了,这李大人够厉害的啊,上任七八年,把周围山上的强人都给剿干净了。”
石弢:“确实厉害!还有哩?”
小二:“办武馆、学堂算不算?”
石弢:“这怎么讲?”
小二:“您想啊,这又是匪患又是饥荒的,城中有不少孤儿,专干偷鸡摸狗的营生,报官报的多了,抓不完,抓了也没地儿关了。李大人就办了不少公家的学堂、武馆,愿读书的送去读书,愿习武的送去习武,公家先养着,记着账哩,等长大了以后还本还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