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寒将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87章 你知道就好
聂凡咧嘴一笑,好看的眼睛微弯,摇了摇头:“早就不疼了,这几天每日下地活动一会,但不能太久,不然会又酸又胀的。”
“你别心急,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柳伯伯也说了你这最起码要三个月才能渐好。”聂灵儿轻声嘱咐:“只是入秋眼见天凉了,你可记得给患处保暖,莫受了风。”
“我知道,你放心吧。”聂凡点了点头,只是心里有些急切,惦记着能快些好起来帮灵儿的忙,当下不禁开口道:“我就是想腿好了之后能帮你忙活起来,再过几个月入冬了,倒时若东奔西走的多遭罪。”
“你就别操这些闲心了。”聂灵儿一听便无奈的笑了:“当然是你的腿更重要了,酒楼的事儿不急,而且淮阳的冬天能有多冷?总归是屋外比屋里暖和的。”
聂灵儿上辈子就是个地道的南方人,而且是刚刚过了黄河一代以南的地区,就是冬天和北方差不多冷,却偏偏没有供暖的地方。
那时家乡的冬天屋里才是最冷的,屋外白天见了太阳反而暖和一些。
而眼下的淮阳已经属于大昭很南的地带了,所以聂灵儿根据经验也能想到这里的冬天应该不会太冷,至少外面不会太冷。
果然,聂凡也深有同感的笑着点头:“这倒是。”
另一边,老太太坐在主屋的炕沿上,看着许氏无声的叹了口气。
许氏垂着头,周身的气息都显得沉默了许多,因着经历过了凡哥差点残废了的事情,让她整个人都脱了一层皮,再不见往日的气焰。
老太太哪能看不出她的变化,只是如今凡哥的腿都已经快好了,可许氏似是还没从那时的惊吓之中抽脱出来。
“心事不必这么重,瞧你瘦的,都快脱相了。”末了,老太太终是忍不住开口。
到底是自己的儿媳妇,又给自己生了两个如此优秀的孙子,更是大房的长媳,许氏在聂家这些年既有功劳也有苦劳,就算是曾经做错了事,但好在没有铸成大错,老太太对其还是很有感情的。
许氏点了点头,闷声开口:“放心吧娘,辉哥的行李我都收拾好了。”
老太太看她,停顿了片刻才问:“都收拾好了?可有什么缺的?”
看似是在问,实则是在提醒,提醒许氏若有难处,就在此刻跟她说,作为奶奶肯定不会不顾着辉哥。
许氏低着头,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嘴唇,犹豫了片刻才道:“娘……都城入了秋就变冷了,我想着给辉哥添置两件厚一点的衣裳,你……”
老太太就在这等着她开口呢,不等许氏说完,老太太便叹了口气:“放心吧,坤哥也要添置的,都城不比淮阳,入了秋都比咱这的冬天要冷。”
“灵儿明儿和老二媳妇一起去成衣店给坤哥买绒衣,她心思细的,自是不会落下辉哥的。”
一提起聂灵儿,许氏的头垂的更低了,嘴上应和着:“是,娘说的对,灵儿……对她辉哥好着呢。”
这些年了,从未在许氏的口中听她说过灵儿一个‘好’字,如今可真是铁树开花,新鲜的很。
但细想也就释然了,这回若不是灵儿,凡哥的这条腿怕是就废了。
作为母亲,对于聂灵儿这次的举动她自是怀着感激的,可又因之前两人的关系实在是不好,所以也就促成了如今这样别扭的场面。
许氏是长辈,在聂灵儿没有释出缓和关系的善意之前,她总不好拉下脸去贴冷屁股。
老太太也了解自己这个媳妇,骨子里也犟得很,所以将她此时的心态猜了个七七八八。
这种事总归是强求不来的,只能两个人一步一步的开了心结,老太太从一开始就跟聂灵儿说过,绝对不会强求她去原谅大伯和大娘,所以即便是此时,老太太也并未多言一句。
只是道:“你知道就好!”
而后又问:“这阵子因为凡哥的腿,家中的银两已经所剩不多了吧?辉哥此次赶考的盘缠定是不够充裕的!”
“我晚上让大海去村里跟乡亲们借借,娘你就别操心这个了。”许氏终是抬起头,不论如何,她还是有自尊心的。
老太太闻言却轻哼一声:“借什么借?是二房没钱、还是三房没钱?你拉不下脸来跟老二和灵儿借钱,就拉的下脸去跟外人借?传出去不怕别人笑话咱们家!”
许氏一梗,默然了。
老太太也没说过重的话,而是看着许氏缓和了语气:“钱的事儿你别操心了,我这里有。”
许氏一听,不禁看向老太太。
这分家许久了,聂灵儿挣了几千两的银子,老太太都不曾支援他们大房一个铜板,所以此时一开口,许氏才忍不住有些震惊。
可表情还没收回去,老太太便道:“你别多想,这钱过不了你和大海的手,等辉哥临行的时候,我会亲自给他的。”
“这些日子灵儿也孝敬我了一些银两,本想着勇哥明年成亲,倩儿的婚事也定了,我正好攒些银子给孙媳妇包个红包,再给倩儿置办一套出嫁的嫁妆。”
“手头还算富裕,拿出些给辉哥做赶考的盘缠,灵儿定是同意的。”
这些话看似随意,实则老太太在潜移默化间给许氏灌输了灵儿的好,今日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灵儿才有的。
许氏也不傻,自是听的出来,可如今却不像之前那样排斥了,反倒是点了点头:“谢谢娘。”
奶奶给孙子的,她自是不会拒绝,也没理由拒绝。
看得出许氏如今对聂灵儿态度上的细微转变,这是好事,老太太心里很是安慰。
三日后,聂辉和聂坤自长陵镇出发,所有人都去了镇上给二人送行。
尚才私塾外,私塾的几位先生和同学们也都出来相送,这是尚才私塾开办多年来的高光时刻,第一次考出秀才就是两人。
只是私塾的财政实力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所以没办法像其他私塾一样给赶考的考生经济上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