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臣妾只知道陛下您是一个仁圣之君,没想到还是一个诗词大家。”
“是啊,在诗词之道,陛下也有了一席之地。后人必将赞颂陛下的文治武功来。”
“臣妾要把这首词给裱起来,挂在臣妾的正厅。”
看着她们这么兴奋,朱祁钰也没说什么。
自己终归是文抄公,这两首诗词并非是自己所作,所以他也并未有多么高兴。
不过被人顶礼膜拜的感觉,还真是不错。很快,整个京师也都开始传扬起这两首诗词来。
特别是国子监,更是把这两首诗词,当作模板给士子分析讲解。
这让众多读书人,又是震惊,又是羞愧。
他们每日都在读书,而当今圣上每日日理万机,都还能写出如此流芳百世的佳作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让不少的士子暗自下定决心,用功读书。同时,诗集的编撰工作,也是极为效率。仅仅用了两天,三千诗册就印了出来。
本以为这些诗词也只有一些权贵们会购买,收藏。
可谁知,这刚开售,就销售一空。
这让那些书商大为震惊的同时,又满是惊喜,随后连夜开始赶制第二批。
一时间,洛阳纸贵。
而这些,都是因为皇帝陛下的那两首诗词造成的轰动。
转眼间,第二批五千册也赶制了出来,不久又销售一空。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的士子,都争前恐后去购买,就是为了能收藏到皇帝的诗词。
至于上面的那些当世大儒的佳作,似乎成为了这本诗集的添头而已。
消息传到雪景峰后,朱祁钰讶然失笑:“~哈哈,这么说是不是应该给朕些版权费呢
“陛下说的极是,那些书商,凭借着陛下的两首诗词,可是赚的盆满钵满啊。”
“听说现在都已经在赶第三批,第四批的诗册了。果然如臣所料,相信很快就能传遍知天下。”
“是啊,到时整个天下的士子,都能看到圣上的诗词。”
“臣等这次可真的是沾了陛下的光了功。”
群臣争相奉承起来。
“哈哈,我华夏的文化源远流长,祖先的一些好东西,可不能丢。”
朱祁钰心情也十分的好。
“不过呢,这诗词老百姓一般是不看的。那些戏剧,小说,可是可以发展的,不能认为低级庸俗,就一味的打击。”
“正如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都是精神食粮。”
“而且,发展好了,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产业。”群臣听了之后,皆是点头同意。“陛下英明,臣等这将陛下的旨意传达下去。”
山中不知年,不知不觉中,炎热的夏季悄然过去了。
深秋悄然而至。
而来雪景峰避暑的朱祁钰,也带着太后,以及后宫佳丽们回到了京师。
在这月余的时间里,发生了不少值得庆贺之事。首先就是西北发生了小规模的战役。。
那些不愿意进行“改土归流”的部族,妄图联合起来反抗。
谁知,他们内部的意见不统一,不少的部族暗地投靠了大明。
哪怕有铁勒这样的大部族领导,却大势所趋,难以抗衡大明。
最终,铁勒部族的大首领,万般无奈下,率领部族的长老,亲信,向大明投降。
表示愿意归顺,成为大民的子民,并且支持大明皇帝陛下改土归流的旨意。
就这样西北之地的蛮夷部落,不再只是藩属。这个军情传到了京师之后,令不少的文武震惊。
他们刚开始还极力劝阻皇帝,不要过分逼迫西北的诸部族,生怕像汉武帝那样连年征战,穷兵黩武。
可最终,皇帝没有听从他们的劝阻,反而说今日不比往昔,他不会那般做。
甚至还预测出了,不会发生大的战争,更不会胶着。
谁知,还真如皇帝所说的那般。
战事出奇的顺利,大明军队所向披靡,这么短的时间就结束了战事。
并且真正的让西北诸部族成为了大明的子民。
当然,要想真正使之得到教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不过这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了。
以华夏文化的包容性,很快就能同化西北诸部族,让那片土地再次回到朝廷。
而年轻的英国公张懋,也因此一战,被所有人信服。
英国公世代国柱的名声,因此得到稳固。朝廷也对其功勋,再次嘉奖。
除了这件捷报之外,另外一件喜事就是皇帝进一步赢得了大明士子们的敬重。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两首诗词。
如今《雪景诗集》已经出版到了第八批,每一批都会售罄一空。
哪怕增加的数量不断增加,还是难以抵挡住众多读书人的热情。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寒门子弟,每个人都买了一本这样的诗集。
俨然成为了一种风尚。
更为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本诗集的出版,也带动了其他的行业。
比如小说的发行,也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