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都去京城了啊,那还真好。”
杜天全和洛厂长再次来山里和村长商量村小重建的事儿,走到吴家门口的时候见大门紧锁,一问才知道吴李勇的亲弟弟找上门来将他们接走了。
“吴家才发达了哟,全家都去京城了。”隔壁邻居那叫一个羡慕:“以前我还说吴大爷呢,捡了一个儿当宝一样,养大了说不定认不到你,没想到人家不忘本。”
“那得看是谁的孩子,人家爹娘都是红军,肯定不会忘恩负义的。”
“那是呢,说起来,陈家当年也养了一个闺女也是红军的后代,可惜啊……”
杜天全心想可惜娃娃没了,结果那邻居悄声道:“陈家心黑,看娃娃长到几岁了就卖给当年的地主老财当丫头去了,十多年前那姑娘的亲爹娘找来了,陈家人不敢说实情,撒谎说是夭折了,还随便指了一个土包包给人家说埋在那里的。”
“他们这不是误导人家吗?”
实话实说还有找到人的可能,这样误导人家就以为亲闺女当真不在人世了,这也太坏了吧!
“可不,不敢说实话,当年红军托付给陈家养的时候,人家还留了六个大洋呢,结果呢,等孩子养大一点,用几个大洋把孩子给卖了。看找上门来的人都穿着军装,害怕了,就只能撕谎。”
“那家人还很好,还给他们留了钱,说感谢他们的照顾,啧啧,陈家的人啊,心肠歹毒得很。”邻居道:“你看同样是养红军的后代,人家吴大爷就敞亮得很,不仅把娃娃给养大了,还帮忙娶了媳妇儿,生了孙子,又娶了孙媳妇,又生两个曾孙子,现在该他享福了。”
“你看陈家哟,一看那闺女的爹娘就是干大事的人,要是一心一意把人家的闺女好好养大,放一个好人家,现在人家亲爹娘找上门来了,未必还会亏待了他们吗?”
杜天全也是了一阵唏嘘,都不知道那个孩子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
“杜主任,你来了啊。”
村长听说杜天全来了赶紧的跑来了:“杜主任,你看还得多谢你,吴李勇都找到了亲人了,我就说你本事大嘛,果然是这样的。”
“我也没什么本事,只是机缘巧合而已。”对了,说起本事,杜天全才想起了自己的真正来意:“我这边为村小争取到了一笔资金,可以把村小重新修建一番,还有老师的问题……”
“有老师了,有老师了。”村长可高兴了:“陈老师一直在,后来来了一个吴老师,说是你介绍过来的,杜主任,真的,我们真是太感谢你了,你简直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间……”
这评价高得老杜同志都不敢受。
再说了,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只是牵个线搭个桥。
“我知道,那个什么红远商贸公司搞的教育基金会,我听说过,以前就只在你们县里搞,没想到还会送到我们这个村小来,真是太感谢了……”
村长对杜主任的感激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果可以,他甚至都想拉着杜主任去家里拜了把子结为异姓兄弟。
“村长,我们这次来就是说修学校的事儿,您看看,这是我们的计划。”杜天全将自己在家里画的简易设计图拿了出来给他看:“就是这个地……”
“地没问题,完全没问题,村小旁边的地是我家的,要多少占多少,不够屋后那片树子也可以砍了,直接挖平都行。”
“人工呢。”
“我们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出力,必须出力。”
除非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学。
所以,这个事儿真的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村小轰轰烈烈的开建,可把孩子们乐坏了,他们下课的时候也跑来帮忙。
还别说,一个个干活都很像那么一回事儿。
杜天全这段时间也留在山上看着工程进展情况,没办法,谁让他是拿钱来的人呢,回头完工了还要写一份报告回去销这笔账。
吴大爷全家去了京城,家里的钥匙给了村长, 村长就让杜天全暂时住他家。
这一天下午,杜天全居然看到了吴大爷和吴李勇。
“你们不是去京城去了吗?”
有传言全家都定居京城,那目前这两爷儿俩是个什么情况?
“我的麦子熟了,家里的活儿得干。”吴李勇道:“在京城我一点儿也不习惯,我爹也不习惯。”
所以呢,他们父子就坐飞机回来收麦子了。
吴李勇一回来就开始忙碌起来,砍柴煮饭。
杜天全和吴大爷坐在院子里闲聊。
“老太太还有当年的影子,她记忆犹新,除了血压高外没别的毛病,真是了不起。”
“陈家人都对我们很好,陈国新也给勇勇一家安排了住处,一个大院子,里面住着许多户人家……”
“还写信给了勇勇的儿子和媳妇,让他们直接辞工去京城找活儿干。”吴大爷道:“他们确实是真心的,我能感觉得到,只是我觉得吧……”
看到吴李勇路过,老爷子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等吴李勇走过了,老爷子又打开了话匣子。
“城里人和农村人还是有区别的。”老爷子叹息一声:“老太太对这个亲儿子的失而复得很是欢喜,恨不能天天拉着他的手在身边陪着;但是勇勇这个娃娃跟着我也没有学得多狡猾,就是嘴巴子不会说,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不语。”
吴大爷还有话没说完,陈国新和陈文锋倒是热情得很,亲哥哥回归,他们特别喜欢。但是,他们父子俩的媳妇儿,也就是那婆媳俩就不是这样认为的了。
说话处事时时处处都在挤对吴李勇,也嫌弃他们是乡下来的。
所以,吴李勇决定回来。
但是两个孙子却是乐不思蜀了,不愿意走,老太太也不让他们走,让陈国新给找了学校就在京城读书。
“早知道就不带那两个娃娃去了。”吴李勇其实早就知道这些了:“娃娃眼皮子浅容易被收买,一看到热闹就禁不住诱惑。”
“但是在京城确实要好很多。”杜天全道:“我几个外孙外孙女还有孙女都去了京城读书,那里的教育与我们乡下不一样。”
一个京城一个村小,当然是不能比的,上了年纪的人人生已经定格了,但是孩子不一样,有条件自然还是留在京城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