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上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辰名仕张桓公是许小闲的义兄?!
这个消息显然震惊到了杜师爷和刘能。
张桓公来到凉浥县足足六年了,他们当然知道这位从长安告老而来的大人物,他可是曾经官居从三品的银光禄大夫!
这已经够吓人了,而更吓人的是这位张桓公以往还当过长安书院的院长!
官场讲究的是什么?
讲究的就是传承!
而今大辰有多少官员出自张桓公的名下?
恐怕就算是张桓公自己也弄不清楚,反正杜师爷和刘能知道,季中檀季大人曾经就是得张桓公的举荐而为官的。
虽然仅仅是个小小县令,但也是正儿八经的大辰七品官儿了。
这样大人物居然和许小闲结为了忘年之交……这足以说明许小闲有过人的本事!
只是,这许小闲究竟有什么本事呢?
他们知道的就是许小闲审尸破案,还有就是卖了几道菜品方子给淡水楼。
骑着马的刘能看了看前面那辆老马破车,心想莫非许小闲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强大能力?
坐在马车里的杜师爷显然比刘能想得更多——毕竟去岁许小闲是考中过解元的,这便是大才华,或许正因为如此,入了张桓公的法眼。
如此看来,许小闲这家伙也是前途无量了,得好生把他的事办好。
对了,县令大人不是说他要的那山地本就没用随便取之么?
那就划给他千亩,算是结个善缘。
坐在最前面那辆老马破车里的许小闲也很高兴,大家都是明白人,一点就通,这样很好,以后办事更加方便。
季县令也是舍得,送了一个捕快,还送了一处铺子,上道啊,以后去张桓公那里,得吹吹季县令的好!
花花轿子得人人来抬,这样才能你好我也好。
可惜的是张秀终究没有弄死,匪人之事目前来看也无疾而终。
慢慢来吧。
正当途径拿那周阎王没办法,歪门邪道总是有机会的。
如此这般各有心思,一行人来到了百花村。
主仆三人下了车,来福牵着常威,常威听见了村子里有母狗的叫声,它顿时激动了起来,往前一窜,拉得来福踉跄跑了三步。
来福手里的绳子一勒,常威人立而起,“汪汪汪汪……”就是一阵狂吠,然后许小闲就看见那村子里冲出来了一条白花狗。
那白花狗跑到了桥头,和常威隔河而望。
可惜那白花狗太瘦弱,毛色杂乱,长的不太好看,常威似乎没看上眼。
白花狗哪里见过这么雄壮威武的公狗?
它小心翼翼走过了这石桥,小心翼翼的接近了常威,常威发出了呜呜的警告声。白花狗迟疑片刻,抬起狗头来一脸期颐还含情脉脉的看着常威,然后再次小心翼翼的接近。
它来到了常威身边,嗅了嗅常威的气味,又绕到了常威的身后,它居然嗅了嗅常威的屁股!
常威尾巴一夹,转头就是“汪汪汪……”一顿吼,白花狗满脸委屈的退到了一旁,蹲在了地上忐忑的看着常威。
常威高傲的仰着狗头,没有再看那瘦弱的花狗一眼,而是抬起一条腿来撒了一泡尿。
许小闲乐了,这特么的,狗都这么讲究的?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来,“东家?是东家么?”
许小闲转身,李大爷扛着锄头走了过来,看到真的是东家,还带着一个捕快,他顿时有些局促——这个东家不一般啊,他懂得这农事,这才几天时间?居然又来了,是担心我侍候不了这片田么?
这可是一家子糊口的来源,东家可千万不要看不起我将这片上田给了他人去耕种。
“啊、东家,又来看田了?”
“不是,田有你侍候着我放心,李大爷,今儿我是出来溜溜……要不,去你家里坐坐?”
“这……”李大爷迟疑片刻,“东家身份尊贵,小老儿那家里、家里乱得很,怕污了少爷您的眼啊!”
或许是曾经的工作习惯,许小闲喜欢和这样的农人聊天,他也没有往多里去想,笑道:“怎么?不欢迎我这个东家?”
“啊、不是、真不是!”
“那就好,带路,去你家里瞧瞧。”
李大爷满脸纠结,但他能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是不能得罪东家的,不然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杜师爷也下了马车,他很是好奇的看了看许小闲,不明白许小闲要跑去这农户家中干什么——泥腿杆子的家里,能有啥好瞧的?
李大爷带着许小闲一行向村子走去,一路都有农人们和李大爷打着招呼,他们更多的是看着跟在后面的许小闲等人。
许小闲穿着的可是朱家布行买来的缎面绸衫,虽不是苏锦,却也价值三两银子一匹,再加上稚蕊的手艺,这衣服便显得颇为惹眼,一看就是一个富家公子的模样。
关键是许小闲身后跟着个带刀捕快,另外还有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看来那公子定是大户人家的少爷。
村民们就挺好奇了,因为他们的东家基本是收成的时候来看看。
“喂喂喂,你们听说了没有?李大爷家的田换了主人!”
“这样啊?上次好像看见的就是这少爷,可惜了,原来那个女主人多好,简直是菩萨心肠啊!”
“可不,我家还种着那女主人的一百二十亩田呢,这也算是上辈子烧了高香,不然哪里能够遇见这么好的主子。”
“你们说……李大爷家里现在这情况,那少爷若是知道了,他会不会收回这六十亩的田?”
“这可不好说,毕竟、毕竟,哎……还是李东那家伙不懂事!”
“可怜了李妞妞,才八岁,若是这少爷真将这田给收了回去,李大爷一家三口可怎么活啊!”
“……”
李大爷老了,家里就一个老婆子带着一个药罐子孙女,说起来是一家三口,但所有的活儿却几乎都落在李大爷的肩膀上。
着实有些可怜。
乡里乡亲的,插秧的时候还是乡邻们帮的忙。
李大爷家的秧插在最后,长得也最差,这东家哪里会愿意再将那田交给他种,这恐怕是最后的一季了。
哎……许多的村民们心中叹息,无法想象李大爷没有了田种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