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回京前途更好,大概什么时候会调走?我提前把银子买好。”
沈逾白道:“此事还未定下来,时日尚且不知,通府还未治理好,我私心并不想走。”
前两年与世家斗完与临海官员斗,后来又与晋王斗,待到一切尘埃落定,任期也快到了。
官盐已正式烧制,增加了不少灶户,加上运河给家家户户的男丁有了营生。
只这样不够。
大越其余州县,即便再穷困也会每三年举办两次童生试,可通府此前被欺压得连活命都难,根本无人读书。
贫寒子弟想要彻底翻身,只科举一途。
他便是要调任,也要尽力在此地留下火种。
既为了此处父母官,总要为他们搏个未来。
“读书很费钱啊,除了束脩,还要笔墨纸砚,书本也贵,现在他们才刚有饭吃有明亮的房子住,很难有闲钱给孩子读书。”
已经四月,到年底也不足十个月,这么短时间想要把教育做起来,实在太难了。
“除非你能想到一个跟修大运河一样,能增加大量工作岗位的项目,不过这样一来,你们通府的财政怕是支撑不了。”
苏锦边思索边道。
通府没什么产业,以前靠沈逾白修房屋修路撑着,现在靠修大运河,实际都是沈逾白弄来的银子。
这些银子是不可再生的,总有花完的一天。
何况沈逾白走后,下任知府不一定有沈逾白这么会搞钱。
所以要有能循环赚钱的产业。
沈逾白思忖着道:“此地终究还是要靠官盐,这两日我请徐大人来喝顿酒。”
苏锦很赞同,毕竟盐是古代的暴利行业。
一旦官盐运转起来,通府肯定是富庶之地。
“徐直动作也太慢了,这都半年了吧,他的官盐怎么还没运转起来。”
苏锦对徐直很有些嫌弃。
半年都够沈逾白剿完匪再收拾一波世家们了,徐直在府衙的大力支持下,竟然还没用官盐赚钱,还要靠修大运河支撑本地经济。
官员和官员的差距真大。
“徐大人以前并不通盐事,如今从头学,要耽误些工夫。”
“制盐根本不难,我给你下个视频,你一看就懂。”
苏锦说干就干,搜索,下载,一个古法制盐的视频就到了沈逾白面前。
沈逾白看完,便是深深折服。
未来的学问实在是促手可及,他一看便知,比拜师快了数倍不止。
不过他还未去找徐直,徐直倒是找上门来了。
一来便给沈逾白倒苦水,盐倒是烧制出来了,却不好卖。
整个大越早就被其他地方的盐商给占领,通府的盐商根本插不进去。
“本以为这官盐是赚钱的买卖,谁知根本抢不过别人。”
徐直很郁闷。
这些时日他极辛苦,几乎没睡几个整觉。
那么些灶户要养着,再卖不出盐,都转运盐使司就要揭不开锅了。
“京中都在说这是肥差,谁知我从无到有筹建有多难。”
一杯酒下肚,徐直又看向沈逾白:“我都已经如此难了,你当初又吃了多少苦头才能将通府变成如今这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房住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