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宝小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看老二还是一副不知道做错什么的样子,气的牙痒痒。
二弟把事搞砸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李大伯追悔莫及,早知道他一个人来了。
这么多人盯着,他就是想做什么都要掂量掂量了,只能先作罢。
“桃花,咱几个不会讲话,你别放在心里。”
说完,领着自己那一房人离开,走的时候顺便把老四拉走了。
李老二一看都走了,一句话不说,灰溜溜跟着走了。
里正朝门口看戏的村民摆手,“走走走,这是家事,别凑热闹了。”
戏已经看得差不多了,里正让他们走,那就走呗。
村民纷纷离开,有几个嘴巴闲不住的,已经叭叭叭得讲开了。
“李根脸皮可真厚,当初人家穷得叮当响时恨不得没这个弟弟,现在人家有个厉害的闺女,就忍不住凑上去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可不就是这个理么?”
“李根也不想想,李忠闺女就算是要请人干活,先考虑的肯定是那几个亲侄儿。现在亲侄儿好像就李子茂去了吧?”
“李山、李桥两个大儿子不都在家里养兔子吗?估计没时间去,真羡慕啊,你说咱怎么没抓到活兔子呢,要是抓到,我家也养兔子。”
“按你这么说来,后面还有李桥家的老二,李石家的两个,李竹家的老大。还有四个呢,怪不得李根着急了。”
“毕竟是嫁出去的闺女,娘家人请多了,林家就该有意见了,就算林家不说,上林村那几个族老也该有意见了。”
“也是,我那几个儿媳要是天天想着补贴娘家,我非得把她们嘴撕烂不可。”
“要我说,李忠还是太和善了,人善被人欺,换做我,早拿棍子把人赶出去了。”
“人家毕竟是亲兄弟,走了走了,家里一堆事呢!”
等外面安静下来,里正喝完了李家泡的茶,闲聊了几句也走了。
李忠心里不得劲,“桃花,都怪爹不好,你和大江好不容易过来,还给你们添堵。”
“爹,这事怎能怪你?”李桃花安慰道。
林大江点头,“爹,谁家还没个不着调的亲戚,您要是为此难受,说不定正合了他们的意。”
林小满也劝,“姥爷,大姥爷、二姥爷的算盘珠子都快蹦到你们脸上了,这哪是您的错?”
张氏也开口劝,“老头子,这么多年你还没看透呢?四个儿子是建了房子,可你还有八个孙子,都还没成家呢!你还不如想想怎么噪点抱上曾孙。”
李子安嗖的红了脸。
“大哥脸红了!”
不知道哪个小子喊了一句,李子安的耳朵比煮熟的长须虫还要红,和山里成熟的红果子似的。
李山媳妇笑着道,“爹,娘,看来咱子安的事要赶紧办了,等不及要娶媳妇了,说不定年底就有大胖娃娃了。”
被娘一说,李子安更是手足无措。
见几个婶娘和姑姑也在那笑开了,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又看子茂和子枫两个挤眉弄眼笑的格外贱兮兮的,准备来一招祸水东引,“爷、奶,子茂、子枫爷老大不小了。”
张氏笑着道:“把你的事情办了就轮到他们了,不急,今年都给定下来!”
这下又轮到李子茂和李子枫面红耳赤了。
李子枫有了看对眼的姑娘,李子茂则是愣头鹅一只,压根不看姑娘家一眼。
李山媳妇觉得任重而道远,等子安的事情办了,又要操心子茂的,她的儿子咋就没二弟家的子枫那般开窍呢。
自己有看对眼的媳妇多好好,也省得她这个当娘的让媒婆牵线搭桥。
想了一个有一个都没个相中的。
“爹,娘,我和几个弟弟商量过了,我们打算出去接建房子的活。不管是建房还是搭墙,只要有活咱就干。”李山想了许久,趁小妹在,把事情说出来。
“大哥,作坊还缺人呢!”
林大江也道:“是啊大哥,建房一时半会不一定有人找你,况且十里八乡都穷,建房的人家也不多。你们要是去远的地方,家里也照看不上。”
张氏急着劝,“老大,你可别犯糊涂啊,你看这几年咱沙垤村建房的人家,一只手数得过来吧?”
况且要去远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万一别人骗了去,咋办啊?
见老大下了决心,张氏也没空管老头子了,伸手推了推,“老头子,你倒是说句话啊!”
李忠看了老婆子一眼,一边说一边往后退了几步,离老婆子远一点。
“我倒是觉得老大说的可行,不过老婆子和大江说的也有道理。你们四个都出去了,家里就剩咱几个,遇到什么事照看不上。况且刚开始做,也不知道咋样,要不你们四个商量下,出去两个,家里留两个。”
这事是几个兄弟自己琢磨出来的,各自的媳妇那边还没商量过。
方才听说自己男人要出去,心里早开始发愁了。
特别是李竹媳妇。
子宁还小,家里少个支撑的人,她又要去桃花那边干活,要是把子宁扔给婆母,又怕老人家吃不消。
刚才爹娘都没发话,她也不好说什么。
这会爹都发话了,她也不顾上脸面,使劲在李竹手臂上拧了拧。
其他几个媳妇看到李竹媳妇的动作,看了眼爹娘,接着把眼神移到自家男人身上。
说白了,没人愿意让当家的风里来雨里去,都希望自家男人能留在家里。
李山顶着媳妇似虎般的目光,讪讪道:“我是家中老大,我去!”
李桥不同意,“我去!大哥,子安今年要办事,你还是留在家里吧!”
李石点头,“大哥就别去了,我看四弟也留在家里,他两个娃儿还小,家里离不开人。我和二哥先去探探路,要是能闯一条道出来,等子枫办事了,大哥和二哥轮换。”
“三哥,一家子到了万不得已才会建房,比如房塌了,分家,不然都是能顶一时是一时,能补就补。就算建房,泥胚子一整,都是农闲的时候村里人搭把手意思下收个工钱了事。”林大江不太看好这个主意。
风里来雨里去的,还不知道能不能接到活。要是这样,真不如去镇上做个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