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月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潼关一失守,长安就无险可守,留着只能等死。
如今孙儿李豫拿下了潼关,他依然提心吊胆。
唐朝后,经济中心已经逐渐南移,长安的粮食、财帛等物资,大部分都得靠水运,运到洛阳,再经陆运抵达长安。
所以一旦要有长期的拉锯战,洛阳的地理位置更显重要。
李隆基把自己的担忧,快马加鞭地告诉了李豫。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亲眼看到,李豫真的守住长安,并且拿回潼关后,李隆基开始习惯了什么事情,都问问这个孙子的意见。
这个孙子也很有远见,每每提的想法,都是真知灼见,极大地启发着李隆基。
一想到有这样一个厉害的孙子,李隆基就感到欣慰。
这想到了孙子,自然就会想到了儿子李亨。
自从那天要一起逃离长安失踪后,李亨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消息了。
最近终于有了音讯,这家伙已经到了灵武,并且见到了朔方各地的长官了。
“高力士,你说太子跑那么远,要做什么?”
“回陛下,老奴不是太子肚子里的蛔虫,怎么会知道太子要做什么呢?”高力士觉得这道题是送命题,他真不敢答。
李隆基浑浊的双眼,危险眯起,“你说广平王李豫,知不知道,太子去灵武要干什么?”
高力士摇摇头,“老奴老了,老眼昏花,这种费脑的事情,老奴没有办法思考。”
李隆基意味深长地看了高力士一眼,哈哈一笑。
“无妨,朕亲自问问广平王。”
李豫操练完士兵回到府邸时,便看到了从长安城快马加鞭送来的密信。
送信的使者,特意加了一句,“陛下让您立即拆阅。”
“本王知道了。”
拿上密信,李豫一到书房就打开了。
里面是李隆基的亲笔书信。
前面公事公办地询问了潼关的情况,然而话锋一转,委婉地问李豫:“太子竟然去了灵武,孙儿可知?太子是你的父亲,他是否告知你,去那里做什么。”
哼,好不容易稳定了长安城、潼关的局面,自家人开始怀疑起自家人了。
李豫有些生气。
他这一个月来,没有睡过安稳觉,全凭着前世特种兵的体力在撑着。
郭子仪的大军,过几天就到,到时候还要和他商量,如何收复洛阳的事情。
作为后来的现代人,他十分清楚,安禄山的战略部署。他采用闪电站,先是攻占了洛阳,又分兵盘踞了北方的几个盆地,这么做就是为了切断长安的物资、粮食供应。
而洛阳控制着从江淮至长安的水路,这也是长安的运粮通道。洛阳失守后,长安势必会在短时间内陷入物资、粮食短缺状态
只要洛阳还在叛军手里一天,长安就会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事实证明,此时,不管是长安还是潼关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李豫等到郭子仪大军一到,第一站要拿下的便是洛阳。
然后联合在灵武的父亲,让他从灵武起兵,直捣叛军的老巢范阳。
但是,偏偏在爱这个节骨眼上,李隆基却对李亨起了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