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快就传出了不知道多少个版本,说杨过和宋理宗一见如故,宋理宗非常喜欢江湖中人,而且还要继续封赏杨过之类的话,搞得不少江湖之人都激动坏了,恨不得当场魂穿杨过也和陛下见一面。
这一生能让陛下正眼看一下,对于这些江湖之人来说都是天大的恩遇了,身为江湖泥腿子,这群人天生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若能在朝廷混个一官半职的,那可真是光耀门楣,光宗耀祖,祖宗听见都得乐坏了,到时候都不是祖坟冒青烟,那是祖坟爆炸,浓烟滚滚了。
对于这些传言,杨过本人倒是没怎么当回事,这段时间他一直都住在杭州城的客栈之中。
之前和宋理宗的事情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敲定了,杨过心中也是放下了一件大事,这段时间过的还是很轻松的。
其实他对于大宋的掌控,也并没有对大理那么的完完全全,但宋理宗是真的听他的,也被他忽悠瘸了,工作热情极高,他的每一句话也能让宋理宗立刻照做,这对他来说就已经完全足够了。
其实杨过想的本来也很简单,拿下天下之后,重复华夏荣光就可以了,到时候对宋理宗好一些,那就比什么都强了。
反正他觉得这样的安排还是不错的,毕竟按照原本历史来说,后世宋理宗头盖骨都给人家挖过去当酒杯了,可以说是比较丢脸的帝王之一了,死后都没有一个消停日子。
现在有了杨过,他想尽办法平定四方之后,至少能让宋理宗死后能够消停一点,不是有这样的奇耻大辱,这还算不错了吧,反正杨过觉得对他算是不错了,本来就不算什么明君,还想要多好的下场啊?够用就行呗。
现在要做的,其实就是慢慢等着科技的发展,积蓄自己的力量,等未来天下大乱,直接一举成事,一统天下,扫清六合,席卷八方了。
这段时间,杨过虽然一直待在杭州城,却也没有游山玩水,因为他还要操作一下大理和大宋合并的问题,对此杨过也是很上心的。
他特地给段祥兴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该如何做,段祥兴对于他的话自然也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段祥兴给宋理宗上了一封奏表,其中把宋理宗和大宋吹捧了一通,然后表示自古以来他们大理国的地盘就应该是中原王朝的管辖之内,之前也是对大宋称臣的,都是一家人,现在也应该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所以请求和大宋合并,成为大宋的一份子。
宋理宗见了这封奏表之后,龙颜大悦,心想杨过办事当真是厉害啊,段祥兴还真就照做了,写的还真好。
对此,宋理宗也回了一番比较谦虚的诏书,简单来说就是他比较德薄,但也一直在努力,也一直想收复故地,现在段祥兴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真乃朕的知音忠臣,合并之后自然能使两国百姓更加安乐。
同时,他册封段祥兴为大理王,总管大理全部文武大权,和当皇帝差不多,只是没有了皇帝的名头而已。
于是乎,大宋和大理正式合并,而且不是藩属关系,而是正式的成为了一个国家。
这两封诏书被宋理宗下令,抄录了不知多少份,宣告天下,大理和大宋合并了。
当然这同时也有一些宋理宗的小想法,毕竟段祥兴说的那么谦卑,实在是太给他长面子了,他想不高兴都不行啊,将此奏表和诏书传遍天下,也能让他的民心大大增加,他也能好好的露一把脸啊。
此诏书和奏表一出,天下皆惊。
大理和大宋的合并,这说明未来蒙古想要从侧面包抄大宋的想法,将会比现在困难很多很多。
不出一个月时间,这个消息就已经传遍天下了。
而这段时间一直喝闷酒的忽必烈,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气的差点把酒杯都给砸了。
因为他就想过这样的战术,襄阳难克的话,就从侧面包抄,先灭大理国,到时候两路夹击,就南宋那点水平绝对扛不住蒙古骑兵。
忽必烈心知肚明,以他兄长的本事和脸皮厚度,是不可能真的完完全全听从这个所谓的十年停战之约的,说不定停战几年之后,看南宋那边懈怠了就会搞突袭,忽必烈也是时刻练军,一刻也不敢懈怠,等待着这一天。
从大理那边迂回灭宋就是他想出来的一个策略,毕竟上次在襄阳吃的亏太大了,他已经多少有点没底,心中有点ptsd,觉得到了襄阳自己也打不赢。
这样迂回包抄之下,大宋覆手既灭,到时候你郭靖和杨过还坚守什么?直接投降岂不更好?就算不投降直接自杀了,我们也能拿下襄阳城,完成战略目标,怎么着我们蒙古都是高进到赌场,赚麻了。
结果现在可倒好,大宋和大理直接合并了,也就是说忽必烈这个想法基本可以宣告泡汤了。
他原本利用的就是大理和大宋并不是一个国家,就南宋那个德行灭了大理他们估计都没什么反应,而现在不一样了,都他妈合体了,还玩个球。
杨过……
不知道为什么,忽必烈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杨过的名字,和杨过那张虽然英俊至极,在他眼中却有些又恨又惧的面容。
他不知道这些事情到底是谁搞出来的,但他莫名觉得就是和杨过有关系。
原因也很简单,他忽必烈纵横一生从未尝过一败,可自从认识了杨过之后,总是连连吃瘪,而且每一次的吃瘪都是在杨过手上,这也难怪他有心理阴影了。
纵然是和郭靖交战的时候,忽必烈也没有如此狼狈过啊,因为郭靖永远是防守的那一方,而且最多占到一些便宜,却也对他们造成不了多大的损伤,而杨过可倒好,直接把他这个头给抓了,这性质根本不一样,他现在畏惧杨过,远远胜过畏惧郭靖。
“天意助宋而不助蒙古,难不成我忽必烈这一生就见不到灭宋的那一天了吗?”
忽必烈紧紧攥着酒杯,看着外面的天空喃喃自语,语气之中尽是失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