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允熥话音刚落,姚广孝率先鼓掌,清脆的“啪啪”声响彻殿内。
他面露激赏,朗声道:“妙哉!陛下不愧为千古第一的真龙天子,才智卓绝,冠绝古今,贫僧心悦诚服,佩服得无以复加!”
他眼中光芒熠熠,语气中满是赞叹:“此发行股票之法,实乃神来之笔!”
“不仅消弭了大家对家业传承的忧虑,更无需朝廷动用国库一两银子去赎回田地,如此奇策,堪称绝妙至极!”
姚广孝此前一直在思考一件事。
陛下欲推行新政,着手土地革新,欲将田地收归朝廷,势必需要巨额资金。
即便国库充盈如大明,也难以承受如此庞大的开支。
强行没收更不可行,那究竟该如何破局?
刚刚听到累进制税赋之时,他曾揣测此举意在逼迫乡绅分割田产,低价售予贫民。
此法对豪绅压迫过甚,恐激起强烈反弹,新政推行难免受阻。
姚广孝是出世之人,对天下动乱未必在意,却不能不虑及此策能否真正落地生根。
再者,贫民真的就有钱买吗?
恐怕答案还是否定的。
就算田地价格再低,贫民仍然买不起。
豪绅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将田地白送给贫民。
此刻听朱允熥将股市股票之法讲清楚,他方如醍醐灌顶。
原来,累进制税赋不过是一记先手,真正用意在于迫使乡绅献出田地,化作资产部麾下公司的股份,既保全了他们的利益,又巧妙达成了朝廷的目标。
“陛下此策,何止解决了赎地所需的银钱难题!”
夏原吉紧接着开口,声音中透着难掩的兴奋:“更一举为大量公司后续发展筹措了急需的资本!”
身为掌管大明银行的重臣,他对金融命脉与国民经济都有着极深的认识。
此前,大明资产部下属的诸多公司虽运转高效,收益颇丰,但兴建厂房、添置生产线,无不需要先行投入巨资。
未来虽然必然盈利,可眼下这笔投资的钱从何而来?
处处需财,处处捉襟见肘,资金来源始终是个难题。
此际听完这番话,夏原吉抚掌而笑:“陛下妙手轻挥,以股票集资之策,既解朝廷财政之重负,又为企业注入蓬勃生机,真乃一举两得,令人叹服不已!”
殿内其余人则是神色各异,有的陷入深思,有的眼底闪过惊艳之色。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对这宏大新政的震撼。
陛下总是能想到他们完全不可能想出来的法子。
只要证券交易所顺利设立,股票公开发行,便可直接从市场召集资金。
夏原吉身负大明银行重任,深知此举将极大减轻肩上担子。
作为大明唯一且最大的国有银行,其发放的许多贷款,都是由朝廷强令放出去的。
说白了,大明银行是完全政策性的银行,只不过,实行商业化运作而已。
他此前一直暗自忧心:新政推行之际,若陛下执意回购田地,是否会逼迫大明银行再掏出更多银两,透支其根基?
如今,这份隐忧烟消云散,夏原吉只觉胸中郁气一扫而空,整个人如释重负,脸上笑意愈发浓烈。
更妙的是,眼下工厂所产之物,销路无忧。
有了股市筹来的资金,兴建新厂、扩展生产的步伐定能大幅加快,大明经济必将如旭日东升,愈发繁荣昌盛。
对此,掌管金融命脉、日渐洞悉经济脉络的夏原吉,心中洞若观火,信心满满。
杨士奇微微颔首,语气中透着由衷敬佩:“陛下能想出此千古未有之妙策,真乃天纵之才,臣叹为观止。”
杨荣紧随其后,拱手称颂:“如此奇思妙想,普天之下,唯陛下能为之!”
朱允熥闻言,唇角微微上扬,淡然一笑,坦然受下这番溢美之词,神色从容不迫,尽显帝王气度。
姚广孝与夏原吉之言,皆切中要害。
不过,还有一关键之处,未被道尽。
通过股市的改划,将大量的乡绅转化为资本家!
将他们手中的田地收归朝廷,化作公司的股份,大明的资产阶级便在一夕之间孕育而生!
一个规模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就此成型,其基础如磐石般坚实。
有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支持,从此,大明自封建旧制迈向资本新途的征程,将不再坎坷崎岖,而是坦荡如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