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四百三十七章 强压!扫盲!内卷化的悲剧!【1 / 3】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废除贱籍这件事,朱允熥虽然没有明言,但也曾多次暗示。

杨士奇自是闻弦知意,心中早就有数,也做了准备。

故而,此际反驳起来,言辞便十分锋利。

王佐也不甘示弱,当即出言道:“杨大人所言,臣不敢赞同。”

“臣窃以为废除户籍之分、贱籍之制,实乃不可行之议。”

“户籍贵贱,乃我朝立国之本,维系纲常之要也。”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各安其位,贱籍之人,或因罪,或因业,世代承袭,皆天理人伦之定分。”

“若骤然废之,则贵贱无别,上下失序,民心必乱。”

“试想,贱民若与良人等同,何以服众?”

“彼辈久处卑微,或心怀怨怼,一旦解其禁锢,恐生非分之想,扰乱田亩,侵夺士人之利,甚至聚众为祸,动摇邦基。”

“朝廷设籍,非为苛待,乃为教化,使人知尊卑、守本分,方保社稷安宁。”

“若不存户籍之别,则法度废弛,国将不国。”

“臣恳陛下三思,贱籍不可轻废,斯乃长治久安之根本也。”

……

两人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言辞如刀,各不相让。

争辩之声此起彼伏,激烈异常。

未过多久,其他人也纷纷卷入这场纷争,殿内顿时喧嚣一片,争吵声如沸水翻腾,难以收拾。

然而,朱允熥端坐上方,目光沉静如水,早已从中听出端倪。

此事与其他政务迥然不同,任凭如何争执,怕也难有定论。

究其根源,这并非简单的对错之辩,而是更深层次的利益交锋,触及每个人的根本立场。

譬如后世的高考,各省的家长心知肚明,那些从现行体制中获益的地区,绝不愿自家子弟与竞争最为惨烈的省份共用一张试卷,或按同等比例录取。

利己之心,人皆有之。

眼下大明亦然。百姓口口声声高呼支持新学,拥护“天下大公”。

可细究其心,所谓的“公平”,不过是期盼自己能与高高在上的阶层平起平坐,而非真心愿与那些卑微如尘的贱民共享权利。

一旦触及自身既得之利,他们便会群起反对,振振有词,绝不退让。

无论搬出多少大义凛然的道理,他们总能找出冠冕堂皇的借口,将所有一切道理驳倒。

因为道理,只对愿意听的人有效。

对执意不听者来说,他们有千万种法子将水搅浑,让真相蒙尘。

什么道理?

他们压根就不想讲,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

面对此情此景,朱允熥心知肚明,单凭口舌之争,难解僵局。

唯有雷霆手段,方能一锤定音。

思及此处,他猛然起身,断然喝道:“尔等无需再争!此事朕心意已决,即日起颁旨,废除贱籍之制,天下子民,皆为良民!”

他顿了顿,语气稍缓,却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朝廷各部门选用人才,仍可查其上三代有无罪行。”

“凡罪犯之后,三代之内,原则上不得入仕为官。”

“若有特殊情形,可上奏朝廷,经严格考查后,另行裁断。”

“其余一切限制,皆尽数废除,不予拘束!”

此言一出,殿内霎时寂静,针落可闻。

随即,杨士奇、杨荣、姚广孝、夏原吉四人齐齐上前一步,躬身拜道:“陛下圣明!”

“陛下……”王佐却仍不甘心,欲再度进谏。

然而,就在这时,詹徽不动声色地瞥了他一眼,目光中带着一丝示意,随即恭声附和:“陛下圣明。”

王佐见状,嘴唇微动,似有千言万语梗在喉间,最终却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低头道:“臣遵旨。”

他的语气中夹杂着几分不情愿,肩膀微微下沉,显然内心挣扎未平,却不得不屈从于大势所趋。

朱允熥龙眸微眯,瞬间洞悉了两人心中的盘算。

新学新政之风席卷朝野已久,如今既要大刀阔斧推行变革,废除贱籍之举显然早已在众人意料之中,甚至算不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相较于分割豪绅田产的雷霆手段,废除贱籍不过是一纸户籍名分的更动罢了,于朝堂诸公而言,实则影响不大。

毕竟,普天之下,大部分人本就是良民,贱籍之人本来就相对少很多。

此举无非是将良民之数增添几分而已。

王佐之所以在此事上激烈抗争,一方面源于他那根深蒂固的守旧观念,视尊卑之别为天经地义,不容撼动。

另一方面,则是暗藏心机,欲借此事为筹码,在后续的博弈中谋取更多回旋余地。

他的算盘打得精明:我在废籍之事上退让一步,其他新政推行时,是否也该轮到你们做出让步?

这才是王佐真正的如意算盘。

他的神情,全是故意做作。

然而,朱允熥对此却毫不在意。

他胸有成竹,因为接下来的几项新政,皆不触及根本性的利益纠葛,无需与群臣针锋相对。

思及此,朱允熥朗声开口,语气坚定而从容:“第五项新政,即兴建师范大学,广育师资,推广大明官话。”

“同时,令各地当兴办公学,不仅为童子启蒙,更要趁农闲之际,为成年百姓开设补习课程,教其操持官话,识读《大明日报》,掌握基础算术,彻底摆脱文盲之困。”

早在先前,太祖朱元璋便以铁腕推行“义务教育”,命各地设立公学,甚至将学堂之光洒向偏远乡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