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30章 信笺纸的想法,新的造纸工艺【1 / 1】

五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哦?什么想法?莫非太守又要制造什么纸了?”

刘敬点了点头:“咱们制造的纸还不够精致了!”

左伯皱起眉头来:“这是何意?”

“竹纸虽可用来写纸,但相对来讲,仍是粗糙了点,且如果将其折起来的话,这纸就会有很明显的折痕,时间长了,折痕越来越明显,容易泛黄和破损,。”

这话一说出来,左伯立马沉思了起来:“太守要是不说,我亦没注意到。目前的纸折了之后,折痕明显,很多人用了之后,喜欢卷起来,就是怕折坏了!”

“正是,今日我想教你制造另外一种纸,称之为笺纸,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写信或题写诗文的特制纸张。信写好之后,要装入信封,就需要对折起来,原来的竹纸就会破损。但这笺纸就不同了,折了之后,再打开,折痕不明显,韧性极好,也不容易磨损。”

既然有了信封,那自然要有信纸。

“笺纸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写一些适用于保存的东西,例如写信、官府公文等。这种笺纸非常精致,是为名品,一旦造出来,要区别于普通的纸,只能供应给一些达官贵人。”

此时,左伯听得可仔细了,因为刘敬即将讲出一种新的纸的制造方法。

“若想做好笺纸,必须掌握两种工艺,分别为砑光和蜡染。砑光是用平滑的石头压磨或用锤板加工纸张,以增加纸的平滑度。蜡染即是在纸张上打蜡,加强其光滑,写字时,墨水不会散开。”

“子邑,在蜀地,蜀锦名扬天下,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便是光滑,用的便是砑光的工艺,将粗糙的锦磨滑。不过,丝绸上的砑光和造纸术中在砑光并不完全相同。”

其实,刘敬在制作竹纸时,为了省事,跳过了砑光的环节,使造出来的纸还不够光滑,当时他觉得这已是最好的纸了,也懒得改进。如今,他想造出更好的纸,就必须用到砑光工艺。

“至于蜡染,主要是蜡汁的调配制作,其工艺相对来讲,就简单多了。”

刘敬从兜里掏出几张纸出来,他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抄录的是明代屠隆着《考架余事》中记载的一种挑打砑光法。另一份是唐代粉蜡笺用的施蜡方法,粉蜡笺是可制成多种颜色的笺纸,媲美宋代的谢公十色笺,是唐代名品。

这是刘敬辛苦了半个月的成果,自从他当了一郡太守之后,忙了许多,没时间自己去试验了,只能让左伯来。

“子邑,这是砑光和蜡染的方法,你可以试一下。”

左伯伸手接着过来,仔细看了一下,上面介绍了砑光和蜡染所使用的原料、设备和工艺过程。

刘敬又按照他所抄录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讲解了一遍,左伯听得很仔细,也提了很多问题,他也一一解答。教了整整一天时间,左伯终于基本了解了整个过程。

“子邑,淮南战事紧急,不日我将奔赴皖城,这笺纸能不能做出来,只能靠你了。”

“太守,我必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

两日后,刘敬便启程,向皖城而去。鲁肃已经送来消息,淮南郡二十多天没有下雨,旱灾已经来临。皖城倒是下雨了,雨虽不大,但也缓解了旱情。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坐不住了。

到达皖城,刘敬立马召见鲁肃和刘晔。

“淮南形势如何?”

“淮南最后几个月是一滴雨都没下,旱灾已然注定,不过,旱灾刚刚开始,百姓尚存余粮,袁术肯定还有余粮,能撑上一两个月,袁术和曹操的战事结果还不知,双方已是对峙数月。”

“淮南旱情的消息恐怕还没传到前线,否则袁术的军队必不战自溃。”

“袁术和曹操在哪打?”

“豫州沛国蕲阳,淮水以北。”

“若是战场上分出胜负,我们多久时间能知结果?”

“我们的斥候需要至少二十天时间才能知道。”

“二十天时间?怎么那么久?”

“从沛国到庐江,路程约千里,斥候虽有快马,但需过淮水,斥候只能将马藏于淮水南岸,托人照顾,半程骑马,这速度自然慢很多。”

刘敬陷入了沉思,淮水宽约一到两里路,这时代的造桥技术水平不高,没办法修这么宽的桥,唯有渡口有浮桥能过,但浮桥又归袁术控制。如果以百姓摆渡的船只过河,却未必能载马。

刘敬清醒地认识到消息的重要性,有心建一支专门刺探并传输消息的军队,只是如今他还没有具体的想法。

“太守,你在想什么?”刘晔看到刘敬有些失神,便喊了一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刘敬摇摇头:“淮水上没有能载马的船吗?”

刘晔摇了摇头:“没有,我便是寿春人,过河要么走浮桥,要么坐摆渡的船只,如今战时,浮桥必被袁术控制,摆渡的船只较小,若渡马的话,马匹会受惊。淮水不比长江,唯有长江才会有能载马的船只。”

这年代的长江下水宽度要比21世纪宽很多,一般都有五里左右,甚至部分水域有十几里宽,建桥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过江,只能坐船,这就造就了长江沿岸造船行业发达。然而,淮水和长江不相通,长江上的大船没办法驶进淮水。

“好吧!那就先这样,密切关注战场情况,若是战场形势变化,需及时回报。”

“对了,太守,淮南旱灾将至,若我们需引百姓跑向庐江,最好的办法是派人去淮南,鼓动淮南百姓而来,另外还需确定一条百姓来庐江的线路,沿路保障吃喝。庐江方面,也需提前建造房屋,开垦荒地。”

“总之,做好准备,我等才不会慌乱。如没有提前准备,届时应接不暇,反而不妙,万一淮南百姓往徐州方向跑,或渡过淮水往汝南方向跑,岂不误了太守的大计?”

刘敬想了想:“子敬说得对,既然打算把百姓收拢过来,自然要提前做好安置百姓的准备,需知淮南有数十万人,随随便便引个十万百姓,都够我们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