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33章 贾似道牛皮吹爆了【1 / 2】

拎壶瞎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浩儿,为师得知如今蒙古大军进攻襄阳城,你带领汴京之兵与江湖豪杰奋力抗敌,全真教的众道士对你这等义举甚是赞赏,特派我前来将此兵书交予你。

如今国难当头,也是时候让这本岳飞将军的《武穆遗书》发挥其效用了。”

言罢,丘处机自怀中郑重掏出那份《武穆遗书》,递至杨浩手中。

杨浩刚才还在想着要凭借这本《武穆遗书》操练手下士军,让陆秀夫、李庭芝学习兵法,未曾想师父这么快就将此书送来了,真可谓是心有灵犀。

他不由万分感激,忙躬身施礼道:

“师父,徒儿正有此意,准备前往终南山求取此书,您可真是及时雨呀!”

丘处机听闻,也是满脸笑意。

这时,一旁的两位将军陆秀夫和李庭芝面露惊奇之色。

“《武穆遗书》?哎呀呀,此乃当世奇宝啊!乃是当年岳王爷留在世上的绝世秘籍。

想当年,大宋朝,金国,蒙古各方都在苦苦寻觅此书,没想到竟在此处现身。”

陆秀夫满脸惊叹。

“得了此书,咱们或能扭转战局。”

杨浩赶忙请师父丘处机,与陆秀夫、李庭芝等人入座,共同商讨如今的抗敌大计。

“如今,忽必烈率领的蒙古大军,已然击败了文天祥将军的扬州兵,下一步怕是要直奔临安城。

李将军,您觉得我等此时要不要即刻发兵,前往支援临安,共同抗敌?”

杨浩神色凝重,目光急切地问道。

李庭芝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后道:

“杨将军,依我之见,我等此时不宜前往支援。我在朝中为官多年,深知那朝廷中的贾似道丞相等人自私自利的秉性。

上次元军攻打襄阳城,他们借口推脱,不愿派兵,只为求自保,毫无担当之态。

此次元军攻临安城,他们定会为求自保,先行投降于元军。

倘若我等此时贸然前往,万一临安城守军暗中投降元军,联合起来对付我等,那可就危险至极了。

一旦我等大军出城,后方城池必然空虚。”

陆秀夫也连忙应道:

“李将军所言极是。如今这大宋朝中,倘若皆是无能奸诈之辈当道,尽是些阿谀奉承之徒。

倒不如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待情况明朗,我等再调兵遣将,方为上策。”

杨浩想了想,觉得有理。反正如今大宋朝已然孱弱,贸然冒险前去救援,还不如坐山观虎斗,待局势明朗再做决定。

“既然如此,那就先钻研此兵书《武穆遗书》,我与陆秀夫将军和李庭芝将军一同研讨,让其发挥重大作用,待过些时日,再发兵与元军正面交锋。”

陆秀夫忙躬身谢道:“如此甚好。”

与此同时,在临安城内,文天祥兵败芜湖的消息传到了丞相贾似道、谢太后、全皇后等人耳中。

贾似道当即召集朝中大臣,于朝堂之上共同商讨应急之策。然而,环视整个朝堂,哪还有忠臣的身影?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

这些大臣表面上对贾似道唯唯诺诺,如今国难当头,众人却都暗自算计,沉默不语,搞得贾似道如同唱独角戏一般,焦急万分。

见此情形,谢太后携年幼的宋恭帝用哀求的眼神望向丞相贾似道,说道:

“贾丞相,如今国难当头,我们究竟该如何是好?蒙古大军势如破竹,临安城恐将不保,不如向那元军忽必烈投降吧?”

满朝文武闻听太后竟有投降之意,皆心中叫苦不迭。看来这大宋,危在旦夕,即将亡国。纷纷将责任推到丞相贾似道头上。

有大臣进言道:

“太后,臣以为,贾丞相在,不必多虑。此前,贾丞相向蒙古求和之后曾扬言,那蒙古大军再次前来,贾丞相定能给他迎头痛击。”

“是啊,太后、皇上,我等大宋,尚有广袤国土。况且,贾丞相又集齐了十三万宋军,与元军一战,或许能够扭转局面。”

“贾丞相,实乃我大宋之栋梁,有他在,方能保无忧。”

顿时,临安城的朝堂之上,众人皆不愿意投降,而是将希望寄托于贾似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