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锦州的乡试被及时叫停。
借口是上一年频繁雨雪,导致贡院损毁较大,需要通过一到两月的修缮,贡院才能继续恢复使用。
坊间一片骂声,尤其是一些学子,对这件事的意见更大。
但骂也骂了,嘲也嘲了,官府只装聋作哑,他们也只能不了了之。
这件事情的后续云莺一直在跟进。
因为事情牵连很大——娇娘并不是为了拉陈宴洲下马,才偷窃试卷往外卖的,自从她成了学政的妾室,便动了这个歪念头赚钱。如此,这一场科场舞弊案拉开了序幕。
科场舞弊自来是大罪,早在前朝时,便有朝臣因牵涉到案子中,被判死刑或屠三族。
锦州官场这一场风暴也不小。
在经过两个月的彻查后,所有参与科场舞弊的人员,全部被判斩立决。不管是买方、卖方,亦或是参与其中运送环节的。只要有足够证据证明此人知情,这人就得不了善终。
锦州学政在被押往刑场的时候,一口一个冤枉。
他确实冤枉,毕竟他本人还算清廉,在任上时也一直兢兢业业,从未出过过错。可若不是他贪图女色,疏忽了对枕边人的管教,又如何会闯出如此大祸来?
真正冤枉的该是锦州的知府,以及其余一些官员才是。
因为犯了失察之过,锦州知府被革职。年已六旬的老人了,本也准备近两年就乞骸骨。谁料临致仕了,落到了这么一个下场,一辈子的清名都没了。
再有其余一些官员也被牵连,或贬或调,锦州官场出现了巨大的空缺。
陈宴洲倒是没受牵连,反倒是因为经办了这桩案子,加上如今锦州群龙无首,陈宴洲成了锦州真正的话事人。
后续朝廷自然又调遣来新的官员,但陈宴洲早已经在锦州有了诺大的官威与名声,便是新任知府到任,对这位手腕铁血的知州大人,也多是敬着些。
再说娇娘。
娇娘被斩立决。
她在入狱期间,经受了诸多严刑拷打。
她严守着赃银的秘密,不肯吐露分毫。可那笔银子本就巨大,再加上她这些年贩卖试卷所得,如今被娇娘藏匿起来的资产,是非常庞大的一笔。仔细算一算那个数字,便是豪商富贾也得眼馋。
娇娘最终没经受住非人的折磨,将银子藏匿的地点说了出来。
官府将那些账银挖出来,其数目之巨,让人瞠目。
单是从云归县带来的,就有七八十万两——若是守着这些银子过日子,娇娘不知道该有多潇洒。
可她生性就不是个安分的女人,对钱财又到了极其痴迷的地步,加上骨子里喜欢将别人玩弄在鼓掌之间的劣根性,这些促使她再一次铤而走险,最终狠狠的翻了船……
……
时间转眼就到了五月。
昨夜一场大雨,盛开的榴花被打落满地。
院子中都是花香与残枝败叶,但天才微微亮,满地狼藉就被清理干净。
天亮了,宣国公府彻底热闹起来了。
这一日,顾望尘从西北归来,顾元熙与顾元明骑上骏马,亲自到京郊去接人。
云莺对镜梳妆,一边想着爹爹和两个哥哥不知道碰上面没有,耳朵里还一边听着丫鬟们的絮叨。
丫鬟们说嫁妆已经装箱,世子夫人今天会再次核对,若无意外,大后天就会送到荣国公府去。
是的,云莺与陈宴洲马上要成亲了。
陈宴洲排除万难,终于在大前天回了京城。
他遣人送来私信,想在婚前见云莺一面。他还诱惑云莺,说他那里还有更多关于科场舞弊案的细节,想要告诉她。
结果自然被云莺毫不留情的拒绝。
要成亲了,她有了婚前恐惧症。
每天一想到自己很快要嫁做人妇,她就焦灼难耐,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也想嫁给陈宴洲,她也很欢喜他,很想与他共白头。但是,成亲啊……想想就有些头皮发麻。
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怕些什么。
……
就在云莺的患得患失中,顾望尘回了府里。
父女相见,顾望尘心中又喜又悲。
喜的是女儿得了佳婿,很快要嫁人;悲的是,女儿在膝下承欢不久,父女俩真正相处的时间,甚至不足三个月。
任凭宣国公府的人如何不舍,时间终究是到了云莺成亲的前一天。
这一日,浩浩荡荡的嫁妆从宣国公府抬到荣国公府去。
两座府邸离的不远不近,满打满算不过三道街。
这厢头一台嫁妆从宣国公府出来,进入荣国公府中,而后续的嫁妆还有将近三分之二没从府里抬出来。
看热闹的百姓早知道国公府嫁女,怕是会有很大手笔,但手笔这么大,也是惹得众人大呼小叫。
其实云莺的嫁妆,并没有越过张禄熹去。
早先张禄熹嫁给陈宴清,嫁妆足足一百六十五台,都能绕小半个京城了。
但张禄熹是荣国公府的嫡长媳,嫁妆多少抬无妨。云莺呢,她嫁的是陈宴清,是荣国公府的次子,若是嫁妆越过前边的大嫂去,那就坏规矩了。
宣国公府自然不会如此打人脸,于是将云莺的嫁妆,到底是压缩成一百六十抬。
虽说是一百六十台,但每台箱子里都被塞的满满当当。只看那抬箱子的小厮走路的步伐没那么松快,就知晓箱子里没少塞东西。
京城的百姓叽叽喳喳,“这位姑娘的嫁妆,当得起近十年出嫁的姑娘中的头一份。”
“谁让她年少流落在外,吃了那么多苦?家里人心怀愧疚,多贴补几分也是应该的。”
“不止是家里人贴补吧,荣国公府送来的聘礼,也是好大一笔。再有,我怎么听说,这位姑娘自己还经营着几个庄子,很有几分赚钱的本事?”
“哎呀,快看那田契地契,我的个天老爷,单是地契就有几千亩。”
“快看那台红珊瑚摆件,这是不是陛下登基那一年,赐给宣国公府的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