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们石墩啥都好,就是还没有对象。”
李婶子好不容易逮着机会说出了心里话。
是的,在乡下,要想娶媳妇,就得放出话动漫,就得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交换交换资源。
“石墩好多岁了哟?”陈冬梅愣了一下:“好像比我们浩然浩宇要小两三岁哇?”
“是要小两岁。”李婶子道:“也满了二十了,可以谈对象了,好的先谈着嘛,要不然都被人家挑完。先谈着,合适过三年红梅和石柱的孝满了,就可以谈婚论嫁了。”
“那倒也是,挑媳妇儿就得趁早。”
众人看李婶子主动提起李红梅和石柱心里都是一个“咯噔”,又悄悄看了一眼陈冬梅,真怕李婶子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杜家哭泣,大年初一的在别人家哭才是忌讳的事儿。
陈冬梅假装没看到这一幕,心里想红运娘不至于这么不讲究。
她既然 敢提到了,就说明在慢慢走出来。
是的,伤疤遮掩起来并不是遗忘,而是回避。
只有自己勇于将伤疤揭开,敢正视了,才是真正的在试着走出来。
杜红英在给李婶子倒茶,听到她主动提起红梅和石柱的名字手也顿了一下,还好,没再流泪没再失态。
看来,老人是满心满眼都在找外孙媳妇儿。
“石墩就要谈媳妇了呀?”杜红英接过话茬:“我们家的娃娃大呢都还没谈,还是石墩搞得快呢。”
“你们不一样。”赵婶子道:“你们的娃娃在京城,听说大城市里的人结婚都晚。”
“就是,他们都在搞四化建设,要搞学习要搞工作,没时间谈个人人生大事,红英啊,你这个当亲妈的,从小到大都没咋个管他们,现在你该要操心了噢。”陈冬梅就羡慕了:“你看石墩都要谈媳妇了,浩宇浩然比石墩还大呢,谈得了。”
“娘,我知道了。”
杜红英心想浩然说他有对象了,浩宇……只要不搞出事儿来她都谢天谢地给老赵家的祖宗烧高香了,还需要她操心?
当然,这些话都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是显摆。
“李婶子,你们家石墩想找个啥子样的嘛。”
既然李婶子放出话来要找外孙媳妇,自然就有人接招。
罗嫂子想起了娘家的侄女。
“我侄女罗晓燕,初中毕业,现在在南方打工,挣的钱都回来都修了两层小洋楼了,能干得很……”
罗嫂子说着说着,却突然没了底气。
以石墩家的条件,怎么会看得起初中毕业的打工妹。
修两层小洋楼在村里人面前确实是可以吹一吹的,毕竟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几年流行的就是修两层小洋楼,但是,在石家人眼里真的什么都不算。
据说石柱和李红梅两口子一人开一个车,那个车子是进口的,一辆车就是二三十万。
“你们家晓燕啊?”赵婶子笑了笑:“确实是一个能干的姑娘,前几天是不是来过你们家,穿着波浪卷发穿着高跟鞋,还涂了口红,脸上好像打了粉……。”
这一笑,让李婶子心里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
这几年南下打工的姑娘不少,据说也挣钱,就是用时间换金钱,加班加班的干,一个月有三四百的工资,比国营单位的正式工都强。
也有少部分的姑娘出去一两年回来大变样,走的不再是群众路线,直接高高大上。
根据赵婶子说的这些话,李婶子大抵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
“我们石墩说娶媳妇过日子,也不要好能干,就是老实本分贤惠善良就行。”李婶子立即就婉拒了罗家媳妇:“主要是我们石墩就是个老实人,三棍子都打不出一个闷屁来,和你侄女可能不合适。”
“哎呀,李婶子,这夫妻是配不齐的,石墩内向不怎么说话,我们晓燕口才好能说会道,互补,正合适呢。”要是侄女能嫁给石墩那肯定能享福,罗嫂子自然不放过这样的好机会,竭力推销罗晓燕。
“你们侄女是哪一年的?”
“我侄女啊,今年十八岁,能干得很,十六岁就出去打工了。”
“小了点,不合适。”这一次李婶子直接拒绝了:“石墩说了,要找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比他小的会娇气些,他不会哄人。”
一而再,再而三的说不合适,是人都看得出是在推辞,罗嫂子脸上挂不住,站了起来借口说有事先走了。
前脚一走,后脚赵婶子就连忙开口。
“李大嫂,说真的,那个罗晓燕你才不要去沾染。”
话里有话,让大家自己去展开联想。
“嗯,不适合我们不谈。”李婶子心里也是敲响了警钟,看来找一个合适的外孙媳妇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啊:“石墩这几年也有训练有比赛,没时间谈,我们只是先看着点。”
正说着话,院门外走进来几个人。
“二姨,我们来给你拜年了。”来人看到杜红英欢喜得很:“红英姐也在,真好。”
“呀,是秋叶一家子呀,李霞李丽也来了,快进来坐。”
大年初一,陈秋叶一家提着礼物挨个儿送,给家人拜年。
“我们只放三天假,今天给老李家的祖先上了坟,就赶着去了一趟陈家湾给舅舅他们送年礼,然后就去大姨家,结果大姨不在家里。”
“你大姨还在深市呢,你没告诉她们?”陈冬梅问陈秋叶。
“我之前听说他们要回来过年呀,所以就特意去看看,结果去看到门是锁起来的,院子里草都长到一人高了,赵大林两爷子都没回来住过。”
“他们可能生意忙嘛。”
对赵大林父子俩,亲戚们内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别去染沾上他们。
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爷俩都一个德行:有点钱就能蹦跶三尺高,把钱搞完了又继续去挣,总之,就不是过日子的人。
“大姐要回来过年?我没听说过呢?”陈冬梅道:“好久说的?”
“我也记不得了,之前听大琼说的。”陈秋叶道:“听说赵哥身体不好,吵着要回老家。”
听说赵永昌身体不好,陈冬梅心里一个“咯噔”。
“赵哥今年八十几了?”
“八十二了。”陈秋叶一声叹息:“哎,都老了哟,都不年轻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