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24章 市井【1 / 1】

芒果西米露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弘昭转头,看向屋里那张方才玉柱躺过的软榻上,指着上面掉落的一点点黑色不明物道:“将那东西拿过来瞧瞧。”

身后的小顺子领命,亲自进去将那些黑色碎末隔着帕子包好,送到了弘昭面前。

弘昭伸手,正要接过,小顺子却躲了一下,劝道:

“主子,这东西奴才也不知道是什么,主子合该当心些。”

弘昭不是不听劝的人,闻言便收回手,吩咐道:“去查查这是什么东西,看着可不像是普通的旱烟烟叶。”

“嗻。”

原以为这东西就算再难查,最终也能找到线索,没曾想这件事一连查了好几个月都没找到来源,小顺子还暗中派人跟了玉柱好几回,也没发现什么。

到后来,隆科多发现自家宝贝儿子才二十岁就开始吸旱烟,还一副十分沉迷的姿态,当即便将玉柱关在家里两个月,再出来时,玉柱似乎便改了烟不离手的习惯,变的正常起来。

线索便就这么断了。

弘昭知道后,并未多言,只叫小顺子将派出去的人召了回来。

这会子已经开春,雍正三年三月,圆明园的花已经开的姹紫嫣红,然而安然无暇他顾,因为一直拖着的书院终于提上了日程。

当然,这其中除了报社的收益外,安然自己还添了一些,不过大头,是胤禛出的,还是在和户部尚书扯皮好长一段时间之后,才终于从国库里抽了一笔明玉楼的分成过到了书院的账上。

因着不打算招收富家子弟,故而书院地址选在了京城外圈,盘下了好大一块地,但刚开始只建了两层青砖小楼,小楼前铺了水泥地面。

安然趁盖房子的功夫,招了书院已经确定好的夫子过来商讨教材问题,因着目前只打算招收一些没有多少读书基础的孩子,故而教材比较简单,除去《三字经》等启蒙读物,又加了拼音,基础算学等。

于教学方式上,安然希望能更有趣一些,这对于夫子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即便是她们小时候,读书也是非常刻板的,对于她们来说,夫子威严端方的样子深入脑海。

有趣?她们不知道该怎么有趣。

安然示范了几回,但夫子们循规蹈矩惯了,即使有意学习和模仿,也做不到安然那样放的开,心里还在嘀咕,怪不得皇贵妃年过四十还如此受宠,性子竟是这般地。。。活泼?

安然见收效甚微,便也放弃了,左右现在孩子都早熟。

夫子中大多都是年轻的女子,都是安然的晚辈,许是之前安然说的那番话,叫福晋们觉得这样的机会难得,所以她们回去后,用了各种理由将自己的女儿或者侄女推了过来。

安然知道后,并没有放弃这些福晋们,说实话,她们年纪大多都是能做奶奶的,再不济过两年儿子也该娶媳妇了,操持家业这么多年,是极好的管理人才。

所以她根据各人的性格,将书院的管理职位分派了个遍,给福晋们一一送信,诚意十足。

福晋们收到信之后,很快都回了信,皆表示愿意,便是还在养病的三福晋,也送了封信过来,说是她的身体快好了,愿意为皇贵妃娘娘分忧。

安然考虑到三福晋的身体,便分了个闲职给她,这病刚好,还是先别累着了。

这段时间,印刷厂可谓是忙的脚不沾地,每天不仅要印刷出足量的京城日报,还有新出的故事汇,另外,便是书院的教材书籍。

安然还特意去了一趟皇家藏书阁,将一些市面上不怎么能看见的书籍全都带着夫子们先抄了一遍,然后送去印刷厂多印刷出几本,放到了书院特意设立的藏书楼里。

印刷厂为了赶进度,特意又招了许多临时工,如今京城百姓皆知道印刷厂里工钱高,待遇好,眼睛都盯着印刷厂的招工呢,只是先前印刷厂人员饱和,即使偶尔空出一两个位置,那也很快就被填上了,这次听说要招大量临时工,百姓们顿时沸腾了。

临时工也是工啊,听说待遇和正式工没什么差的,只是可能只会做个一两个月,但这已经很好了。

被招上临时工的员工都被家里长辈叮嘱了无数遍:

“到厂里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要偷懒,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帮上忙的千万不能当看不见,帮不上忙的,只要有空,就过去看看,问上一声,嘴皮子动两下,说不定就能给管事留个好印象了,以后若是有缺,管事说不定就能想到你了,明白吗?”

印刷厂招完工,工人培训几天后正式投入生产,没过几天,又有一件事在市井中传来。

“诶,你听说了吗?那件事?”

“哪件事?印刷厂传出来的那件事?”

“是啊是啊,就是那件事,你也听说了是不是?就郊外东边,说是建了个书院?”

“你还别说,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昨儿特意跑过去看了看,好家伙,两层青砖小楼,好几栋连成一片,门口用水泥铺了个大空地,奢侈的很嘞!”

“水泥?如今水泥可都是官家的,先前不是听说,江南谢家捐了大半家业才得了水泥筑路权,这般奢侈的东西,竟然铺在了那儿?有什么用?”

“谁知有什么用,反正地方挺大的,又是青砖又是水泥,这什么书院光在建造上应该就花费不少吧,就这个,听说还免费教学生?怎么个免费法?”

“我媳妇的舅舅的三儿子的姨母的女儿在印刷厂做临时工,听说这免费书院可好了,供吃供喝,家里离的远的,还供住,一年四季还会分发什么校服,每次考核,成绩在前列的,还会发什么奖金嘞!”

“哎呦,你这说的靠不靠谱?按你说的,包吃喝供穿住,不仅不花钱,成绩好的还倒给钱,这书院图什么?”

“我哪儿知道图什么?不过听说这书院,是宫里的皇贵妃娘娘开的,说不定是这位贵人想为她膝下皇子刷名声呢!”

涉及皇嗣,百姓们不敢多言,有人转移话题,叹道:“只可惜我家那败家娘们儿肚子不争气,一连给我生了三个丫头,也没见个带把儿的,要不然把儿子往里头一送,说不定就能改换门庭了。”

“嘿嘿,你不知道吧?我儿媳妇的嫂子的舅娘的侄子也是印刷厂的,他说那书院还招小丫头进去读书嘞,他说要把他闺女送过去。”

“小丫头读书有什么用?”那人嫌弃。

“小丫头读书是没什么用,但你现在送进去,里头包吃包住的,不就等于给你养女儿?还能读几年书,识几个字,待在书院读到及笄,就能说亲了,识字的丫头,彩礼好说的很呢!”

那人眼睛一亮:“你说的倒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