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村农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没有钱财为帝君提供奢靡无度,如何能彰显帝王威严,皇家气派。
司库可是自己的钱,拿自己私人的钱办天下的事,哪有这种道理?
如果是这样,还养这些文武百官干什么?
经童浩然这么一说,帝君竟然觉得确实是有道理。
天下事就得天下人来一起处理解决才对。
于是,帝君在朝会上提出了加赋的想法,
按帝君的意思,二郡耗费巨大,非是皇家司库便能解决问题。
不光要在全国加赋,还要朝廷所有官员替君分忧,美其名曰“义捐”。
意思就是,让朝廷中枢到地方,只要是做官的,就按品秩捐钱。
食君俸禄,为君分忧。
倒也说得过去。
更何况,依帝君的意思,按官员等级高低来制定,捐钱的数目,看起来的确公平合理。
然而,根据现实情况来说,这位帝君可以说是暴君和昏君的结合体。
比如,在嵩朝,
朝廷九品官员一月正俸,是五两银子,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朝廷的补贴,大概能到七两左右。
然而,这个数目,经过了几次升降起伏,现如今其实又回到了当年建国之初的水准。
一开始,嵩国立国之初,物价低迷,
所以以九品官员为例,月俸五两,不光可以养活一家人,还可以稍有盈余,
随着国力日益强盛,帝国各处贸易往来愈发发达,物价上升,九品官员的俸禄又从五两,变成十五两,依旧能保证一位官员以及家人吃穿用度。
然而随着帝国建立日久,诸多弊病日益凸显,朝廷财政越发疲敝,加之对外还要割地赔款。
于是,近些年帝国便实施了几次,精兵简政,缩减开支。
以期能达到缓解财政枯竭的目的。
这其中一项,便是缩减朝廷官员俸禄。
所以,如今的九品官一个月的俸禄,又回到了王朝建立之初的水平。
朝廷俸禄不能养活一家老小该怎么办?
善良正直或是不懂变通的官员选择辞官不做,家境优渥者选择自补亏空,
而那些想做官,家中又没钱的官员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
正所谓,官字两张口,吃完上头吃下头。
这样一来,即便朝廷俸禄不够,也问题不大。
可如今帝君的意思是,要大家相忍为国。
留以九品官员为例,既然你一月七两俸禄,那便捐个五十两吧。
剩下每个月那二两,和一年最后两个月的俸禄,帝君就不要了。
如此仁念,各位朝臣就感动去吧。
这个提议一出,不光是左相反对,就连右相也不赞同。
如今朝政日益衰退,物价更是日益上升,
别说义捐,就是一分不捐,都不够一个九品官员一家人的开支用度。
右相倒不是真没钱,毕竟身为宰执,不可能真就这般穷苦。
然而,他将自己俸禄,除去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剩下的尽数了“遗孤院”。
当年太祖皇帝怜悯天下百姓饱受战火摧残,导致遗孤甚多,于是创立。
不光是帝都,在嵩国,只要父母双亡,尚且年幼的孩童,都可进遗孤院,接受朝廷抚养。
即便右相没有将这些钱财送出去,他也不会同意帝君这个提议。
正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他右相官居高位,即便几次缩减俸禄,如今依然算得上俸禄优厚,
那其他官员呢?
尤其是客居帝都的众多底层官员,他们要不要生活了?
右相可以做表率,可以带头以做楷模,但是,不应该是在这件事上做表率。
他可以清苦,却不能让其他官员和自己一样清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