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26章 唐宋八大家下(三苏)【2 / 2】

妖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东山再起与再次被贬:宋神宗驾崩后,苏轼被重新启用,一度官至礼部尚书等职。但由于新旧党争,他又多次遭到贬谪,先后被流放到惠州、儋州等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北返,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病逝于常州。

2 文学成就:

散文:苏轼的散文成就极高,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齐名,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叙记文及文赋等,以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记为代表,如《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其散文风格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覃思妙理,自然天成。

诗歌:苏轼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社会政治诗、山水景物诗、和陶诗、题画诗等。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例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富有哲理。

词: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词抬高至与诗同等的地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词题材丰富,“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

3 艺术成就:

书法:苏轼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传世墨迹有《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绘画:苏轼开启了写意绘画的先声,对“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他擅画墨竹,传世画作有《枯木竹石图》等。

4 思想与人格:苏轼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他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的精神,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又有超脱旷达的一面。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使他成为后世文人敬仰的楷模。

《赤壁赋》分为前后两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后所作。

《赤壁赋(前)》

这篇赋描绘了作者与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玩的情景。文中描绘了清风、水波、明月等美好景色。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意境。

同时,文中还体现了主客之间的对话,他们谈论宇宙的无穷和人生的短暂,客人表达出了一种悲观情绪,而苏轼则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等观点来宽慰客人,体现出苏轼豁达超脱的心境。

《赤壁赋(后)》

以叙事写景开头,“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描绘了苏轼与两位客人在秋夜赤壁游玩的情景。

文中苏轼登山临水,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感慨,有对自然景观变化的感叹。

并且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在赤壁的经历,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其乐观的处世态度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赤壁赋》两篇都展现了苏轼在被贬谪时期的心境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两篇赋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其大致意思为: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期。苏轼游览黄州赤壁矶,追忆三国时期周瑜的无限风光,对比自己的坎坷处境,感慨万千。词的上阕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为下阕缅怀英雄人物作了铺垫。下阕通过对周瑜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和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该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豪放派词的魅力,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撰诗并书,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作品。诗帖内容是两首寒食节所写的五言诗。诗句体现出苏轼当时惆怅孤独的心境,如“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描绘出他在黄州的清冷生活,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奈。

从书法角度看,其笔法多变。字体形态丰富,有正有斜,有大有小。笔画或粗壮或纤细,用墨也有浓有淡。比如,在表达强烈情绪的部分,笔画往往较重,体现出书写者内心的波澜;而在情绪舒缓处,笔画相对轻盈。这种变化展现出苏轼书写时情绪的起伏变化,使书法与诗意紧密结合,艺术感染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