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发现在选择小说的语言风格的时候,京味儿小说是很占优势的。
原本那五这篇小说,是作为长篇构思的,原本我想的是,就像清明上河图那幅画卷,让那五在这画卷里一直走,走过几十年,但小说却是写到了解放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
在讨论这篇小说那五的时候,在场的很多人都认为,这篇小说实际上是一个长篇的结构,还可以接着往下写。
但季宇宁的这句解释,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让大家全都无语了。
是啊,这句话说的太有道理了。
接着就是说他的那篇我曾经生活的地方了。
“刚才吴泰昌同志问我,这篇小说中的生活场景是在淮河边,还是长江边?
那我现在可以告诉你,其实我插队的地方是在淮河流域,我曾经去过皖省的沿江地区,但对于那里的农村生活,只是浮光掠影般的看了一下,对于沿江的城市我倒是很感兴趣。
小说中描写的,实际上很多都是我插队地方的生活,为什么要把它向南平移到长江流域呢。
那是因为我15岁插队,一直到21岁,这6年,就没有见过我的母亲。那个期间我的父母也下放了。
我把长江看作是母亲河,所以小说里有一句诗,我们活着,像长江一样年轻,我们活着,像长江一样古老。
另外茹主编说,她看完了这篇小说,有一种浑身冰凉彻骨的感觉。
确实是这样,我写完这篇小说,我自己都有这种冰凉彻骨的感觉。
这是我第2次有这种感觉了。
第1次,是我在刚上初中的时候,看到写王静安先生在鱼藻轩前投水的内容时,我就有这种感觉。
当时是设身处地,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
而我代入到这篇小说所描述的那个时代,是为了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当然我写完这篇小说,我也觉得太冷了,所以后面又缀上一篇微型小说,就是那篇给儿子。
因为我想未来会很好的。未来的下一代应当知道我们这一代的经历。应该要体会一下我们经历的所有一切。
另外,就是这三部作品是一个系列,我觉得如果缺了最后一部作品,那就是不完美的。”
季宇宁说完以后,主持人张主编又追问了一个问题。
“小季刚刚说到的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的想法,我觉得说得非常深刻,对于我们大家会很有帮助。
我听了也很有收获。
我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季你对于文学创作有什么想法和体会?或者说你觉得自己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我觉得这是一个纯文学的问题。”
“对于文学创作,这个题目有点大。
现在的我来回答,或者我来谈,我觉得有点儿力所不能及。
但我的体会是:思想充实,精力充沛,是为气盛,语言讲究准确,这是唯一的要求。
我在写诗也好,写小说也好,或者是写散文,写电影剧本,写歌曲,我都是喜欢构思以后,一气呵成。
这就是我说的气盛。
语言准确呢,除了本身的原意之外,我还考虑了一些方言的问题,因为我从小由于家里面的因素,会说东南地区的很多方言,长大以后也学了一些南腔北调,所以我觉得方言,对于小说的创作,对于不同语境,对于不同地区的人物的描写,是很有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