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青山大队,晨曦还未彻底驱散黑夜的浓稠,整个村庄尚被静谧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时候,一声嘹亮清脆的鸡叫,刺破了夜的寂静帷幕。
紧接着,村里此起彼伏的鸡叫声纷纷响起。
叶卫东本就睡得不踏实,鸡叫声乍起,他瞬间一个激灵,不假思索地一骨碌从床上坐了起来,下意识地望向窗外。
可映入眼帘的唯有浓稠如墨的夜色,一丝光亮都吝啬给予。
屋内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黑暗悄无声息地吞噬着周遭一切,静谧得让人有些心慌。
叶卫东皱了皱眉,本想点灯照亮这漆黑,可转头看向邻床,只见周学文鼾声如雷,睡得那叫一个香甜,连翻身的动静都没有,就像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叶卫东无奈地叹了口气,缓缓躺回硬邦邦的床铺,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黑漆漆的天花板,思绪却似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腾起来,睡意全无。
直至第三轮鸡叫声悠悠响起,清脆悠长,带来了破晓的讯息。
叶卫东等这一刻许久了,他不再有丝毫迟疑,如敏捷的猎豹般从床上迅速爬起,双手麻利地拿起叠放在床头的衣物,三两下套在身上,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沓。
穿戴整齐后,他并未急着唤醒周学文,而是轻手轻脚地来到外面的房间。
清晨的寒意扑面而来,叶卫东打了个哆嗦,搓了搓手,弯腰拿起火柴,“嗤啦” 一声划亮,微弱的火苗在黑暗中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神情。
他凑近柴禾堆,将火苗凑近干燥的柴禾,瞬间,跳跃的火苗 “噼里啪啦” 地蹿了起来。
小小的空间里,暖意缓缓弥漫开来,驱散了清晨的彻骨寒意。
叶卫东他简单洗漱完毕,正欲张口呼喊周学文起床,就见周学文睡眼惺忪,一边揉着眼睛,一边打着哈欠,慢悠悠地从房间里晃了出来。
“卫东,你怎么起得这么早?”
周学文的声音带着初醒的慵懒与迷糊,好像还没从睡梦中彻底清醒过来。
“学文,不早了!”
叶卫东微微提高音量,语气沉稳而坚定,目光诚挚地看着周学文说道,“农村可不比城里,出工的时间向来较早。
咱还得洗漱、吃早餐呢,可不能第一天出工就迟到,给人落下话柄。”
周学文一听,困意瞬间散去大半,赶忙跑去洗漱。
叶卫东则趁着这会儿功夫,环顾家中存粮,眉头不自觉地皱成一个 “川” 字。
只见角落里仅有那一小袋少得可怜的米,混着些许红薯丝,再有就是两棵蔫头耷脑的白菜,看着着实寒酸。
他心底暗忖,一定要去一趟食品站,哪怕只能弄点面条回来,这早餐也能稍稍丰盛些,好歹能填饱肚子,应付一上午的繁重劳作。
可眼下时间紧迫,无奈之下,二人只能像昨天一样,简单煮了点米饭,混上红薯丝,又薅下两枚白菜,很快就算做好了早餐。
囫囵吞枣般匆忙吃完了早餐。
刚放下碗筷,生产队哨子声响彻整个村落。
在这青山大队,哨声就是不容置疑的命令。
生产队有个雷打不动的规定:哨声一响,全员们就要迅速到生产队的队屋坪集合。
一时间,村子里热闹起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从自家屋里鱼贯而出。
大伙大都穿着打了补丁却洗得干净整洁的衣服,肩上扛着、手里拿着形形色色的农具,朝着生产队的队屋坪快步走去,参加今日的集体劳动。
队屋,堪称农村生产大队的核心枢纽,是集体所有的重要场所。
屋内,各类农具整齐划一地摆放着,铁锹、锄头、镰刀…… 一应俱全;一旁还堆放着一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这些可都是来年丰收的希望,由生产大队统一采购、精心分配,只为确保农业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队屋还是临时仓库,每逢收获时节,黄澄澄的稻谷、饱满的玉米等粮食,都会暂时存放在这里,满满当当,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队屋的外面,是一片宽阔平整的大坪。
收获时期,这儿便成了天然的晾晒场,金黄的水稻、颗粒饱满的玉米铺满一地,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平日里,这儿则是大伙集中、开会的场地,承载着诸多关乎生产队发展的讨论与决策。
知青们初来乍到,深知今日是第一次参加集体劳动,谁都不敢懈怠,一个个在第一时间便赶到了队屋坪。
生产队队长夏旺财站在人群前,先是大手一挥,示意会计一一点名,洪亮的嗓音在人群中回荡,确保每位队员都准时到位。
点完名后,夏队长亲自操刀,安排今日的工作任务 —— 修渠道。
这可是关乎来年农田灌溉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知青们满怀忐忑地站在一旁,竖着耳朵听着安排。
果不其然,夏队长高声宣布:
知青们第一天来参加这样的集体劳动,男同志负责下到水渠里面清淤,把那些淤积多年、散发着腐臭气息的淤泥清理干净;
女同志则负责刨草皮,铲除渠道周边杂乱丛生的杂草,为后续修缮打下基础。
知青们领到的任务路段足有两百米长,望着那蜿蜒漫长的一段渠道,几个知青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底都有些发怵。
虽说他们满怀一腔热血,可真面对这实打实的体力活,一时还真有些胆怯了。
好在队长心思缜密,特意给他们安排了四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旨在手把手教会这些城里来的知青如何劳作。
这四个师傅的带头人,正是家里与知青点相邻的大队民兵连长夏光辉。
夏光辉身姿挺拔,眼神坚毅,举手投足间透着军人的干练与豪迈,往那一站,便给知青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知青们与四个师傅结伴,一同来到了任务点。
一位老师傅满脸和蔼,走到女知青们跟前,拿起铁锹,耐心示范,讲解如何发力、怎样精准除草;
另一边,一位老师傅则蹲在水渠边,手握铁锹,亲自给男知青们演示如何高效清淤,一招一式,沉稳有力。
渠道里,杂草丛生,如同一片荒芜的小型丛林,肆意疯长;
渠道边上,不仅杂草肆意蔓延,还有些枝桠横生的小灌木也凑热闹般长了起来,愈发增加了清理难度。
反观那四个师傅,却仿佛瞧见了一场轻松的游戏,一个个喜笑颜开。
在他们眼里,加上知青,总共十二个人呢,完成这两百米的渠道简直是小菜一碟,轻松至极。